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百科>行业标准>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428-91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0-30批准                     1992-04-01实施


  1 总则


  1.1 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电力系统必须合理安排自动低频减 负荷的顺序及所切负荷数量。当系统全部或解列后的局部出现有功功率缺额时, 能够有计划地按频率下降情况自动减去足够数量的较次要负荷,以保证系统安全 运行和向重要用户的不间断供电。


  1.2 本技术规定对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的基本要求,装置的配置、轮数、每轮起 动频率值及人为附加延时的整定、每轮所切负荷数量以及整定计算的基本内容作 了原则规定或提出了推荐意见,但鉴于各区域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组的组合(水、 火、核电机组及电厂容量大小及比重,机组对异常频率的适应性等)、电网结构和 运行方式等有较大的不同,因而在实际执行中需结合具体系统情况运用。


  1.3 电力系统的自动低频减负荷方案,应由系统调度部门负责制定并监督其执 行,调度部门应定期和当系统条件有重大变动时,对其进行重新审定。为了累积 经验,需要做好每次重大有功功率缺额事件或事故后的分析总结工作。


  1.4 各级供电部门应负责按方案要求具体实施。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数量需随 系统电源投产容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


  1.5 事故手动低频减负荷是自动减负荷的必要补充,当电源容量恢复后,应逐步 地手动或自动地恢复被切负荷。与此有关内容均需在相应的调度运行规程中予以 明确规定。


  1.6 电力系统的设计、基建和生产部门均应遵守和执行本规定。


  2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配置整定的基本要求


  当电力系统发生突然的有功功率缺额后,主要应当依靠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 的动作,使保留运行的负荷容量能与运行中的发电容量相适应,以保持电力系统 的继续安全运行,保证向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对自动低频减负荷的基本要求 如下:


  2.1 当电力系统在实际可能的各种运行情况下,因故发生突然的有功功率缺额 后,必须能及时切除相应容量的部分负荷,使保留运行的系统部分能迅速恢复到 额定频率附近继续运行,不发生频率崩溃,也不使事件后的系统频率长期悬浮于 某一过高或过低数值。


  a.在任何情况下的频率下降过程中,应保证系统低频值与所经历的时间,能 与运行中机组的自动低频保护和联合电网间联络线的低频解列保护相配合,频率 下降的最低值还必须大于核电厂冷却介质泵低频保护的整定值,并留有不小于 0.3~0.5Hz的裕度,保证这些机组继续联网运行,其他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火 电厂的继续安全运行,应限制频率低于47.0Hz的时间不超过0.5s,以避免事故进 一步恶化。


  b.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动作后,应使运行系统稳态频率恢复到不低于49.5Hz 水平;为了考虑某些难以预计的可能情况,应增设长延时的特殊动作轮,使系统 运行频率不致长期悬浮在低于49.0Hz的水平。


  c.因负荷过切引起恢复时的系统频率过调,其最大值不应超过51Hz,并必须 与运行中机组的过频率保护相协调,且留有一定裕度,避免高度自动控制的大型 汽轮机组在过频率过程中的可能误断开,进一步扩大事故。


  2.2 自动低频减负荷的先后顺序,应按负荷的重要性进行安排。


  2.3 宜充分利用系统的旋转备用容量,当发生使系统稳态频率只下降到不低于 49.5Hz的有功功率缺额时,自动减负荷装置不动作;应避免因发生短路故障以及 失去供电电源后的负荷反馈引起自动减负荷装置的误动作,但不考虑在系统失步 振荡时的动作行为。


  3 自动低频减负荷的整定计算


  3.1 整定计算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考虑事故前后电力系统的各种不同运行方式(包括可能因事故与主系统解列而 形成孤立网),依照可能的不同份额的各种有功功率缺额情况,估算自动低频减负 荷装置的动作行为,求得在各种情况下运行系统的频率变化极限,检查其是否满 足前述第2章规定的要求。


  3.2 整定计算的基本假定和方法


  3.2.1 在大电力系统中,在任何一种突然失去某一电源引起有功功率缺额冲击的情 况下,必然同时引起系统中运行机组间的同步摇摆。其结果,在系统频率下降的 动态过程中,在同一时间的系统中各枢纽点的绝对频率及频率变化率并不相等, 个别点的绝对频率与系统平均频率的相差可达±0.2Hz,而频率变化率则可能相 差达数倍,这种差别,因电网结构、引起有功功率缺额的事故发生地点以及事件 前后的系统运行情况不同而各异。


  在分析和评价系统中不同点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动作行为时,需要考虑到 上述的系统特点。


  可以利用大型程序计算每一种发生有功功率突然缺额情况下,系统中各点频 率的变化绝对情况,但一般并不用以整定计算低频减负荷装置;为了研究复杂电 网在某些有功功率缺额情况下系统频率动态过程中的系统潮流变化,分析校核各 种自动装置,包括低频减负荷装置的动作行为,重要联络线的运行稳定性,以及 可能的设备过负荷或电压越限情况,特别是对实际系统的事故后分析,则有此需 要。


  3.2.2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配置和整定,需要适应电力系统各种可能的有功功率 突然缺额情况,为此,宜按反应主系统(或解列后的孤立网)频率的平均变化过程考 虑。


  3.2.3 由于系统发生突然有功功率缺额引起系统频率下降,系统负荷发生变化以及 在频率变化过程中机组间的同步摇摆,系统中的潮流与各点电压也都要发生动态 变化,电压的变化又影响负荷量的变化,转而影响系统的频率变化动态过程。但 有鉴于在系统频率变化过程中,系统中各点的电压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有的基 本保持不变,在进行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整定计算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略去 电压变化对系统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但对于个别特殊情况,例如因短路故障(使 机组强行励磁)形成孤立网后,随着自动减负荷,系统可能出现短时电压过高,引 起短时负荷增大进而出现负荷过切,这时需结合具体条件进一步进行分析。


  3.2.4 推荐采用单机带集中负荷的最简单模型计算系统平均频率的动态变化过程。 由此求得的全系统平均频率变化标么值的表示式如下


  ( 1 )


  ( 2 )


  ( 3 )


  上三式中 --系统频率变化的标么值;


  f--计算阶段开始时的系统频率;


  Ta--以保留在运行中发电机力矩为基准的加速力矩标么值;


  Pm--保留在运行中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


  Dt--总阻尼因数;


  M--以保留在运行中的发电机容量为基准的系统惯性常数;


  Pl--在系统频率为f 时的负荷有功功率,表达式为


  (4)


  其中fo--额定频率;


  P--f=fo时的负荷有功功率;


  Kl--负荷的频率调节系数。


  在附录A中,列出了式(1)的推导及应用实例。


  3.2.5 利用式(1)计算系统平均频率变化和进行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整定分析时, 对有关系统因素可作如下考虑:


  a.为了求得可能的最大频率偏移,不考虑系统中旋转备用容量的作用,即认 为Pm 在频率下降过程中保持为事件初始时之值不变。


  b.负荷的频率调节系数Kl,如果缺乏实际数据,依如上同样理由,可考虑取 为1.5,但希望加强对实际低频事故的过程分析,以求得较确切的数值。


  c.在频率恢复阶段中,如果按Pm为常数求得的频率稳态超调值低于 51.0Hz,即可认为满足要求;如果超过51.0Hz,则应在频率恢复过程中引入系统 等价机组的综合调速器特性作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参阅附录B。


  4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配置与整定


  4.1 系统有功功率缺额情况用K值表示,即


  (5)


  随系统条件不同,可能的最大K值各异。


  4.2 对于大机组小系统和某些形成孤立网的情况,可能的最大K值很大,此时, 宜考虑采用连锁切相适应大容量集中负荷的办法,以防止在频率快速下降的同 时,出现电压快速下降而发生电压崩溃的恶果。


  4.3 最严重的系统频率下降情况,除了可能发生在事故前为系统高峰负荷期间的 运行方式外,还可能出现在事故前为系统轻负荷期间的运行方式下,此时可能因 突然失去重负荷连络线或一大电源而造成大量的有功功率缺额,且运行系统的惯 性常数M又较小。


  4.4 计算事件后的M值时,可以只考虑发电机组而不计及负荷部分的作用。


  4.5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轮数、各轮的起动频率值及人为附加动作延时以及各 轮所切负荷份额的选定及分配,需要按不同系统的不同情况进行综合协调。


  4.6 系统中设置的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基本轮轮数(快速动作的)可为3~8轮, 另设长延时的特殊轮。


  4.7 推荐采用反应装设母线电压频率绝对值的继电器作为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 起动元件。


  4.8 提高最高一轮的频率起动值,有利于抑制系统频率下降深度,但为适应前述 第2.3条的要求,一般也以不超过约49.1Hz为宜。


  4.9 为抑制系统频率下降,最高几轮的起动元件最好采用性能优良的数字型频率 继电器。


  4.10 各轮间的起动频率差别愈小,延时愈短,愈有利于抑止系统频率下降,但也 愈易发生负荷过切而引起频率恢复时的超调,特别是对于可能出现严重有功功率 缺额而又不允许系统频率短时下降较低(为了与大机组低频保护配合)的系统,显得 特别突出;而为使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动作基本反映平均频率的变化,对每轮 装置的动作设定一定的人为延时也是必要的;此外,对于最高一轮,用短延时躲 过因短路等引起的系统频率暂态波动,在系统的某些点上也可能有必要。


  为了协调矛盾,最高轮级间的起动频率差可选得较小,按选用数字型频率继 电器考虑,例如可取为0.2Hz,人为延时可为0.2s,以快速抑止频率下降;最后 几轮间的起动频率差可略大,人为延时也可略长,防止负荷过切。


  4.11 附加的长延时特殊轮的起动频率可以与基本轮重复,其附加延时可选为 10~20s。


  4.12 每轮切负荷的份额及其分配,需考虑同时适应处于主电网内或可能形成孤立 网时的不同情况,原则上力求按负荷重要性的顺序轮流切除。次要的先切,较重 要的后切,如果系统中有按合同的“可切负荷”,则应最先切除。如果切除热电 厂供热的负荷,需注意分析是否可能更多地影响热电厂的电功率输出。


  为了抑制频率下降的深度,对最高几轮分配给较大份额的切负荷量可能较 好。


  为了计及实际存在的可能误差(例如,系统中某些点实际切负荷的量小于安排 的量,某个减负荷装置因各种原因拒绝动作等),由调度命令实际安排执行的每轮 切负荷量,宜较整定方案规定的总量略大一些。


  4.13 按第3.1条规定校核各种可能有功功率缺额情况下自动减负荷装置的动作行 为和系统频率恢复过程,协调确定各轮的起动频率、所带延时及所切负荷份额的 最终整定值。


  5 低频解列装置的设置


  5.1 在系统中的如下地点,可考虑设置低频解列装置:


  a.系统间连络线上的适当地点。


  b.地区系统中由主系统受电的终端变电所母线联络断路器。


  c.地区电厂的高压侧母线联络断路器。


  d.专门划作系统事故紧急起动电源专带厂用电的发电机组母线联络断路器。


  5.2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低频解列点应是有功功率平衡点或基本平衡点,以保证 在解列后小电源侧的有功功率能够基本平衡。如果在解列后必须依靠地区自动减 负荷装置的动作才能保持有功功率平衡,则必须检查解列后的地区无功功率平衡 情况,特别对于有大量电缆网络的地区系统更应注意此点。


  5.3 为了保证地区重要负荷能够确实收到双重电源的实惠,在安排解列点的母线 负荷分配、选择解列装置的整定值以及地区发电机组保护定值时,应当做到:因 主网故障影响地区供电可靠性时,能保证地区重要负荷继续由地区电源可靠供 电;而当地区电源故障时,能保证地区主要负荷继续由主系统可靠供电。


  5.4 除设置低频解列装置外,一般还必须考虑同时设置经断线闭锁或过电流元件 控制的低电压解列装置,以应付因突然失去主系统电源引起小电源侧频率与电压 同时发生严重快速下降的情况。其整定配合除考虑第5.3条要求外,还需要与线 路保护的动作有选择性。


  5.5 如果地区系统中有特殊重要的保安负荷时,为了考虑低频解列装置和断路器 拒绝动作的可能性,可在同一变电所或相邻变电所的两组断路器上分装两组解列 装置,设两个串联解列点。


  5.6 如果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低频和低压解列装置的整定值,可分别取起动频率 为48.0Hz,起动电压为额定电压的70%,延时为1.5s。


  附 录 A


  恒定输出功率发电机带集中负荷时的频率变化动态过程计算


  (参 考 件)


  A1 式(1)的推导


  系统的运动方程


  (A1)


  (A2)


  ( A3 )


  上三式中    M--系统的惯性常数;


  Tm--发电机组的机械转矩;


  Te--发电机组的电磁转矩;


  Pm--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功率;


  Pl--负荷功率;


  ω--发电机组的转子角速度。


  如果认为在系统频率变化期间,负荷母线电压保持不变,则负荷特性可表示为


  如果认为P m为常数,即系统完全无旋转备用容量,按以上式(A1)~式(A3)即 可解得系统频率标么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第3.2.4条中的式(1),即


                      (A4)


  式(A4)右侧项乘以初始频率f,即可得出频率变化的绝对值, 即为在时间t瞬间的系统频率值。


  A2 式(1)的应用举例


  假定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突然发生了20%的有功功率缺额。


  a.在t=0时,即发生有功功率缺额的开始,ω=1.0,Pm=1.0,Pl=1.2, M=10,Kl=1.5求得了


  Ta=-0.2,DT =1.6


  b.假定在48.8Hz时切除了10%的负荷,计算求得切除负荷后瞬间的下列各 值:


  ω=0.976,Pl=(1.2-0.1)×0.9761.5=1.0606


  =-0.0621,=1.57


  c.假定在48.65Hz时切除了另外10%负荷,计算求得第二次切除负荷后瞬间的 下列各值:


  ω=0.973,Pl=(1.2-0.2)×0.9731.5=0.960


  Ta=+0.0411,DT=1.52


  d.全过程的频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A1。


 


  附 录 B


  越过额定值后的系统频率变化动态过程计算


  (考虑系统等价发电机组综合调速器特性)


  (参 考 件)


  B1 在系统频率超过额定值后,考虑机组调速器作用的系统平均频率变化


  为简单估算,将运行机组的综合调速特性用一价函数表示时,则的传递函数框图如图B1 所示。从而求得


              (B1)


  图B1考虑调速作用的传递函数框图


  P-运算子符号;,T-综合调速参数


  对应于自动低频减负荷的过切情况,如过切量的标么值(以运行机组容量为基 准)为K,则


                                 (B2)


  由式(B1)及式(B2),Δω(p)为


  (B3)


  令


  由式(B3)可求得标么Δω(t)为


  ( B4 )


  从而,Δf(t)的绝对值为


  (B5)


  对式(B5)的Δf ( t )求极值,可知使Δf ( t ) 取最大值Δf ( t )max的t max必须满 足式B6,即


  ( B6 )


  由式(B6)可解得tmax,进而由式(B5)求解得Δfmax。


  B2 系统运行机组综合调速器参数的求法


  B2.1 代表符号


  mr:不同类型机组(r=1,2,…)的容量占总运行机组容量的份额(标么 值),下标r代表某一类型的机组。


  Δp:随调速器变化的功率标么值。


  :不同类型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按图B1符号关系,取正值。


  β(t)r:不同类型机组的单位调速时间特性,即当输入的Δω为一标么的 阶跃函数时输出的P(t)。例如,当机组调速特性可用一阶传递函数表示时,则


  (B7)


  式中 T--调速器时间常数。


  B2.2 计算步序


  a.按已知数据求出运行中机组的单位综合调速特性β(t)Σ:


  (B8)


  b.在频率开始起调的0→t1间,用等价β。取在 t1/2及t1两点之值,即可求得等价参数及T,用以计算该时间段的Δω(t)。一 般可考虑取t1 =2~3s。


  B3 计算例


  B3.1 求系统等价机组的综合单位调速特性水轮发电机组,一次再热式及无再热式 汽轮发电机组的容量各占1/3,它们的调速器的传递函数的例子分别如图B2中的 (a)、(b)、(c)所示。各发电机组的β(t)分别是:


  水轮发电机组



  一次再热式汽轮发电机组


  无再热式汽轮发电机组


  得                     


  β(t)的曲线如图B3所示。


  以曲线代表2.0s前的单位调速时间特性,取1.0s及2.0s两点时 的值为


  及


  即可求得在频率超过额定值后(留在运行中的发电机组均参加调速作用),系统等价 机组的综合单位调速特性为8.17



  B3.2 求系统最大超调频率


  假定过切7%,系统的M=10,KL=1.5,求得DT=1.47。


  适应于超调后3.0s前的系统等价机组的综合调速参数由B3.1求得为 1/R=8.17,T=0.514。


  以上各值代入B1中a、b、c的表达式,求得a=1.046,b=0.8,c=-1.128,得


  按式(B6),可求得tmax=2.9s,相应的Δfmax=0.374Hz,即Δfmax<0.4Hz。


  附 录 C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整定计算算例


  (参 考 件)


  C1 整定计算的基本前提


  a.考虑有功功率缺额不过大的情况。所列整定计算方法只适用有功功率缺额 不过大,例如,在K<0.5(见条文4.1定义)的情况。对于因故障解列成为孤立 网,以及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大机组小系统,当出现K>0.5的可能时,则宜 按条文中第五章的要求装设特殊的低频解列装置或联锁切负荷装置,以确保重要 负荷的继续供电。


  b.按系统平均频率变化进行计算。在系统频率下降过程中,系统中各枢纽点 都会出现频率波动现象,这种频率波动,不但随电网结构和事件发生前后的系统 情况不同而各异;即使发生相同数量的突然有功功率缺额,除了系统的平均频率 有基本相同的变化外,各点的绝对频率变化情况也将随事故发生的地点不同而不 相同。


  c.认为在系统平均频率变化过程中系统电压保持不变。虽然在实际上,在系统 发生突然有功功率缺额引起系统频率下降的过程中,必然引起系统中潮流和各点 电压的动态变化,但为简化计,可略去电压变化对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但对于 个别特殊情况,例如因短路故障(使机组强行励磁)形成孤立网后,随着自动减负 荷,系统可能出现短时过电压,引起短时负荷增大而出现负荷过切,则需结合具 体条件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


  C2 整定计算用的基本公式


  按第3.2.4条的公式(1)可求得频率的绝对变化如下


  ( C1 )


  式中   Δf--系统频率的变化;


  f--计算阶段开始时的系统频率;


  DT--总阻尼因素


  Ta--以保留运行发电机力矩为基准的加速力矩标么值,且


  Pm--保留运行的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标么值,认为恒定;


  Pl--在系统频率为f时的负荷有功功率标么值;


  M--保留运行的发电机组惯性常数(s)。


  由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得频率变化率值为


  在式(C1)及式(C2)中,f可近似取为50Hz,则得


  ( C3 )


  及


                         ( C4 )


  C3 整定计算的例子


  C3.1 假定的系统条件


  a.切负荷总量为系统保留运行总发电容量的35%。


  b.大型机组的低频保护为47.7Hz,0s,要求在最严重情况下系统经历的最低 频率值大于48.0Hz。


  c.系统负荷的频率调节系数未确切掌握,为安全计,取为较低值Kl=1.5。


  d.系统机组的惯性常数M=10s。


  e.低频减负荷装置全部采用数字频率继电器。


  C3.2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安排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共分两组,即基本轮与特殊轮。基本轮为快速动作,用 以抑制频率下降;特殊轮则为在基本轮动作后,用以恢复系统频率到可以运行操 作的较高数值。


  C3.2.1 基本轮的整定安排


  a.当K=0.35时,快速动作的基本轮可安排5轮,每轮切负荷份额的分配可考 虑平均取为7%。


  b.基本轮的最高一级可取为49.0Hz,级差0.2Hz,即分为49.0,48.8, 48.6,48.4,48.2Hz5轮。


  c.基本轮所带的人为延时(不包括断路器的动作时间)取为0.2s,以保证选择 性。


  按以上具体整定值,试算如下,如果可以满足要求,即可通过:如果不能满 足,则需适当修改频率起动值以及切负荷量,重新试算,直到满足系统要求为 止。


  一般而论,如果第一轮的切负荷量不超过10%,按起动频率49.0~49.1Hz 计,最严重的负荷过切量将不超过7%,频率超调量不会大于0.5Hz,这一点可由 附录B的计算得到确证,因而是允许的;但如果保留运行中的机组有50%以上为 水轮发电机组,允许的负荷过切量需作具体计算,以求得系统的频率超调不超过 51.0Hz。


  以下是对基本轮动作情况的分析:


  C3.2.1.1 第一轮 49.0Hz,0.2s,切7%负荷。如果取KL=1.5,按式(C3),当突 发有功功率缺额略小于3%时,系统频率将下降到略高于49.0Hz,原则上,所有 低频减负荷装置都不能起动。在实际上,由于各点频率波动,系统中会有一些第 一轮装置动作,使系统频率悬浮在49.0Hz以上,只有依靠手动操作使系统频率恢 复到高于49.5Hz水平。


  当有功功率缺额略大于3%时,49.0Hz的第一轮动作,最大过切4%负荷,系 统频率最大超调量将低于51.0Hz,因而是允许的。


  如果以最大过切不超过4%为目标,则当突发有功功率缺额为10%时,第二轮 装置最好不动作,并留有一定裕度。在10%的缺额下,依靠第一轮装置的动作, 系统频率可以恢复到49.0Hz或以上。考虑断路器的动作时间0.1s,当Ta= -10% 时,系统频率下降到49.0Hz后第一轮装置的频率继电器开始动作,经0.2s起动断 路器,再经0.1s才动作切负荷,使系统频率恢复。


  在系统频率下降到49.0Hz后的0.3s间,可认为系统频率变化率 为恒定值,从而可求得第一轮装置切负荷时的系统频率最低值fmin ,由式(C4)可求得


  第一轮切负荷后,系统的频率变化率由式(C4),按t=0情况考虑,此时fo =48.90Hz,Δf=0,可求得为


  其后系统频率开始恢复。


  C3.2.1.2 第二轮48.8Hz,0.2s,切7%负荷。


  按同样过切不超过4%,在Ta=-0.17时,第三轮最好不动作,此时依靠第 一、二轮的动作,可以恢复系统频率到49.0Hz或以上。


  对于Ta=-0.17情况,在第一轮装置动作切负荷时的系统频率为


  然后求第一轮装置动作后的。这是新阶段的初始情况,即f=48.79Hz,t=0情 况,由式(C4)求得


  新阶段开始时,第二轮装置的起动元件刚刚动作,再经0.3s动作于切负荷,此时 的系统最低频率为48.79-0.3×0.3=48.70Hz,然后开始恢复,有足够裕度第三轮 不起动。


  C3.2.1.3 第三轮,48.6Hz,0.2s,切7%负荷。


  按同样过切不超过4%,在Ta=-0.24时第四轮最好不动作。在这种情况下, 依靠前三轮动作,系统频率可以恢复到49.0Hz以上。


  当Ta=-0.24时,在第一轮动作切负荷时,系统频率已下降到


  在第一轮动作切负荷的前一瞬间


  到第一轮装置动作切负荷时,第二轮装置的起动元件已动作了 =0.11s。


  一轮装置动作后


  再经(0.3-0.11)=0.19(s)后,第二轮装置动作切负荷,此时的系统频率已降到 48.69- 0.620×0.19=48.57(Hz)


  此时,第三轮的起动元件已动作了


  第二轮装置动作切负荷后


  再经0.25s,第三轮装置动作切负荷,此时的系统频率降到


  48.57-0.266×0.25=48.5(Hz)


  然后开始恢复,有足够裕度可以保证第四轮不起动。


  C3.2.1.4 第四轮48.4Hz,切7%,0.2s。


  按同样过切不超过4%,在Ta=-0.31时,第五轮最好不动作,依靠前四轮动 作,系统频率可恢复到49.0Hz及以上。


  当Ta  = -0.31时,在第一轮装置动作切负荷时,系统频率已降到


  第一轮装置动作前瞬间


  此时,第二轮的起动元件已起动了


  第三轮的起动元件也已起动了


  第一轮动作切负荷时


  再经0.13s,此时的系统频率已下降到了48.58-0.938×0.3=48.30(Hz),第二轮才 动作切负荷;到此时,第三轮的起动元件已起动了0.13+0.015=0.145(s);第四轮已 起动了


  第二轮切负荷后的瞬间


  再经0.155s,第三轮装置动作切负荷,当时的系统频率已降到48.3-0.554× 0.155=48.21 ( Hz )。第三轮切负荷后的瞬间


  再经0.035s,第四轮动作切负荷,此时的系统频率是48.21-0.21× 0.035=48.20(Hz),然后开始恢复。此时第五轮处于动作边缘。


  C3.2.1.5 第五轮48.2Hz,0.2s,切7%负荷。


  用缺额38%的情况进行检查,此时全部五轮动作后尚缺3%,系统频率可恢复 到49.0Hz以上。


  对于Ta=-0.38情况,第一轮切负荷时的系统频率为


  第一轮切负荷前瞬间


  此时,第二轮的起动元件已动作了;第三轮的起动 元件也已起动了


  第一轮装置切负荷后的瞬间


  再经0.1s,第二轮动作切负荷,此时系统频率已降到48.48-1.25× 0.1=48.36(Hz);第三轮起动元件已起动了0.07+0.10=0.17s;第四轮也起动了


  


  置起动切负荷后瞬间


  


  再经0.13s,第三轮动作切负荷,此时的系统频率已降到


  48.36-0.897×0.13=48.24(Hz)


  此时第四轮已动作了0.04+0.13=0.17(s)。


  第三轮切负荷后瞬间


  再经0.13s,第四轮装置动作切负荷,此时的系统频率已降到


  48.24-0.54×0.13=48.17(Hz)


  第五轮起动了


  第四轮切负荷后瞬间


  再经0.267s,第五轮起动切负荷,此时的系统频率已降到


  48.17-0.2×0.267=48.11(Hz)


  第五轮切负荷后的系统频率变化率


  说明系统频率开始恢复。


  C3.2.2 特殊轮的整定安排


  按照基本轮的方案整定,在某些有功功率缺额下,系统频率可能长期悬浮在 如下几种情况,即:


  a.发生的有功功率缺额不能令第一轮动作,此时系统频率不可避免将悬浮在 第一级的起动频率值上,例如49.0Hz。


  b.第一轮切负荷后,系统频率保持在略高于第二轮的起动频率值上,例如 48.8Hz。


  c.同理,悬浮在第三轮的起动频率值上,例如48.6Hz。


  d.同理,悬浮在第四轮的起动频率值上,例如48.4Hz。


  e.同理,悬浮在第五轮的起动频率值上,例如48.2Hz。


  如果只安排基本轮,不论如何整定,上述的系统频率悬浮情况都是不可避免 的,为此,需要用特殊轮来弥补上述的不足。下面仍以上述的五轮基本轮的整定 方案为例,说明特殊轮的整定方案:


  特殊轮第一轮:起动频率49.0Hz,长延时例如15s,切基本轮第二轮的部分 负荷,用以应付本条中的情况b,使系统频率由48.8Hz恢复到50.0Hz左右。仍 以Kl=1.5为例,所需切的负荷


  特殊轮第二轮:起动频率48.8Hz,15s,切基本轮第三轮的部分负荷,用以 应付本条中的情况c,Kl=1.5时,切负荷值为


  特殊轮第三轮:起动频率48.6Hz,15s,切基本轮第四轮的部分负荷,用以 应付本条中的情况d,Kl=1.5时切负荷数为


  特殊轮第四轮:起动频率48.4Hz,15s,切基本轮第五轮的部分负荷,用以 应付本条中的情况e,Kl=1.5时,切负荷数为


  但特殊轮的设置,不能改善前述情况a。如果特殊轮第一轮的整定频率高于 基本轮的第一轮,等于提高了低频减负荷的最高频率起动值。


  C4 总结


  按总的切负荷量35%计,可安排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整定值如表C1。


  


  表C1整定方案的优点是:在规定的最大突然有功功率缺额下,可以保证最低 系统频率不过低,容易满足配合要求;各轮之间可以保证选择性;特殊轮与基本 轮之间可以取得良好配合;整定方法 简单,计算办法明确。这种方案的不足处是 有一定的过切,但只要过切量不过大,为了减小系统频率下降深度,适当的过切 量应当是允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从国外各大系统的低频减负荷方案看,一般 第一轮切负荷的量都在10%左右,过切量有6%~7%。


  如果系统对最低频率要求比本例还要严格,可以适当提高第一轮起动频率值 和适当增加前几轮切负荷量,估计应当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能源部电力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梅义、印永华。

电力系统 自动低频 减负荷 技术规定

下一篇: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上一篇: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