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鞍山烧结厂二车间建于1971年。原设计采用自磨-球磨的磨矿工艺和全浮选工艺。暂停一段时间后,于1981年9月建成两套试验系统,设计流程为阶段磨矿-强磁选-浮选。东鞍山赤铁矿阶段磨矿-强磁选工艺工业试验中使用的矿石类型主要有条带状赤铁矿、隐条带状赤铁矿、绿泥石赤铁矿、褐铁矿赤铁矿和裂隙泥状赤铁矿。磨矿产品粒度为一级分级溢流粒度-200目50%,二级分级溢流粒度-200目91.7%。浮选条件:碱性介质中的正浮选。改性氧化石蜡皂(T41)与硫酸化牛油(AB)的配比为4:1,药剂用量为412.7 g/t,分选指标为:原矿品位31.6%,FeO含量0.81%,精矿2品位63.27%,尾矿品位12.25%,回收率76.03%。b东鞍山难分。研磨产品的粒度:55%的初级分级溢流-200目,98%的二级分级溢流-200目。浮选条件:酸性介质中的正浮选。捕收剂为石油磺酸钠,用量按有机质含量为1.6 ~ 1.76 kg/t原矿,纯度为98%的工业硫酸用量为0.72kg/t原矿。分选指标如下:分选指标高,次铁矿难选矿(%)。原矿品位37.46 37.72 FeO 3.07 0.9精矿品位63.67 3.90尾矿品位17.58 16.68回收率73.31 75.49[下一步] C设计中采用的联合工艺及其特点
设计的阶段磨矿-弱磁-强磁-浮选联合流程的数值和质量流程如上图所示。该流程的特点是经过一级磨矿后,采用两级强磁选机对产率约25%、品位11.50%的粗粒尾矿进行弃选,起到浮选前脱泥、净化矿浆的作用。弱磁选机只选出产率小于6%、品位为55%的粗精矿,主要作为强磁选机的准备工作,防止强磁选机被磁性颗粒堵塞。经过两级磨矿后,强弱磁精矿送去浮选,浮选入选矿量为原矿量的111.55%,包括循环负荷。经过一级粗选、三级精选和一级扫选,最终获得了产率38%、品位63%的精矿,金属回收率75%,扫选尾矿产率近33%、品位11.04%。二号选矿车间如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将优于原一选厂采用的两段连续磨矿-全浮选工艺,对矿床开采延深后矿石氧化亚铁含量的变化和波动有很大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