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综合信息>人物视点>林毅夫:从“资源诅咒”到“资源祝福”

林毅夫:从“资源诅咒”到“资源祝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03 09:01:35  来源:中国煤炭网 新闻归档
 

  如何克服“资源诅咒”?

  主流经济学对上述问题目前的治理思路如下:

  针对资源容易产生腐败,就强调公开、透明,强调监管来防止腐败的出现。国际上有个组织,叫做资源开采透明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也在推动这项工作,很多非洲的资源丰富国家,国内也有一些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在倡导公开、透明、监督,以此来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针对资源价格波动大,则强调要未雨绸缪,当资源价格高的时候收入多,只能用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要储蓄下来,当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因为有储蓄,就可以用储蓄来承担像福利支出或政府一些必要的公共支出。

  针对资源会枯竭,在资源收益高的时候,要把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变成金融资产,投资在国内、国际的股票市场或者政府债券,这些资产会有永续的收入,资源枯竭的时候可以靠这些永续收入来支持开支。

  解决资源价格波动和枯竭的问题,主流经济学还建议要多样化,增加非资源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可以减低资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并且,可以随资源存量的减少,逐渐转向非资源产业。但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主流经济学讨论的不多,并且从过去的发展经验来看还经常会出现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时,容易热衷于发展一些赶超型的先进产业,而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绩效比非资源型经济差的“资源诅咒”现象。怎样防止这种情形的出现则是新结构经济可以贡献的地方。

 

  变“资源诅咒”为“资源祝福”

  如何把资源从经济发展的“诅咒”变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除了主流经济学所主张的资源开发上的透明、公开、监管,资源收益使用的未雨绸缪,以及非资源产业的发展外,新结构经济学首先主张,发展的非资源型产业必须符合该经济体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这样才会有最低的要素生产成本;其次,新结构经济学主张在竞争的市场中,以有为的政府动用资源收益中的一部分来消除限制具有比较优势的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以降低交易费用,使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迅速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至于如何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非资源型产业,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产业发挥有为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则可以根据新结构经济学中“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的框架来进行。能这样做的话,资源型的城市、地区和国家可用来完善软硬基础设施的资源会比资源短缺的城市、地区和国家更多,力度可以更大,经济发展转型的速度可以更好更快。这样资源就会从经济发展的“诅咒”变为经济发展的“祝福”。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林毅夫

返回我的煤炭网,查看更多
 

扫码打开手机版
 

 

 
 
网站首页 | 网站公告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内容归档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