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装备,谈不上高大上,但总能以最小投入取得和高端装备同样效果;论规模,不算大,但核定年入洗能力从150万吨提升至300万吨;谈发展,1989年建厂,2014年进行重介浮选工艺系统改造,2016年率先启动智慧选煤厂建设,产量、效益逐年递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这就是蒋庄煤矿选煤厂,与矿井同步配套建设,虽已步入而立之年,但仍“历久远而弥新、经沧桑而不老”。2017年被山东省煤炭运销协会评为“全省十佳选煤厂”,今年被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授予“全国优质高效选煤厂”称号。
机器越来越智慧,工人越来越省劲,精煤回收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围绕这几个“越来越”,蒋庄煤矿选煤厂大做文章,探索出一条优质高效选煤厂建设的“蒋庄路径”。
2016年,当智慧选煤厂建设尚处于概念层面时,他们就开始“涉足”这一领域。通过应用计算机控制、网络控制、光通信和PLC控制等技术,安装109个摄像头,建立6个监视站点和7个区域控制室,实现了矸石皮带、洗混落地皮带、精煤仓入仓刮板等十几个岗点的无人值守。
“智慧选煤厂建设,带来了一场革命。我们原来一人甚至是两三个人看一台设备,现在一人最多能看35台设备,洗煤系统生产直接工从技改初的每班15人减少到每班6人,直接工效提高一倍多。”该矿选煤厂厂长褚衍静说。
该厂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每个问题都当成课题、将每个难题都当成创新点。曾经,“浮选机司机”是被职工“吐槽”最多的岗位——工作量大、药味浓且责任大,现如今,他们却有着“白领”待遇,不仅有了“办公单间”,且看矿浆、加药等所有工作仅需点点按钮即可完成,让原来对此岗位嗤之以鼻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而让此发生逆转的,是该厂在全国首创的浮选尾矿AI在线视觉自动加药系统的成功应用。该系统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使加药量更加精准、浮选指标更加稳定,浮精产率同比提高0.5%,药剂消耗降低25%,岗位定员减少3人,年创效150余万元。
“我们当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厂家也是首次做这个项目。如何实现定量加药、怎样选定流量计位置等很多细节,都是我们和厂家一起探讨、反复论证的。”选煤厂技术主管仇庆敏说。
像这样令干部职工拍手称赞的“首创”在该厂并不是个例,荣获国家专利技术并作为中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七项先进适用技术之一在全国进行推广的“精煤汽车装车站”, 打造了快速、高效、环保的百秒装车作业线;“储装运智能作业系统”依托蒋庄煤矿储装运工艺流程,实现了精煤在精煤仓、封闭煤棚的储存运输,日均最大销量可突破万吨。
原煤入洗量增加近一倍,而人员却减少近一半,这一增一减如何实现?毫无疑问,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该矿选煤厂在抓好智慧选煤厂建设的同时,更是不遗余力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选煤厂党支部主动寻求融入中心的切入点,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员创客空间站”,让每个党员都成为“创客”,让一切有价值的想法都变为现实。
他们开展“创客风采人物”和“选煤工匠”选树活动,增强“党员创客空间站”的辐射作用,激发了全厂职工参与创新的热情。该厂机修班班长张长喜与党员创客密切配合,对现场设备进行“小手术”,设计改造的皮带调偏托辊,年节约费用15万元。电工牛学利和青工冯中爱设计制作的旋流器堵卡故障检测装置,在出现堵卡现象时及时报警,避免堵卡引发次生事故,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厂成立“青年创新联合会”,开展劳动竞赛,选树能工巧匠,实施师徒同台竞技,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同时以创新型“精英班组”为依托开设专业“技术课堂”,让一匹匹“千里马”脱颖而出。
“我们通过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增强了创新活力。今年以来,共完成各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20多项,其中井口给煤机改造、中煤系统优化改造等10多个项目受到矿表彰奖励,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选煤厂党支部书记刘爱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