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环境保护>从“绿色伤疤”到“都市翡翠”武汉如何让垃圾场变最美公园

从“绿色伤疤”到“都市翡翠”武汉如何让垃圾场变最美公园

从“绿色伤疤”到“都市翡翠”武汉如何让垃圾场变最美公园

三次申办 创新理念取胜

垃圾山上谱写高山流水

昨天,天高云淡,绿树成荫,从园博园北大门顺着曲幽小径,爬到50米高的荆山山顶,涓涓细流,顺势而下,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不少水鸟正在这汪清澈的绿水中嬉戏。

不承想,这个24万平方米的荆山在10年前还是一个“垃圾山”。这个当时武汉最大垃圾填埋中心——金口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2000余吨。因长年垃圾掩埋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水质污染以及异味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2005年被关闭。

3年前,同样的地方,记者沿着泥沙路走进1000米,可以看到垃圾场内有绿色的污水,空气里灰蒙蒙的,散发阵阵腥臭味,垃圾堆放之处,寸草不生。

“再造城市废弃地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挑战。”武汉园博会设计部副部长杨念东说,环境污染、生态割裂带来的系列城市病,这里几乎都有了。要是能解决好,可以作为一个武汉生态回归范本。

在垃圾山上建园博,变废为绿!2012年,连续两届申办园博会铩羽而归的武汉第三次申办。最终,9位评审专家全票通过方案,第十届园博会花落武汉。

穿上四层生态衣

垃圾山“变废为宝”

2013年,园博园建设者首次踏上这片垃圾遍布、污水横流的土地时,地下聚集着大量的甲烷沼气,一旦爆炸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只要接近垃圾场的区域,就严令禁止使用明火,即便想躲在车里抽根烟都不行。

市园博会项目建设部部长董冲回忆,这个运行了16年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积攒了520万立方米、重约100万吨的垃圾。为解决垃圾围城现象,各方专家先后提出挖、筛、烧等方案,因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均被否决。再三权衡下,最终选择“好氧修复+封场治理”的综合处理技术。即用鼓风机把空气注入垃圾堆体中,让地下的垃圾处于有氧状态,从而将垃圾降解速度缩短到2年。

据介绍,这是全球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采用好氧技术修复垃圾填埋场。降解后的垃圾,专家则采取封场处理,即给垃圾堆套上4层“生态外衣”,像“包饺子”般层层包裹。这4件“衣服”分别是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和植被层,包括土工材料、防渗膜等,地面覆土植树。

垃圾场生态改造顾问、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朱蕾介绍,金口垃圾场土壤中的污染物如果自然降解,至少需要30年,如全部挖掉拖运出去,其成本高达10亿元,而按照此生态修复技术只花了2亿元,3年时间就土壤达标了。

武汉园博园“荆山”脚下,保留着一栋原垃圾场建筑,取名“再续前垣”。

垃圾场变身美丽园林

武汉走在全国前列

相当于5个解放公园面积的园博园是垃圾场“整容”而来,为园博会史上首次。其实,“变废为绿”生态修复模式,武汉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据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介绍,1996年,前身是郭茨口垃圾场的汉水公园建成开园,这是武汉市首个在垃圾场上建起的公园,在全国也是首创。据该公园管理处主任黄建军介绍,“从前人们经过此处,多是捂鼻快速走开,现在这里成了吸引大家驻足游玩的踏青好去处。”还有今年5月1日建成开放的戴家湖公园,就是在煤灰山种树,垃圾场上造景,昔日的一座黑山,今日则还原成一叶绿肺。还有位于永安堂港区的江滩公园,过去也是紫霞观填埋场。如今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沙湖公园,过去也是一座沙湖垃圾填埋场。

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欢乐大道旁北洋桥垃圾场已完成封场,规划前景同样是一座公园,首期投入约500万元进行除臭、消毒、土壤薄膜覆盖、撒草籽植绿等。另外,我市正启动江夏区二妃山修复,二妃山填埋场也将变成体育休闲公园。

原标题:“武汉造”怎么让 垃圾场变最美公园12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组图】原来德国农村这样处理生活污水!

上一篇:【解密】我们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