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薄层间距安全技术措施 我队施工的12105回辅顺槽开口的前329米上覆12105旺采工作面采空区及12105废回撤通道,根据地测站提供的地质资料,前329米与上分层层间距在6-14米,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掘进及支护时除按原作业规程中规定的要求进行作业外还要遵守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掘进1、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作业。2、 在掘进时应坚持短掘快支,煤机司机必须坐在驾驶室内作业并注意观察顶板情况。3、 严禁任何人员进入空顶区域以内,拉电缆人员必须在有效支护的地点拉电缆。4、 煤机司机随时注意观察顶板情况和倾听煤机截割的声音,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并将煤机退至有永久支护的巷道内。同时汇报队值班室和生产指挥调度中心。5、 跟班队长每循环必须监督探测顶板岩性及层间距厚度,探孔深度为8m,并做好记录,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队值班室、采掘技术员及矿调度室,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改支护方式。6、 在掌子头探测顶板厚度时,必须是锚杆支护完好的地点,严禁进入空顶下探测顶板。7、 联巷要布置在上分层支巷间煤柱下,避免与上分层巷道重合。二、支护1、打锚杆前必须先敲帮问顶,将工作面的活矸、离层处理掉后方可开始作业。同时要求打锚杆从外向里顺序进行,严禁间隔空顶支护。2、过薄层间距期间,在交接班记录中须明确:一是巷道顶、底煤厚度;二是顶板层位、顶板稳定情况;三是锚索施工层位情况,锚索、锚杆抗拉力情况,确保支护的有效性、适宜性;四是锚索支护是否滞后及滞后距离,五是层间距厚度。3、根据顶板探测的层间距厚度确定支护方式,具体情况如下:①当层间距大于8m时,采用“锚杆+钢筋网片+锚索(锚索规格:φ17.8×6500)”支护方式,顶板完好时(循环进度为11m),锚索滞后一循环(13米),但必须在支护完好的掌子头探测顶板岩性及层间距厚度;锚杆选用φ18×1800。②当层间距在6.5-8m时,采用“锚杆+钢筋网片+锚索(锚索规格:φ17.8×6500)+W钢带”支护方式,顶板完好时(循环进度小于6m),锚索滞后一循环,但必须在支护完好的掌子头探测顶板岩性及层间距厚度;锚杆选用φ18×2100。③当层间距小于6.5m时,必须采用“锚杆+钢筋网片+锚索【锚索规格:φ17.8×(小于)5000】+W钢带+钢梁(无腿棚)”支护方式,锚索长度根据层间距厚度而定,但必须保证锚固段在坚硬的岩层中,锚索必须跟至工作面,钢梁滞后一循环,锚杆选用φ18×2100。 4、跟班队长每循环必须按要求检查锚杆及锚索的支护质量和强度,技术员每天掌握工作面顶板岩性及层间距厚度并检查支护强度。支护材料规格表序号 | 材料名称 | 规格 | 说明 |
1 | 锚 杆 | φ18×1800mm/2100mm | 材质螺纹钢,M18螺母,外露长度不大于50mm抗拔力:≥5T |
2 | 锚杆托盘 | 120×120×10mm | 方形金属托盘 |
3 | 钢筋网片 | φ6.5×1200×4800mm | 网孔150×150mm |
4 | 锚杆树脂 | CK23×350mm | 2卷/眼 |
5 | 锚 索 | φ17.8×6500/<5000mm | 锚固端长度1500mm,外露长度250-300mm,抗拔力:≥12T |
6 | 锚索树脂 | CK23×500mm | 3卷/眼,施工前必须检查其有效性。 |
7 | 钢托板规格: | 300×300×12mm | 方形金属托盘 |
8 | 钢梁 | 11#工字钢 | 长度根据巷道实际尺寸加工,两端带防滑块 |
9 | W钢带 | 3.6米 | |
三、其它1、工作面内必须备用10根以上木楔(包括麻),以免采空区打通后有积水能进行及时填堵。2、每班将探顶孔在顶板上用喷漆标出并将记录交与采掘技术员,以便绘制层间距等值线。3、严格执行安全岗位责任制,各上岗人员必须对本岗位范围内的安全、质量负责。4、各工种作业时首先要对工作场所安全状况和施工条件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处理,严禁盲目作业。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输油岗位风险评估——加热炉炸膛
上一篇:输油岗位风险评估——锅炉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