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矿床位于新疆卡拉麦里山北麓、东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哈萨芬复背斜南翼、库普大断裂和清水-& mdash;位于苏荃断层之间的北西向狭窄构造带内。该带发育一系列褶皱和逆冲断层,由于多次岩浆侵入和喷发,构造十分复杂。花岗岩在矿区广泛分布,尤其是在海西中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同源混染花岗岩与这一时期的石墨成矿有关。石墨存在于黑云母花岗岩和角闪石花岗岩接触带的含石墨混合花岗岩中。含矿花岗岩的围岩为中泥盆统平顶山组,岩性主要为凝灰岩、砂岩和粉砂岩,含少量碧玉、玄武玢岩和钙质砂岩透镜体。区内大规模清水& mdash苏荃断层控制着岩体的分布和产出,而后来形成的另外两组断层则破坏了矿体。黑云母花岗岩与角闪石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其接触带控制了含矿花岗岩的产出和分布。
矿体为300 & deg~ 320 & deg定向分布断续,多为不规则透镜状,平面上近似等轴状,稍有分枝起伏,主矿体附近常有一些小矿巢。矿体与直接围岩之间无明显界线,一般通过取样分析确定。矿体产状平缓,倾角8 & deg~ 10 & deg,本地20 & deg。矿区内已发现20余个矿体,其中ⅰ~ⅴ类矿体规模较大(见下图),长280~1000m,宽36 ~ 550m,一般埋深16 ~ 29m,埋深大于50m。5个矿体总储量达到中型矿山规模。矿石具有鳞片状粒状结构,可分为球状、豆状、球状斑点状、浸染状球状斑点状、浸染状斑点状等多种结构类型。以球状和豆状构造为主,特征是石墨结晶,层状聚集成壳状,被圆形角闪石花岗岩等角砾岩所包围& ldquo三明治& rdquo夹层中含有少量隐晶质石墨,球体直径为1~5cm,有的大于1 ~ 5cm。矿石的自然类型是含石墨的混合花岗岩。与石墨伴生的矿物有应时、条纹长石、长石、角闪石、黑云母、钛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锆石、萤石、刚玉、独居石、磷灰石、金红石、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重晶石、天青石等。次生矿物包括黄钾铁矾、孔雀石、蓝铜矿等。石墨是鳞片状和树叶状的结晶集合体,片径为0.1 ~ 0.2mm & x;0.007 ~ 0.015毫米.矿石化学成分:固定碳含量为2.5% ~ 10%,平均含No。ⅰ~ⅴ矿体占3.84%~5%,Fe2O3占3.10%,SO3占0.88%。矿石中伴生微量元素种类较多,其中钛、锆、铪、铜等含量较高,TiO2为0.34%,Cu为0.046%,稀土元素总量可达0.037%。矿石可选性好,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在89%以上。0.10%,SO3 0.88%。矿石中伴生微量元素种类较多,其中钛、锆、铪、铜等含量较高,TiO2为0.34%,Cu为0.046%,稀土元素总量可达0.037%。矿石可选性好,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在89%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