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内蒙古赤峰铅锌矿)

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内蒙古赤峰铅锌矿)

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内蒙古赤峰铅锌矿) 内蒙古陆家窝铺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矿区位于天山-内蒙古-兴安花梨溪地槽区东部,黄冈铁、锡、铜、铅、锌五级成矿带(V1-46)上,为突泉-林西花梨溪燕山期三级成矿带(ⅲ6)。该成矿带构造岩浆作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大量矿床(点),其中大型矿床有黄冈铁锡矿床、白音诺尔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等。矿区位于黄冈梁矿区东北延长线上,矿床(点)地质特征与黄冈梁铁锡矿床相同,在该区开展找矿工作十分有利。

一、矿区地质背景

(1)成矿带

(2)地层和岩石

区内出露地层为中侏罗统新民组(J3x);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和白音高老组(J3b)。岩性主要包括凝灰质(角砾岩)和砂岩、凝灰质页岩、长石砂岩、多组分砾岩、中酸性凝灰岩、凝灰岩、安山岩、熔结凝灰岩和石英斑岩(次火山岩)。该区岩石属于以火山沉积为主的浅变质沉积岩系,有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轻微的碳酸盐化,以区域变质为主。在某些特定区域存在小规模的动力变质作用、接触交代作用和气液蚀变作用,形成相应的变质岩。大黄蜂(矿化)是本区铜锡多金属成矿的主要含矿岩石。硅化与矿化关系密切,局部可见锌铁帽至石。

(3)侵入岩

本区侵入岩仅零星出露,主要为燕山期小岩脉。主要有:角闪石正长岩脉、应时斑岩脉、花岗斑岩脉和应时脉。角闪石正长岩脉表面极少出露,与锡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含斑岩)应时斑岩脉在矿区大部分以不规则脉状或小脉状出露,其中发现金属矿物和中细应时充填物,与铜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花岗岩(斑岩)脉仅出露于F5断层西侧,隐伏的花岗斑岩脉出露于矿区西北部,常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闪锌矿、锡石和铜兰。应时脉少量分布于矿区南部,大部分为褐铁矿。

(4)结构

属于矿区黄岗梁复式背斜的东南翼,褶皱构造不发育,为倾向东南的单斜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有北(北)东向和近南北向的大型断裂,走向长度超过2000米,大部分延伸出矿区或被第四系覆盖。主要断裂特征描述如下。

1、F1 .它是一个脆性、挤压和扭转断裂带,有破碎岩石和蚀变凝灰岩角砾岩,宽20米,走向约50°,倾角65° ~ 70°。现在地表控制延伸350m,西南侧被第四系覆盖,东北侧延伸出普查区。断裂带矿化蚀变不均匀,碳酸盐化和弱硅化发育。该带以锡矿化为主,并伴有铅锌矿化。

2、F2 .它是一条脆性压扭断裂带,宽50 ~ 80m,走向约20°,倾角50 ~ 70°,延伸400多米。断裂带沿线硅化强烈,应时呈块状或细脉状充填,局部切面光滑,可见擦痕;发育透闪石、阳起石、绢云母、绿帘石、绿泥石化、孔雀、萤石等。断裂带发育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

3、F5 .它是一个北北东向的脆性、压扭性断裂带。它由三条断层组成,延伸2800多米,走向10° ~ 20°,倾向NW,倾向50° ~ 70°。断裂带中发育有骨骺、透闪石、阳起石、硅化和绿泥石化。西端矿化强烈,主要是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

F7。它是一个北北东向的压扭断裂带。它由两条断层组成,延伸1000多米,走向20° ~ 30°,倾向东南,倾角44° ~ 81°。沿断裂带发育叶附生、透闪石、辐射化、硅化和绿泥石化。在这个矿带中可以看到铜、铅和锌矿化。

5.地球物理特征

在该区域的IP工作期间,共收集了115个电气样本。光学观测表明,极化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微细磁黄铁矿,这证实了1 ∶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的激电异常确实存在,但激电异常仅与凝灰岩中的微细黄铁矿有关,而不是后期构造蚀变形成的金属硫化物增多所致。

6.地球化学特征

1 ∶ 20万河流沉积物测量显示,工作区陆家窝铺存在铜、铅、锌、锡的异常组合,呈椭圆形,面积1.8km2,通过地表1 ∶ 1万地质调查,在该异常中发现多个矿化点。通过地表探槽,确认异常为矿致,圈出铅锌矿体1个,铅含量0.01% ~ 0.9%,锌含量0.01% ~ 1.39%,银含量1.2 ~ 17.8g/,锡含量0.06%。

(1)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从露头、管沟和钻孔中共采集了359个岩石光谱样本,包括11个分析元素。根据元素聚类分析结果,成矿元素可分为两类:Zn、Mn、Sn、Au、As、Sb、Mo、Cu、Pb、Ag和W,前者在马厂成矿带较强;后者又可分为两个亚类,其中铜、铅、银成矿作用与白银锆成矿带中的砷元素密切相关。

(2)地球化学土壤剖面测量

P97C线土壤剖面明显异常,宽度超过300米。其中,Ag、Pb、Zn、Cu异常元素分布在剖面中部以南,强度高、跨度大、持续稳定,最高含量为Cu61.7×10-6、Pb98.3×10-6、Zn117.3×10-6、Ag 1.825×10-9;Sn、Cu、Pb、As异常元素分布在剖面中部以北,Sn异常强度高、跨度大,最高含量为Cu45.2×10-6、Pb84.8×10-6、Sn20×10-6、As130.3×10-6。与ⅱ矿化带的矿(化)体分布特征吻合,表明93B线地表出露的矿体更有可能向西延伸。通过钻探ZK97C01,在中段南部落实了银、铅、锌、铜的异常范围,控制了8个铜、锌、锡多金属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因此,中段北部的锡、铜、铅、砷异常具有很大的成矿可能性。P292线土壤剖面异常,Cu含量最高为158.2×10-6,Pb含量最高为118.9×10-6,Zn含量最高为185.6×10-6,Ag含量最高为1.898×10-9,Sn含量最高为20.1×10-6。这与ⅲ-1矿(化)体的分布特征相吻合,表明土壤异常的存在能更好地指示矿化体的位置。

二。矿床地质

(1)矿体特征

矿区大致分为四个矿化带,有20多个矿体。根据低品位矿石划分出16个工业矿体,其中ⅱ矿化带14个,ⅲ矿化带1个,ⅳ矿化带1个。其中,ⅱ矿化带是区内主要的矿化富集带,受F2断层及其派生的二级构造带控制。第二矿化带长度超过600米,带宽100~200米,东北端延伸至工作区之外,西南端被第四系覆盖。该带走向北北东向、东南向,部分走向北西向,倾角57° ~ 74°。内带有14个铜锡多金属矿体,其中3个为裸露矿体,11个为隐伏矿体。

1.ⅱ-1矿体

产于ⅱ#矿化带的东南部,沿走向面出露长度约240米,向东北尖灭,向西南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控制倾斜长度50 ~ 100米,见矿厚度1.0 ~ 2.37米,平均真厚1.15米,矿体倾角125 ~ 130°,倾角59 ~ 63°;形状呈脉状,基本没有后期结构损伤。见矿石品位Cu (0.30 ~ 0.46) × 10-2,伴生Ag (35.4 ~ 73.8) × 10-6,Zn(0.52 ~ 1.26)×10-2;矿体平均品位分别为Cu0.40×10-2、Ag51.60×10-6和Zn0.77×10-2。

2.ⅱ-2矿体

赋存于ⅱ-1矿体下盘,地表在93B线出露为矿化体,含铜0.12×10-2,伴生银27.92×10-6,可达地表以下截止品位。倾斜长度控制在100 ~ 140m;见矿厚度2.17~6.40米,平均真厚度1.48~3.23米。矿体倾角115°~130°,50°~78°。形状呈脉状,基本没有后期结构损伤。矿石品位为铜(0.22 ~ 0.62) × 10-2,锡(0.13 ~ 0.37 )× 10-2,锌(0.53 ~ 2.15 )× 10-2,伴生银(16.17 ~ 27.92 )× 10-6,铅0.40。矿体平均品位为铜0.62×10-2,锡0.201×10-2,锌1.42×10-2。

3.ⅱ-3矿体

产于ⅱ-2矿体下盘,沿走向面出露约120m,向东北方向尖灭,向西南方向埋藏于第四系之下。倾斜长度控制在120 ~ 300米,矿石厚度1.36 ~ 4.30米,平均真厚0.84 ~ 2.18米。矿体倾斜115° ~ 130°,局部地表280° ~ 284°,倾角50° ~ 83°。形状呈脉状,基本没有后期结构损伤。见矿石品位铜(0.22 ~ 0.34) × 10-2,锡(0.218 ~ 0.36 )× 10-2,伴生银(11.34 ~ 15.27 )× 10-6,锌(0.16 ~ 0.71)×10-2;矿体平均品位为铜0.28×10-2,锡0.29×10-2,锌0.71×10-2。

4.ⅱ-4矿体

赋存于ⅱ-3矿体下盘,为隐伏盲矿体,控制倾角200 ~ 400 m,视厚0.50 ~ 1.20 m,平均真厚0.41~0.58m,矿体倾角115 ~ 130,倾角50 ~ 65;形状为细脉,基本没有后期结构损伤。见矿石品位铜(0.06 ~ 0.26) × 10-2,锡(0.132 ~ 0.68 )× 10-2,锌(0.96 ~ 1.10 )× 10-2及伴生银(8.20 ~ 23.26)×10-6;矿体平均品位为铜0.26×10-2,锡0.30×10-2,锌1.02×10-2。总体上,矿体的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很大,矿化类型极不稳定,主要是锡和锌。

(二)矿石特征

1.矿石类型

根据氧化程度,矿石可分为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该区实测氧化深度为30 ~ 50m,因此大部分氧化矿石分布在50m以上,如孔雀石、针铁矿、褐铁矿等。次生富集带为混合矿,下部为原生矿,以黄铁矿、黄铜矿、砷黝铜矿、锡石、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和磁黄铁矿为特征。根据矿石的结构划分,矿石类型有角砾岩矿石、浸染状细脉矿石、网状脉矿石和少量块状矿石。主要工业类型有锡矿、铜矿、锌矿、锡铜锌多金属矿、铜锌银多金属矿、铜铅锌锡多金属矿。

2.矿石结构。

(1)矿石结构。根据金属矿物与结晶程度的关系,可分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填隙结构、乳浊化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普通连接结构、胶体环结构、溶解交代结构、充填交代和交代残余结构等。

(2)矿石结构。主要有细粒浸染状构造、细脉、网状细脉、角砾状构造、杂色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块状构造,其中以浸染状和细脉最为常见。

3.矿石矿物的形成序列和共生组合特征。

(1)矿物生成序列。根据矿物的显微鉴定结果,矿物形成的顺序大致为:黄铁矿→钛铁矿、磁铁矿、毒砂→锡石→闪锌矿1、黄铜矿1→闪锌矿2、黄铜矿2→方铅矿→菱铁矿、菱锌矿、铅钒→铜蓝→褐铁矿→孔雀石。

(2)矿物共生组合的特征。由于多期矿化叠加,区内矿体金属矿物共生组合明显,主要矿物组合为:①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锡石-闪锌矿-方铅矿-钛铁矿;②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锡石-方铅矿;③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锡石-方铅矿-磁铁矿;④黄(褐)铁矿-黄铜矿-孔雀石-铜兰-闪锌矿;⑤锡石-方铅矿-磁铁矿;⑥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毒砂-白铁矿-钛铁矿。

三。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成矿物质来源

馒头敖包组(J3m)是一套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岩,新民组(J2x)是一套弱变形变质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河湖碎屑沉积岩。地层中铜、铅、锌、锡、银的含量远高于区域背景值。在构造蚀变带和矿化带中,主要成矿元素Cu、Sn及相关元素Cu、Sn、Ag、Pb、Zn均呈高异常,其两侧围岩为相对“凹陷”区。元素分布特征表明地层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在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的接触带,Ag、Pb、Zn、Cu、Sn等元素含量高于区域背景,表明它们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

(2)矿液的迁移和成矿

中生代以来,该区岩浆活动频繁。由于受燕山期岩浆作用的影响,在岩浆顶进和侧向挤压压力的作用下,本区形成了突出的NE向构造带,控制了侏罗纪岩相的形成和燕山早期岩浆岩的分布。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北东向断裂群,并衍生出控矿容矿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构造带。岩浆活动后期,大量含矿热液沿NE向断裂运移,同时带出围岩中高背景的Cu、Pb、Zn、Sn、Ag等主要成矿元素,进一步增加了成矿热液的浓度。随着成矿热液向低压区迁移,成矿物质最终交代并充填在北北东向次级断裂带中,形成以角闪石、绿泥石化、硅化为主的矿化蚀变带,并在有利于成矿物质沉淀的位置富集形成矿体。虽然区内围岩性质不同,但均产于北北东向断裂带内,表明该组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含矿热液充填胶结断层的角砾岩,形成角砾岩状矿石;交代围岩形成浸染状矿石;充填岩石或构造裂隙形成(网状)脉状矿石,局部富集形成块状、块状矿石。

四。结论。

从区内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特征来看,该矿床属于受构造控制的热液交代蚀变多金属矿床。矿区位于突泉-林西花梨溪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铌ш6级成矿带,成矿条件良好。如果加强该地区的地质、物化探和钻探工作,资源储量将会增加。总之,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需要考虑增加药物用量的情况(药剂用量和配比的关系)

上一篇:地质学家确定的首选沉积砂矿勘察地点最可能是(砂岩铀矿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