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碱炼的机理
图1是te-bi系统的状态图。
图1 te-bi系统状态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585℃时,碲铋成分含52.2% Bi时,化合物Bi2Te3结晶:在266℃时,含2.4% Te,出现(Bi+Bi2Te3)共晶。413℃时,Te含量为90%(原子),出现(Bi2te3+Te)共晶。540℃时,发生咬入夹杂反应;在420℃时,Bi2Te包晶反应在较宽的范围内发生。在312℃时,均相包晶反应发生在一个狭窄的区域。272℃时碲在铋中的溶解度为2.6%,300℃时为4%。
锡铋系统的状态图如图2所示。
图2锡铋系统状态图
铋和锡组成的低熔点合金在液态下完全互溶,共晶点温度为139℃。该组合物含有43%(原子)的铋或57%(重量)的铋。当温度为139℃时,铋在锡中溶解度为13.1%(原子),而锡在铋中的溶解度为0.2%(原子)。
碱炼的目的是回收碲和锡。
碱性除碲可以看作是一种改进的Havris法,即以吹入的压缩空气体为氧化剂,NaOH为吸收剂。NaOH的加入可以减少铋以Bi2O3形式的损失,NaOH与氧化碲之间的反应比Ri2O3与氧化碲之间的反应强,从而可以在低于Bi2O3的氧电位下氧化碲。
被压缩空气体氧化的碲反应如下:
对于未被压缩空气体氧化的碲,反应如下:
因为NaOH的熔点是318℃,碲的熔点是452℃,TeO2的熔点是733℃,如果碱炼温度控制在500 ~ 520℃,反应可以保持液态,反应产物以浮渣的形式分离出来。
除碲外,少量锡也能与NaOH反应生成亚锡钠:
碱性除锡是在铋溶液中加入NaOH、NaCl和NaNO3,其中NaNO3是强氧化剂,NaOH是有效吸收剂。NaCl的加入有助于提高NaOH对锡酸钠的吸收能力,降低碱性浮渣的熔点和粘度,减少NaNO3的消耗。反应是:
反应的气相是77%的N2和23%的NH3,这表明锡的氧化主要根据第一反应进行。
图3显示了碲和锡在碱性精炼厂的老化程度。
图3碲和锡的去除程度
二。碱性精炼实践
为了防止碱炼时碲和锡同时进入渣中,采用先脱碲后脱锡的工艺,便于分别回收碲和锡。
将氧化精炼除砷锑后的铋溶液冷却至500 ~ 520℃,加入物料重量1.5% ~ 2%的固体碱。熔化后,吹入压缩空气体去除碲。固体碱分多次加入,除碲精炼时间一般控制在6 ~ 10小时,直至加入的固体碱被压缩空。除碲后,铋液中碲含量降至0.05%以下,可在后期精炼过程中进一步有效除碲。因此,不必延长除碲操作时间,以免产生大量贫碲渣,降低铋的直收率。碲渣呈淡黄色,其重量约为物料重量的3% ~ 5%。
取出碲渣后,冷却至400-450℃,加入NaOH和NaCl,熔化并覆盖铋液表面,用压缩空气体搅拌15-20分钟,加入NaNO3,搅拌30分钟,取出干渣。碱的加入量为sn ∶ NaOH ∶ NaCl ∶ nano3 = 1 ∶ 2 ∶ 0.6 ∶ 0.5。该操作重复三次,第一次加入占总加入量的3∕5,第二次加入为1/5,第三次加入为1/5。锡渣的用量约为物料重量的1% ~ 3%。
某厂碱炼产生的碱渣成分如下表所示,分别从中回收碲和锡酸钠。
表碱性精炼渣成分(%)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