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交通先行。11月9日,备受关注的渝万高铁在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在地图中查看启动建设。这是继已经通车的成渝高铁、渝万城际,以及在建的郑万高铁、渝湘高铁重庆站至黔江段、渝昆高铁之后,重庆拥有的第六条高速铁路。实际上,除了渝万高铁,根据规划,今年年内重庆还将力争开工成渝中线、渝西、成达万三条高铁,重庆建设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步伐按下了“快进键”。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直接拉动经济发展,而且还能激活发展潜力、改善民生出行,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布局高速铁路和高速高速公路,到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加快构建水路航运枢纽,到打造航空“一大四小”运输机场体系,重庆正在着力织密交通网,加快补足短板,集聚更多资源,提速大发展。
织密交通网,建好经济圈。随着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提出,重庆交通建设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刻也不耽搁,切实把落后进度补回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头、起好步。在国家政策、区域联动、行业发展等多重利好的加持下,重庆启动的交通项目越来越多,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交通路网合纵连横、穿点成线,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打下坚实基础。
织密交通网,加快大开放。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最直观的感知就是开放通道建设情况,交通路网越密集,对外联系就越多,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就能充分流动起来,营商环境就能更加优化,开放开发也会变得更加活跃。随着一条条航线、一条条高铁、一段段高速公路、一条条水路的完善,越织越密的交通路网将重庆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城市紧密串联起来,重庆至全国、以及海外更加便捷,内陆开放高地效应将得到进一步凸显。
织密交通网,助力“双循环”。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重庆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区位优势突出,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运输“微循环”,千方百计织密交通网,既是重庆加大投资、稳定就业、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更是重庆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生动实践。(文/朱龙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