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工作步骤 | 危害或潜在事件 | 主要后果 | 可能性L | 严重性S | 风险度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1 | 施工技术方案准备 | 施工方案中选定的施工方法、程序不当,无安全措施或不具体、无针对性等。 | 大型仪表设备吊装及运输时发生倾倒;特殊设备安装时发生损坏或人员伤亡。 | 2 | 4 | 8 | 1.根据装置仪表工程施工特点、重点、难点,编制施工方案,指导仪表施工的关键及重要工序的施工。2.大型/特殊仪表设备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的审批制度。3.方案中要包含JHA/安全技术措施。 |
2 |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无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不彻底、不详细;作业人员没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 造成施工人员安全重视不足,施工中防范措施不全面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 2 | 4 | 8 | 1.仪表安装前工程师必须针对作业活动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所有施工人员参加交底后在交底文件上签字,表明已经熟悉交底和方案中的详细内容。3.施工、组织方案及人员资质报验,报验通过后方可施工。 |
3 | 施工设备进场 | 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存在隐患 | 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失 | 3 | 3 | 9 | 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报验,报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设备在使用期间,定期月检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月检合格以后加贴合格色标。 |
4 | 设备开箱检验 | 野蛮操作,包装物没及时清理;开箱后无保护和保安措施 | 造成身体划伤、足部扎伤,设备损坏、锈蚀、零部件丢失等 | 4 | 2 | 8 | 1.按厂家的要求放置设备、进行开箱操作,开箱期间要保证设备平稳。2.开箱作业穿戴好PPE,开箱后的带钉子、铁丝的木板等包装物及时处理,防止伤及其他人员。3.严禁采取用大锤夯击等野蛮作业方法,按要求进行开箱后的防护保安工作,小件入库。 |
5 | 材料存放 | 特殊材料和一般材料混放 | 施工时用错材料,留下安全隐患 | 3 | 2 | 6 | 1.严格按标识规定做好施工材料的正确标识,对合金钢材质进行光谱分析核查,做好标识。2.做好材料领用管理,对不同材质材料分类放置,建立材料发放的可追踪记录。 |
6 | 仪表设备运输、就位、找正 | 运输、吊装、就位方法不正确 | 造成挤伤、砸伤等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 | 2 | 4 | 8 | 1.对运输过程中易倾到的设备应用绳索、倒链固定牢固。2.仪表设备用吊车就位必须由起重工来指挥,根据设备的吊装参数选定吊装方法、吊装设备及吊装机具,并提前检查其质量,保证处于完好状态。3.仪表设备就位前做好准备工作,设备就位时,作业人员的手、脚在设备与基础、支架之间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设备下落的过程中严禁用手去摆放垫块等。4.设备就位后,有螺栓固定的要立即拧紧螺栓,找正/找平较高的仪表设备时,其固定螺栓不得全部卸下,防止倾倒。 |
7 | 施工用电布置 | 动力电缆埋设无保护措施、无明显标识 | 施工中电缆受损造成停电或触电事故 | 2 | 4 | 8 | 1.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由专职电工操作。2.电缆埋深要符合要求并在地面设置稳固明显的走向标识,电缆过马路时架空保护的高度要大于6米。 3.电缆的接头要做防水处理并架空在地面2.5米以上,做好与脚手架、钢结构、设备等的有效隔离。 |
8 | 支架制作、安装 | 除锈、防腐处理时产生粉尘 | 危害人员身体健康,污染环境 | 2 | 2 | 4 | 1.施工时佩戴呼吸面罩或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保持作业场所通风通畅。2.油漆场地严禁烟火,作业点设置干粉灭火器,与焊接、气割等动火作业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3.作业场所保持整齐、清洁,废弃的油桶要集中回收至指定地点,严禁就地焚烧,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
人或施工机具高空坠落以及交叉作业的影响 | 造成人员伤害等 | 3 | 2 | 6 | 1.高空作业前,根据高空作业点的实际情况,提前完善/落实好脚手架、安全网、生命绳、作业平台的临边围护等安全措施。2.两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必须100%系挂好安全带并做到高挂低用。3.按标准搭设脚手架,架子经HSE部门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4.工具、材料要稳定放置,施工残渣和边角余料要放到小垃圾桶内下班前收回,材料、工具不要在空中或往地面抛掷。5.从专用爬梯上下高空作业点,上下爬梯的时候手中不能持物。6.脚手架妨碍管道安装时,应通知架子工进行拆除及加固处理,不得擅自拆除、切割。7.尽量减少交叉作业,无法避免时应合理组织,加强监护。 | ||
砂轮机切割、打磨时砂轮片飞溅 | 砂轮碎片伤人 | 3 | 3 | 9 | 1.检查切割机状况,带好防护眼镜等劳保用品。2.砂轮片要与磨光机要求的规格型号一致,其线速度必须大于砂轮机的转速。3.打磨作业不得正面对着其他作业人员。 | ||
电、气焊施工时防护措施不到位 | 焊渣飞溅,烫伤、灼伤等人身伤害事故,引起火灾 | 3 | 3 | 9 | 1.施工时应佩戴电焊帽、手套等。2.高处动火作业时必须准备好灭火器,配置接火盆/防火布,防止焊渣飞溅。3.对设备周围/下方的控制仪表盘、精密设备等采取搭设脚手架防护棚等措施进行围护。4.气焊作业时焊把火焰不要对着人或其它设备。5.清理动火点周围的易燃物和可燃物。6.氧气、乙炔气瓶不要放在动火点的下方,气瓶在使用中必须立放,气带接头连接良好,无老化漏气,使用前用肥皂水进行试漏检查。7.作业完毕,关闭电焊机的电源,清理焊渣等杂物。 | ||
9 | 仪表管线施工 | 导压管焊接时导压管与仪表设备未脱离 | 仪表受电弧击而损坏 | 2 | 3 | 6 | 1.将待焊接的管线与设备脱离。2.电焊机的地线要正确接地。 |
仪表导压管煨弯时用气焊烧烤的方法 | 导压管强度降低,高温、高压下开裂伤人或生产事故 | 3 | 2 | 6 | 严格按规范施工,严禁用烧烤的方法煨弯导压管。 | ||
高压管线焊接后未按规定对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 在试车或运行过程中易造成高压/高压介质泄漏,发生伤人事故 | 2 | 4 | 8 | 1.仪表管线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施工。2.对高压管线焊缝按规范进行着色或其它要求的检查处理。 | ||
管线试压或试车过程中,带压处理漏点 | 介质泄漏伤人 | 2 | 4 | 8 | 1.仪表管线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施工。2.在试压或试车过程中发现泄漏时应首先泄压,然后再处理泄漏点。 | ||
管线脱脂/焊缝酸洗时未采取防护措施,脱脂液就地处理 | 脱脂、酸洗过程中脱脂液伤人,废液污染环境 | 2 | 3 | 6 | 1.脱脂、酸洗过程中戴好专用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措施。2.脱脂、酸洗剩余的废液及时回收,不得随地倾倒。 | ||
10 | 仪表阀门试压 | 试验压力超限或带压处理泄漏点 | 阀门损坏,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 2 | 3 | 6 | 1.使用合格的压力试验设备,压力表的量程要与实验压力相匹配。2.按规范要求进行试压作业,分级缓慢加压,严禁超压。3.在试压过程中安排专人监管,发现泄漏时应首先泄压,然后再处理泄漏点。 |
11 | 电缆敷设 | 电缆盘搬运时滚动或相互撞击 | 挤伤作业人员、电缆盘遗留下安全隐患 | 3 | 2 | 6 | 1.大型电缆盘要使用吊车/叉车搬运,搬运到位的电缆盘要有临时固定措施。2.严禁通过人力或其他方法让电缆盘惯性滚动运输,防止由于其惯性造成人员挤伤、压伤,电缆受损等事故的发生。 |
电缆敷设时人员或佩带的工具高空坠落 | 造成人身伤害 | 3 | 4 | 12 | 执行步骤8(支架高空安装)高空作业和交叉作业的相关规定。 | ||
电缆敷设方法不当 | 1. 拉断电缆,挤伤作业人员 | 3 | 2 | 6 | 1.施工前进行交底,放电缆过程中有专人指挥,统一信号,施工人员密切配合。2.人工敷设电缆时,高空作业的人员要尽量站在电缆的同一方向,作业电缆槽板的转角处必须安排人负责电缆导向。3.当使用电缆布设机敷设电缆时,其速度要缓慢、均匀,电缆槽板的转角处设变向滚轮,以免拉坏/拉断电缆。 | ||
12 | 电缆绝缘试验 | 绝缘试验时电缆未与设备脱开 | 造成设备受损 | 2 | 3 | 6 | 将已接电缆从端子或设备上拆下,防止与其它设备接触。 |
13 | 接地施工 | 送电前接地系统未施工完毕,盘柜台内无安全接地设备 | 送电后造成盘柜内设备受损 | 3 | 3 | 9 | 进行接地系统施工并做好接地电阻测试。 |
14 | 信号联锁及报警试验 | 开车前未完全按联锁逻辑图逐项进行联锁及报警试验 | 开车过程中发生故障时无法安全停车,造成事故 | 2 | 4 | 8 | 1.开车前严格按调试方案进行施工。2.按联锁逻辑图逐项进行联锁及报警试验,先做小系统,再进行大系统。3.确认联锁及报警试验结果完全正确,在有关部门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开车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