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大众日报】“两家”融合 技术“混搭”“象牙塔”成果“秒变”生产力

【大众日报】“两家”融合 技术“混搭”“象牙塔”成果“秒变”生产力

在智能化矿山建设过程中,山东能源临矿集团菏泽煤电公司探索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两家”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平台,借力高校院所科研优势,发挥煤炭企业实际经验,成功实现“110/N00工法”和国内首套透明化自适应采煤技术等推广应用,走出了一条“两家”深度融合、成果迅速转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从“象牙塔”到生产矿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善君的梦想就是把他研究出的“透明化自适应采煤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跑井下问需、到头面测量、盯现场测试,反复打磨技术设计应用方案,驻矿开展“老母鸡”式研发成了他和团队成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搞科研不能局限于实验室里作研究,还要实地了解掌握一手情况。特别是搞煤矿智能化,更不能脱离矿井生产实际。”毛善君告诉记者,郭屯煤矿3301智能化工作面应用较早、运行成熟,是透明化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研发较为理想的“试验田”。

早在2018年,菏泽煤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存禄便对毛善君团队最初提出的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设想十分感兴趣,敏锐地意识到这将会成为未来煤炭工业智能开采的新方向。

为让科研团队落户矿区,该公司在郭屯煤矿成立了智能智慧研究中心,在科研条件创设、技术力量支持、实验设施配套、生活服务配备等方面,想方设法创造一流条件。

随着智能智慧研究中心发展,他们不仅与多家高校院所、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产学研联系,而且与多名矿业界院士专家建立了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蒋宇静院士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毛善君教授透明化工作面研究所、何满潮院士“110工法”应用研究所和5个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一站两所五中心”架构。

2019年初,毛善君透明化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团队进驻郭屯煤矿,并吸收矿井部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组建了“两家三员”攻关组,不仅实现优势互补,更为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专业岗位群的形成奠定基础。

“‘两家三员’组合模式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集成,弥补了矿井智能化专业岗位群人员培养周期长、技能提升难、团队磨合少等不足。”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志勇说,技术研究团队成员多是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知名院校煤炭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他们中有30多人常驻矿区,与“名师高徒”们共同搞科研,对于煤矿职工来说就像进高校深造。

借助科研团队力量,菏泽煤电公司又搭建起“5+N”自主研究中心,选拔业务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工作表现优秀的职工组成10个智能化技术创新攻关团队,按照专业细分攻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5+N”自主研究中心累计申报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专著1本,锻造了一批“智能工匠”。

“‘企业家’重点负责项目设立、目标确定、科研配合及成果应用,‘科学家’着重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技术攻关实现既定目标,‘两家’融合必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告诉记者,早在2012年就开展“挂职博士进企业”的临矿集团,对“两家”融合新模式带来的创新红利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N06950抗氧化

上一篇:邱集煤矿举办“团务基础知识、智慧团建”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