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多能互补”打造“海上风电能源圈”

“多能互补”打造“海上风电能源圈”

“多能互补”打造“海上风电能源圈”


“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着眼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着力保持海洋经济主要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着眼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着力保持海洋经济主要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近日表示。

随着海上风电场规模的日益扩大,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风储系统联合运与风电制氢等新型产业模式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多位业内人士建议,聚焦“多能互补”,尝试“海上风电+”新业态,将有助于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

与储能、制氢等结合成为趋势

海上风电紧邻负荷中心,海上风电逐渐走向深远海,新建输电设施成本较高,而利用现成的天然气管道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风力发电的波动性与沿海用能侧对氢能的需求,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油气、海水淡化,氢能、储能多种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融合发展等新型产业模式成为探索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近日建议,结合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明阳智能董事长张传卫也曾表示,提供海洋经济和海洋能源,到能源岛、经济岛的建设、技术和方案的提供,还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和资产管理,这对新能源企业来说,是个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支撑。

因地制宜尝试风电和养殖业结合的海洋牧场,风电和氢能等结合的能源岛等跨界融合新业态,利用海上风机的稳固性,将牧场平台、休闲垂钓、海上救助平台、智能化网箱、贝类筏架、海珍品礁、集鱼礁、产卵礁等与风机基础融合。新模式可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拓展,同时实现对海上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统一管理规划。

我国已出现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创新实践。1月19日,明阳集团广东阳江沙扒深海渔业养殖实验区完成首次收鱼,开创了世界深远海抗台风养殖的先河。阳江沙扒试验网箱装备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发设计,最大可抵御18级台风,是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自主设计研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尚缺乏统一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总经理郝振山表示,目前,我国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尚缺乏统一规划。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目前被作为独立资源开发。同时,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属于新的开发模式,世界各国都还处于起步和示范阶段,在项目立项、消纳机制、税收减免、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亟须配套政策支持。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侯茂丰近日指出,由于海上风电发电波动性大,风电发展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矛盾逐步显现,日益严重的风电消纳问题越发突出。如海上风电-氢能一体化开发在资源-发电-用电-制氢全产业环节尚没有系统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氢能的发展虽然进入了快车道,但仍然受到运输规模小、成本高的制约。

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仍存在商业模式不成熟等挑战。比如,海上风电要面对如何与储能项目协调发展的问题。储能项目盈利模式单一,价值回报空间有限,依托峰谷价差收益不仅无法弥补项目投资。海上风电制氢方面,目前世界上鲜有海上氢气管道和改造利用旧有油气管道的先例,及海上制氢的先例。我国目前没有针对海上平台制氢并通过管道或船舶将氢气运输上岸的研究及示范项目,且国内海底天然气管道不普及,海上设备比陆上设备具有更高的安装、运行和维护成本。

“海上风电+”新业态促进多产业共同发展

针对日益严重的风电消纳问题,侯茂丰建议尽快开展我国海上风电-氢能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海上风电-氢能管理体系,出台适用于海上风电-氢能一体化开发的管理办法;尽早部署相关技术装备研发,积极探索天然气管网氢气输送系统解决方案,突破输送瓶颈;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发挥中海油深远海海洋工程技术优势,在近海风电就近入网,深远海依托现有的石油平台、石油管道,与国内具备海上制氢能力的企业以及国际知名新能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开发利用环岛海域风能资源,打造地区海上风电与氢能产业链;支持油气企业战略转型,实现氢能的可持续发展。

郝振山建议,统筹海洋功能区划,将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区块纳入国家统一规划。未来还可结合海洋能、海上风电制氢和海洋牧场等领域,实现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借鉴海洋油气工程技术和经验,发展海上安装运维装备,从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方面全面提升海洋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业内人士建议,布局海上风电与制氢、海洋牧场和储能等融合应用,促进多产业共同发展。根据区域海上风电大基地规模,与周边氢能、海水淡化、海洋牧场和储能等能源资源或形式进行探索整合,因地制宜,试点开展资源集成型、环境友好型的“海上能源岛”工程,做好配套技术、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关键体系建设,为附近沿海地区提供“蓝色”的电、氢、淡水资源,打造“海上风电生态圈”,逐步构建“海洋粮仓+蓝色能源”的海洋综合能源开发模式,形成多产业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9450,邮箱:nengyuanwang@126.com,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2022年3月份重点统计企业板带材产销情况分析

上一篇:《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厘定千处矿产地,首建区域成矿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