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强化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关键是政府对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给予财政补贴,协助第三方搭建业务运作平台,确保第三方企业化运作,重点是“三合一”——干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包括运输)、二次分选和督导源头分类3个环节捆绑经营。
自去年5月起,广州市开始尝试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模式,先后在增城等8个区建立了示范街、镇。
目前已回收废玻璃2416吨、废木材1502吨、废塑胶1400吨和废碎布8万吨,有效推动了源头分类和二次分拣,大大减少了焚烧填埋处理的垃圾量。那么,这一俗称“广州模式”的垃圾回收利用模式是什么,怎么运行?
发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及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
“广州模式”是以干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包括运输)、二次分选和督导源头分类3个环节作为基本框架。经济手段上,采用以政府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垃圾源头分类第三方服务。
其中,第三方可以是传统的资源回收商、资源利用企业(利废企业)、环卫公司等盈利性企业,也可以是非盈利性的社会企业。由企业前延至垃圾产生源头,一并提供垃圾分类服务。
企业在这一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从源头和环卫工有偿回收干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组织二次分选,再将分选出来的高值资源卖给资源利用企业(利废企业);督导源头分类;申报并配合监管部门核实低值可回收物等相关数量和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强化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关键是政府对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给予财政补贴,协助第三方搭建业务运作平台,确保第三方企业化运作,重点是“三合一”——干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包括运输)、二次分选和督导源头分类3个环节捆绑经营。
广州推广垃圾分类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源头自觉细分,借助业务链上离源头更近的回收方提供源头分类服务更方便和更具效力。
“源头粗分+二次细分”,与原有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兼容
在试点中,为与原有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兼容,大件垃圾、餐厨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沿用以前收运与处理体系。
原标题:广州垃圾分类引入第三方效果如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