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环境保护>“互联网+”垃圾回收能否重构收废行业

“互联网+”垃圾回收能否重构收废行业

“互联网+”垃圾回收能否重构收废行业

传统模式的废品收购的中间环节一般多达6到10个,而借助互联网的帮忙,大概可压缩至4个环节,效率可大幅提升。通过APP,卖废品的和收废品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被打破了

“互联网+”风头正劲,又一个和百姓生活非常相关的行业开始“触网”了,而且“触”的是格外火的O2O(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编注)——这个行业就是废品回收。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有关废品回收的APP纷纷在上线,引起了不少关注,而它们做的就是废品回收的O2O生意。那么,这类互联网产品靠谱吗,真的能改变垃圾总被摆错地方的窘境吗?

废品收购走上移动终端

“互联网+”废品收购究竟是什么?体验一下这类APP便可知晓。

最近,记者就体验了一款APP。在这款APP中,垃圾大概被分成12类,从废纸、废塑料等常见垃圾到报废汽车一应俱全。用户将自己的垃圾分类后,再点击“周边”,就可以像呼叫出租车一样呼叫废品收购者。值得关注的是,这款客户端里还有“我的钱包”和“我的碳积分”两项,这意味着,废品回收可以不再用零碎的现金结算。

不仅如此,有些废品收购APP还推出了同名微信公众号,北京用户只要用微信关注该APP,填写好地址和垃圾品类之后,即可下单。随后,离用户最近的回收人员,就会通过电话与用户沟通,协商好上门收废品的时间。回收人员不仅要佩戴相关标识,也会按照市场价格向用户支付费用。

此外,广州部分街道也引进了一款废品收购APP,可以查找地图上1公里范围内的废品回收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款APP吸引了超过1000名用户,而且每天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废品收购类APP虽然上线不久,但是雄心不小。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APP准备用两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互联网+分类回收”的城市废物分类回收体系,以解决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难题。而它这样做的底气在于,传统模式的废品收购的中间环节一般多达6到10个,而借助互联网的帮忙,大概可压缩至4个环节,效率可大幅提升。本质上,通过APP,卖废品的和收废品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被打破了。

而如果你以为,“互联网+”废品回收只是中国人的奇思妙想,那你就错了。

在美国,一个名叫RubiconGlobal的创业公司,就在打造废品回收平台,它不仅帮助大企业处理垃圾和回收资源,对于民用市场也没有放过。按照这家公司的描述,希望让家家户户能够像使用Uber预约出租车那样预约运输公司来收垃圾。

用互联网推进垃圾分类回收

“互联网+”废品收购缘何如此火爆?这或许与中国目前垃圾的现状不无关系。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已经养成了垃圾袋装化的习惯。然后,每天出门之前,都会带上几袋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就了事。但是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垃圾桶还只是垃圾处理的起点。记者近日去探访上海市垃圾转运徐浦基地了解到,仅徐汇区每天就要产生1000多吨垃圾,而在夏天,徐浦基地每天接受的垃圾又要比平时多出300多吨——基本都是市民们夏天吃的西瓜。

可以想象,上海一天要产生多少垃圾、中国一天要产生多少垃圾?目前,中国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填埋和焚烧。稍微有常识的人都能想到,这样处理垃圾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不这么处理,又如何维持一座大城市的干净卫生?

同时,这些垃圾中,有多少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环保局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79亿吨,其中,卫生填埋处理量高达1.05亿吨——这是2014年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1356.1万吨)的7倍以上。在这1.79亿吨垃圾中,可利用、但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价值就高达5000亿元以上。如果能让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难题,也会产生相对可观的经济效益。

想要实现废品回收,最好是从源头上就进行分类,省的垃圾汇总到一起后还要进行人工分拣。正是基于这个认识,2000年6月份开始,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是转眼15年过去了,成效很难达到当时的预期。在此背景下,废品回收行业人士就必须考虑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来推动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

延伸阅读:

【观察】正规军VS破烂王 电子垃圾出路何在?

原标题:“互联网+”垃圾回收能否重构收废行业12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摇床的构造(摇床的作用是什么)

上一篇:吸收塔筒身倒装法和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