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安全生产>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浅析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浅析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浅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又迎来的新的建设高峰。交通行业也由此面对着新时期的考验--大量的桥梁工程同时开工建设,既要加快工期建设,拉动内需,又要保障质量,可以说困难与机遇并存。在此,对桥梁结构工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质量通病成因进行详悉刨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下部结构施工
        (一)钻孔灌注桩
        1、钻孔灌注桩坍孔
        原因分析:
        (1)陆上护筒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
        (2)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3)当钻至砂层等强透水层时,水源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4)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5)钻孔附近的振动影响。
        (6)泥浆比重偏小。
        (7)吊放钢筋笼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8)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
        (9)成孔后未及时浇筑砼,静置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
        (1)陆上埋设护筒时,在护筒底部夯填50cm 厚粘土,必须夯打密实。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密度不渗水。
        (2)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水位1m 以上,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3)施工通道的布置离孔位一定距离。
        (4)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和不同的转速。
        (5)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6)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7)发生坍孔时,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1m 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再继续钻进。
        2、钻孔灌注桩成孔偏斜
        原因分析:
        (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预防措施:
        (1)钻机就位时,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
        (3)偏斜过大时,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4)钻孔过程中采用定位导向架对钻杆进行定位。
        3、钻孔灌注桩孔深不足
        原因分析:
        (1)孔壁坍塌,土方淤积于孔底。
        (2)清孔不足,孔底回淤。
        预防措施:
        (1)吊放钢筋笼时不得碰撞孔壁。
        (2)必须二次清孔,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小于1.15。
        (3)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4、钻孔灌注桩缩孔
        原因分析:
        (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或周边车辆振动,开钻孔距过近。
        (2)泥浆性能指标不佳,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预防措施:
        (1)避免成孔期间过往大型车辆和设备,控制开钻孔距应跳隔1-2棵桩基开钻或新空应在邻桩成桩36小时后开钻。
        (2)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降低泥浆失水量。
        (3)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5、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
        (1)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预防措施:
        (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放慢砼浇筑速度,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2)浇筑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上浮。
        6、导管进水
        原因分析: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至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贯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探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预防措施:
        (1)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空压机吸出,不得已时需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重新灌注。
        (2)若是第二、三种情况,拔换原管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大于2米。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7、孔底沉渣过多
        原因分析:
        (1)泥浆过稀,清孔不干净。
        (2)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清水置换。
        (3)钢筋笼吊放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
        (4)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淀。
        预防措施:
        (1)终孔后,钻头提离孔底1~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
        (2)清孔要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
        (3)钢筋笼要垂直缓放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4)清孔完毕立即迅速灌注混凝土。
        (5)采用导管二次清孔,冲孔时间以导管内侧量的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为准;提高混凝土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导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40~50cm。
        (二)墩台、盖梁
        1、砼表面产生麻面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拆模时砼表面粘损,出现麻面。

上一页1 23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一

上一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