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特钢协秘书长:三大挑战制约特钢高质量发展

特钢协秘书长:三大挑战制约特钢高质量发展

 “我国特钢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目前仍面临着众多挑战,尤其是市场需求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特钢的规模化发展。”近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特钢协)秘书长王怀世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特钢凭借优于普钢的性能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能源行业、机械工业、医药化工、国防军工等高端制造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特钢行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手撕不锈钢,这种钢厚度只有0.02毫米,相当于普通A4打印纸厚度的1/4;高铁轴承钢台架试验已超过80万公里,为高铁轴承国产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特钢企业为国产大型客机C919起落架生产的300M超高强度钢,通过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德国利勃海尔集团的认证等。我国特钢产品一直活跃在产品、技术的前沿领域,默默支撑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发展初期,我国特钢规模较小,能生产特钢的企业少之又少。据王怀世介绍,特钢协在1985年刚组建的时候仅有15家会员特钢企业,如抚顺特钢、北满特钢、大连特钢、大冶特钢、太钢等,经过几十年发展,重组整合后,这批特钢企业消失了一些、萎缩了一些。老一批特钢企业中唯一一个改造成功的企业——太钢现在的生产水平已经追上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相较于普钢,发展最好的太钢也表示特钢没有形成规模。”王怀世指出,计划经济后,钢铁行业进入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在这期间,特钢从普钢中脱离并逐渐转化,但其发展逐渐落后于普钢企业。改革开放后,大部分特钢企业在实际转化过程中行动缓慢,又未能跟上技术改造的步伐,尤其一些特钢企业在大力投资、引进相关设备后,发现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当时的一批特钢企业被兼并,甚至消失。

  如今,我国钢铁行业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王怀世指出,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特钢转型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是由于特钢生产流程变长、研发具有难度、需多次试验等自身特性,再加上产品研发、质量考核和认证等耗时较长,特钢投资见效慢。这种情况决定了钢企在生产特钢的同时仍要生产普钢,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特钢企业“挂羊头买狗肉”,挂着“特钢”的名义,实际上却以生产普钢产品为主,特钢产品少之又少。可以说,现阶段,特钢是在依托普钢的效益发展。

  二是我国特钢企业普遍负债率较高。同时,我国特钢企业分化较严重,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盈利水平较低,2016年利润率只有1.6%。

  三是我国特钢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一方面体现为中低端产品数量过剩,高端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体现在仅有部分特钢产品发展水平较高,如我国轴承钢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目前每年可出口约20万吨,而像一些汽车用高级齿轮钢仍依赖进口。

  在王怀世看来,破局的关键在于扩大市场需求,让企业有利可图。市场需求的不足直接导致一些特钢产品规模未形成、成本又降不下来。笔尖钢虽然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产品用量极小,钢企不赚钱甚至赔钱。

  对此,他建议,一方面,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成为重点,特钢企业要抓住机会,研发部门积极和市场对接,力争产品吻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相关产品标准的制定,规范市场运行,保护特钢产品效益。

  同时,他强调,在特钢行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辩证看待特钢比的问题。虽然现阶段我国特钢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但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不尽相同。我国现阶段钢铁需求正处于峰值区,基数很大,需求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因此,不能将特钢比较低作为发展特钢规模的依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东盟“口味”微调 中国钢材出口亟待“变阵”

上一篇:铁矿石市场小道消息满天飞 投资者应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