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美,从未脱离“神秘”二字。如今1500公里钢铁银龙铺展开在贵州大地,市市通高铁让贵州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贵域更遥百里外,如今一日可回头,“省域同城”的应运而生,使贵州更快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10月22日,人民网)
你听,瀑布的气势磅礴“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你看,山川的峰峦雄伟“云窍旁通吞日月,烟萝倒拔挂虹霓;你观,苗寨的鳞次栉比“千户参差依麓构,横穿白水响轻柔”。曾经夜郎自大的贵州化刚为柔,用1500公里高铁表达自信,如今哼几句,春夏秋冬好漫游,东西南北多奔头,舞动神州起巨龙,风驰电掣越时空,而今高铁朝夕返,一缕茶香解苦愁,昔有和谐动车组,今朝复兴更从容。
“硬件”,是解锁贵州旅游发展的“开门钥匙”。贵州的发展,症结就在于交通。面对错综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地形变化,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难。他们,用铁一样的双手,创造了奇迹,用铁一样的意志铸造了一条条通往繁荣的路,用神奇的力量把天路铺就在西南山区,一条路,与壮美风景相互演绎,一群人,与荒凉寂寞长线厮守,苦守大山烟云,捧日出,赶落星……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板块争雄处群峰叠起。山之高欲与天公相抗,铁路人改天地之造化而为中华用。壮哉!中国铁路人!今天,让十万大山成为“当代愚公”的见证者,饱含着铁路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山区人民共奔小康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代愚公”精神也在年复一年的考验中历久弥坚。
高铁释放“叠加”效应,辐射贵州让旅游市场充满“钱”景。众所周知,贵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多彩贵州之称。黄果树瀑布、千户苗寨……每处都充满了旅游人文情怀。晚间,苗寨的灯火亮了,你在这个山头看风景,而你在的这个山头同样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在喀斯特的山峰层叠深浅,日出或日落,借着霞光,走进一幅水墨画中,一列列乳白色的高铁列车穿梭而过,古老沧桑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交通文明在这里交集,见证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千里江山美如画,铁龙奔腾绘盛景。坐着高铁出走贵州,去看那五湖四海浪淘沙,去看那三山五岳秀中华,异域风情别样美,梦里水乡映晚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让世人瞩目。
“绿水青山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标杆”,铁路发展与青山绿水尽在方寸间。一条条拥有速度激情及生命温度的生态高铁在贵州落地生根,既展示了我国高铁先进科技的发展水平,又遵循了绿色发展理念,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良好的典范,彰显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发展的速度与温度。中国铁路沿着这条从绿水青山中开辟的道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生动实践,旅客徜徉在青山绿水间,擘画出美丽中国的流动画卷。谱绘着一幅“和风吟唱、阳光明媚、鸟语清脆、花香醉人”的壮美画卷,拉响着中国铁路在“绿色铁路”进程上的最强汽笛。
叹山川如此多娇!如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条高铁线路,激活了一个地区发展的一池春水。市市通高铁,解决了山区人民出行难题,助力地区发展脱贫工作,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保障,为百姓创业干事提供更多机遇和便利,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人文底蕴,贵州正在向着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目标阔步前行,以时不我待的毅力,全力以赴的豪迈气魄,搭载山区人民驶入美好幸福快车道,书写发展新篇章。高铁连线成网,期待以贵州高铁为契机吹响西南地区发展号角,成为群众致富之路、希望之路,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无限可能。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在新的征程上,中国铁路将始终以“归零”“重启”的心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落到实处,以永无止息的奔跑与奋进为中国铁路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的高品质幸福、中华民族的高水平崛起贡献出新的“铁”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