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环境保护>徐海云:不要让生活垃圾减量新闻成笑谈

徐海云:不要让生活垃圾减量新闻成笑谈

徐海云:不要让生活垃圾减量新闻成笑谈

生活垃圾由消费产生,如果不能抑制消费,何以能够实现垃圾减量呢。我国还处于全面小康的路上,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的政策导向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在增加,消费在增加,却要控制生活垃圾产生量,可见多么任性。面对垃圾分类政治号召,一些地方急于体现政绩或者垃圾分类积极作为,不断有实现垃圾减量的新闻。比如,下面的新闻就是典型。2013年3月24日,浙江诸暨日报报道,诸暨掀起“绿色革命”垃圾处理量首现负增长,报道说,2016年诸暨市全年日均处理量为1119吨,比2015年日均处理量的1135吨减少了16吨,打破了长期以来生活垃圾处理量只增不减的局面。从数学上看,减少1.5%,但从现实看无论是管理误差还是统计误差都有可能超过2%。此前,也曾有类似的新闻,但几年过后这些新闻都变成笑话。例如:

2012年12月2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2012年)截至11月份,广州市全市1400个社区中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的有1220个,占社区总数的87.1%。1至11月,全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为459万吨,日均处理13711吨,焚烧、填埋处理量同比减量3.09%。

北京市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已初见成效(中国经济新闻网2013-05-17),报道称“本市连续推行了5年的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已初见成效。统计显示,去年(2012年)本市日均垃圾产生量为1.77万吨,与2008年的日均1.83万吨相比,日均减少600吨。”

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是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明确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目标,以2010年为基数,每年减少5%,至2015年确保人均生活垃圾处置量减少20%,到2020年力争减少50%。(来源: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15343/u21ai476339.html)

生活垃圾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国内废品回收客观上已经实现了生活垃圾中材料回收利用,因此,许多地方生活垃圾减量的梦想多少演变为北京房价的调控,回头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明显增加。如果政府可以调控房价,但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控制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控制的结果可能助长异地倾倒,直接破坏环境。

原标题:不要让生活垃圾减量新闻成笑谈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北京市环卫集团负责人:垃圾智能分类推广至1000小区

上一篇: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