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百科>行业标准>关于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关于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关于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摘  要  通过对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回顾,肯定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对测绘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了未来。

1 历史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由于经济建设的急需,要求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各行业根据自身需要制定相关测绘技术标准,当时主要参照前苏联相应标准进行实施。1956年成立国家测绘总局,主管全国测绘工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共同承担全国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为了统一技术规定,两局于1959年联合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式(草案)》和《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基本原则(草案)》2项测绘法规。这2项法规实质上就是我国今后大地测量和地形测绘的标准之标准,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0多年来所有大地测量和地形测绘的技术标准均以这2项法规为基准进行制修订,并在生产、教学、科研之中自觉遵守。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国家测绘总局和总参测绘局为主,包括其他部委根据这2项法规制定了一批规范、细则、图式以及有关的技术补充规定。在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各种标准被简化,精度指标被随意放宽,造成测绘成果、成图质量大幅下降。1969年国家测绘局被撤消,测绘标准化工作也因此而停止。

1973年国家测绘局重建,立即着手整顿测绘技术规定,健全测绘管理制度,召集有关专家和生产经验丰富的人员临时组成编写组,经过集中讨论编写,形成文本,印发各生产单位贯彻执行。由于没有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系列要求进行编写,未能列入国家标准化工作计划。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建设上,科技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相应标准化工作在各行各业中也受到高度重视。国家测绘局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于1984年组建了专门从事测绘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机构,使测绘标准化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年度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测绘管理工作的一大进步。

近20年来,为了促进全国测绘行业的技术发展,对测绘标准化工作投入了相当的力度,统一了技术,理顺了关系,扩大了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1  为测绘生产起到积极推进和保障作用

测绘是获取、处理和提供地球表面及空间信息的高科技工作,测绘成果是国民经济建设部门进行决策、管理、勘察、设计、规划的主要依据,是空间领域科学的基础资料。各部门对测绘产品的统一性、协调性、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测绘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传统测绘生产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建立了一套从大地控制测量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直至地图制印和出版的完整的测绘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使得传统测绘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得到全面的技术保证,为国民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保障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以此为基础的测绘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测绘技术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测绘生产工艺被数字测绘生产工艺所取代,为尽快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测绘标准化研究重心也转移到了数字测绘方面,立项研究成果和形成的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对推动测绘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努力完成一批测绘标准化研究和测绘技术标准的制修订

国家测绘局组织攻关研究的标准化科研项目和技术标准项目大约300项。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承担主要工作量,其中测绘标准制修订为194项、标准化科研项目89项。自从引入数字测绘技术后,重心也转移到了新工艺新技术标准上来。据不完全统计,归属数字测绘标准研究和制定的项目约132项,其中:

数字测绘标准研究项目35项

国家测绘局项目                        15项

“八五”、“九五”攻关项目            20项

 数字测绘标准制定项目97项

基础标准                              38项

质量标准                               5项

产品标准                               7项

数据获取标准                          23项

术语标准                               9项

数据记录分发                          11项

建库和其他标准                         4项

1.3  认真做好测绘标准咨询

由于测区情况各异,难免出现对技术标准理解不一致;或者在允许范围内将指标放宽等具体问题;另外,也经常有信函咨询其他行业所制定标准中出现的问题。本着急生产所急的指导思想,我们都及时给予回复。测绘标准咨询工作是测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性的、服务性的、义务性的工作。

1.4        收集测绘标准化信息情报

密切跟踪国内外测绘科技最新动态,研究并提出高新科技用于生产时将要涉及到的相关技术标准,及时为决策部门和上级领导提供最新测绘技术标准化的有关信息,这应该是从事测绘标准化工作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多年来我们坚持办好《测绘标准化》期刊,并出版了一些有关国内外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情况报导,及时交流新工艺新方法;先后组织翻译出版了7期《国外测绘标准译文选》。近年又专门组织人员收集、翻译国外信息高速公路、NSDI、数字地球等方面的资料,及时地为决策部门和科技人员提供了测绘发展的最新信息。同时加强国际联系,组建ISO/TC211国内专家组,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促进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正确的决策和从事测绘标准化工作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祖国测绘事业发展中管理环节的一大进步。随着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手段和方法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并将加快速度向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球正在大力推进经济信息化、全球信息化的进程,这些都建立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平台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的工作都已提到议事日程,而实现这种跨越的基点是基础地理信息,故此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化建设成为数据共享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尽快研究和制定大量配套的技术标准已是当务之急。

2.      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已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不足的一面,并且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解决。

2.1  标准滞后、协调性差

传统测绘生产有一整套技术标准,由于生产工艺成熟,相互之间协调性较好,出现的矛盾较少。进入数字测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工艺新方法也日新月异,从而造成标准滞后、标准之间协调性差,尚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数字测绘技术标准配套体系等问题。

2.2  人才问题

测绘标准化工作是公益性工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而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从事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科技人员既要具有标准化方面的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测绘生产实践经验,培养这样的科技人员需要较大的时间投入、经费投入、感情投入。由于目前从事此项工作的科技人员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吸引力太弱,造成人才严重流失,队伍不稳定的现象。特别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人不愿意来,只能从学校直接调入毕业生,但他们又不懂生产,只好先去生产单位了解熟悉生产工序,若干年后又另攀高枝要求调走,形成恶性循环,很不利于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甚至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3  投入不足

完成一项标准研究和制修订,都需按严格的规定程序进行,这就需在经费上给予保证。由于受标准化经费管理模式所限,项目经费投入一直太低,使得许多工作难以开展。测绘标准化研究所的经费主要有两大部分:事业费和项目费。事业费不足已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多年来采用扣相当比例的项目费补事业费不足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不合适,但出于无奈,首先要让整个机构正常运转才能谈到发展。另外对设备和工作环境改造的投入也严重不足。

2.4  管理问题

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测绘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标准相互之间都有牵连,必须互相兼顾。各比例尺之间、各种符号编码的协调,后来立项研究制定的标准规定与先出的标准规定之间如何理顺等等,都属于标准化管理的问题,需要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方面的确存在以前提出的认识误区问题,即只要把标准写出来就是完成标准化工作,将标准与标准化混为一谈。另外在课题立项上也欠整体考虑。这些现象都不利于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

2.5  宣贯力度太弱

标准的目的在于统一和共享,特别是新工艺用于生产后,对共享问题显得更突出。传统生产模式由于技术成熟,技术标准宣传贯彻的重要性还不是很明显。自从引入新生产工艺后,虽然相应技术标准也制定发行,但宣传贯彻、推广应用新标准的环节薄弱。每年接到电话、信函、传真等形式咨询处理的个案在百次以上,有许多是对条文理解的问题。如果在技术标准发布执行后能及时做好宣贯工作,则可减少许多疑难问题,有利于技术标准的推广。另一点需要引为注意的是,目前尚未有一种对技术标准反馈意见的收集管理机制,不利于今后的修订工作。

正视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工作发展的前提,事物总是在不断出现矛盾、不断解决矛盾之中得到发展的。

3          未来的展望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经济信息化、全球信息化已开始涉足许多领域。地理空间信息作为各种信息的空间支撑环境和基础,为测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切实做好测绘标准化工作以确保测绘事业有序化发展。由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新工艺新产品要求测绘标准化工作以新形式体现,从原来注重生产过程标准转向测绘产品、服务、共享的相关标准,以测绘经济效益为主导,切实做好测绘标准化工作。为此,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教训,对近期若干年内测绘标准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3.1       强调测绘标准化的工作原则

强调工作原则是保证有序化的前提。现在从事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科技人员及外聘专家,往往不大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只是就事论事,孤立完成某项研究或制定任务,使后面出现难以协调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努力提高编写质量

测绘标准制修订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洁明了,便于掌握。从全国测绘行业分析,在标准分类中测绘标准只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尚未有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各生产单位的技术设计均在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测区具体情况而制定。对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均有相应的管理规定,从编写格式、注意事项、计量单位、编制程序、公式表示等都有严格要求。近期由于《标准化工作导则》进行了较大修改,采用了许多新的编写规定,因此,需尽快组织科技人员学习掌握新规定,努力提高编写质量。

 做好测绘标准间的协调

测绘标准之间的协调是测绘标准化的重要环节。任何一项测绘标准均是针对某一技术、某一工序、某一特定内容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条款,但任何一项测绘标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关牵连的,这就要求进行协调。此项工作难度很大,也是存在的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方面。一方面对已有标准进行分析,对需要协调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实在无法协调的可考虑重新制定;另一方面对新立项目强调做好与相关标准的协调工作,对于协调难度特别大的内容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重视测绘标准的时效性

标准时效的目的在于使标准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落后的技术标准无法指导生产。国家标准规定其更新周期为3~5年,但测绘标准远远超过此规定。由于传统测绘技术运用几十年,一个标准可延续使用很长时间。90年代后,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软件不断涌现,要求技术标准应及时更新修订,否则标准将失去应有的作用。故应对标准时效性加以重视,对现有标准进行清理,对已过时的标准予以作废,需修订的列出时间计划,使每项测绘标准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3.2         完善测绘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标准的规划、立项、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八五”、“九五”攻关项目中,均立项对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八五”项目的成果为“测绘标准体系表”,它是按大地、航测、制图等分专业,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作业方法分层次进行排列的。该成果适用于测绘生产,可操作性强;但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测绘各专业的区分不再明显,而且该体系缺乏新技术方面的标准。“九五”项目的成果为“地理信息标准体系”,该成果主要按全国通用、行业通用等分类,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数据获取、数据库、质量控制和管理等分层次进行排列,该成果对GIS标准的整体规划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在这2项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完善,做到既有长远目标,又有近期任务,在标准立项时,对其标准的内容、级别和时间有计划有要求,避免标准间的重复或过于滞后。

3.3         突出测绘标准的前期研究

标准的前期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的预研究成果,解决标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使得在标准正式制定之前,有充分的实验、实践和意见反馈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缩短标准的编制时间,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们可以及时地跟踪国际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缩小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优化新工艺、新方法,开发新产品。所以标准的前期研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和长期的工作,可以通过测绘科技基金立项,结合生产急需设计针对性的研究项目,设立专项标准前期研究项目等多种方法,发挥标准化专业队伍、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的整体科技力量,做好标准的前期研究工作。

3.4         加强测绘标准的宣贯与推广

用技术标准规范生产工艺,达到统一、互换、体系、科学、实用的目的,做好标准的宣贯、推广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目前在宣贯方面投入力量太弱的问题,今后应加强和加大此项工作力度,把测绘标准化的宣传、贯彻、咨询、推广、服务落到实处。

做好测绘标准的培训工作

由于生产手段各异,要达到统一技术标准,就需了解掌握测绘技术标准的内涵,以便生产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今后在标准制定发布后应及时开展宣贯工作,一方面加强与使用测绘标准的单位和企业联系,以多种形式及时向他们通报标准的制修订情况,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根据新标准的具体情况,积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对有关条文予以解释,针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取得共识,以利于标准的贯彻落实。

重视反馈意见的收集

在新的生产模式尚未完全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其相应技术标准的实用性将随时受到挑战。由于标准的制修订具有时效性,不可能进行随机修改,这就要求从事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机构重视反馈意见的收集。可以利用集中培训时间听取意见,定期向使用测绘标准的单位和企业发出征求意见函件,或通过网上收集反馈意见等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就一个:收集标准的使用意见,分门别类、登记存档,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测绘标准反馈意见收集机制,为标准的修订打好基础,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汇报标准使用情况及需解决的问题,为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跟踪国内外测绘标准化新动态

测绘科技的发展必将引发测绘技术方法的创新,相应新的技术标准也将应运而生,从而达到及时指导生产的目的。所以,密切关注国内外测绘科技新发展和相关技术标准信息,是时代赋予测绘标准化工作者的任务。一方面应加大与ISO/TC211的联系,争取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随时掌握国际测绘技术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由于3S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测绘分工越来越不明显,互相渗透,而且许多行业也涉及到这个领域,对从事测绘标准化工作来说,这是扩大服务的机遇,加强跟踪国内其他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已是当务之急。为了便于交流和与国际接轨,应早日建立“中国测绘标准网站”,以扩大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影响面。

3.5         加大人、财、物的投入

这个问题是存在的问题中比较突出敏感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

经费支持

有力的经费支持是搞好测绘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应该拓展标准化经费渠道和经费投入方式,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首先保证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基本经费支持,一方面可从基础测绘生产经费中抽出5%用于测绘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寻求其他方式的经费投入渠道,如社会投资、公司赞助等形式,以促进多方位参与测绘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的适用性。

加快测绘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建设

实行开放型的管理模式,专职兼职相结合,生产管理与科研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加速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实力的、在全行业中举足轻重、影响面很大的测绘标准化队伍。这支队伍人数不需要太多,但不能太少,应该能具有一股强有力的测绘标准化研究实力。他们必须紧跟测绘生产需要,及时对所需的相应测绘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制修订出指导测绘生产急需要的相关标准,并研究制定地理信息产业相关标准;同时他们要密切跟踪国内外测绘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及时为决策部门和上级领导提供有关信息;他们还必须负责测绘标准化的协调和归口管理,并切实做好测绘技术标准的培训、咨询等服务工作。

重视人才培养

从事测绘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应该既是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又是测绘技术骨干,缺一不可。他们必须熟悉掌握标准制修订的规定,同时他们还需有扎实的测绘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测绘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并切实做好测绘技术标准的咨询、宣贯、处理等工作;此外,他们还必须正确理解测绘标准与测绘标准化的关系。因此,应重视培养一支既懂得标准化知识又懂得测绘技术的人才群体。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更,NSDI、数字中国、数字地球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除了及时聘用专家、生产技术骨干、公司企业新的人员参与标准化工作外,对于原来的科技人员应视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给予呵护,需加大力度培养,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供经费、时间、空间和设备,使他们能及时得到知识更新,以适应于测绘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

测绘高新技术的应用,更要求有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在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来更新测绘生产技术中,我们在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已显现出来了。每项技术标准是根据当时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而制定的,随着生产工艺的完善和科技进步,需及时进行修订;并且在使用标准的过程中,由于生产情况千变万化,必将对标准条文进行咨询处理,这些工作都应合理地进行安排,应注意保持相应技术标准的连续性。建立NSDI、数字中国、数字城市都已提到议事日程,将有很多的技术标准需要研究和制定,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再有各自为政、强调自我的现象存在。因此,应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统一组织、统一归口、统一管理。

4  结语

本文是笔者从事多年测绘生产和测绘标准化工作后的体会,难免有偏颇之处,所谈看法也是井蛙之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让大家一起为祖国测绘事业健康发展献力献策。

测绘标准化 工作 思考

下一篇:电力变压器

上一篇: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