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用电负荷持续走高,电力企业存煤整体充足,为近四年以来最高值,对迎峰度夏电力供应形成较强的支撑和保障。但夏季可能出现的降水偏少将会对部分地方电力供应以及电力外送产生影响。当前有关部门、企业聚力攻坚,为即将到来的夏季用能高峰做好准备。
高温带动用电增加
据央视报道,国家电网介绍随着各地气温的上升,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用电负荷持续走高,近期单日最大用电负荷已达8.6亿千瓦,同比增加7.77%。
进入6月份,江苏电网日均用电负荷持续保持在1亿千瓦左右,比去年同时段高近1000万千瓦。6月13日白天的最高负荷出现在下午4点05分,达到9982万千瓦,其中空调降温负荷占了近15%。
据茂名发布微信公众号,6月12日,广东茂名市发布2023年节约用电倡议书。其中提到,1-5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8.01%,5月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27.41%。截止目前,全市用电负荷已三次创历史新高。
中电联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夏季降温及冬季取暖负荷占比越来越大,部分省份夏季降温负荷占最高用电负荷比重达到40%-50%,甚至超过50%。
部分区域电力供需偏紧存在电力缺口
中电联判断,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南方、华东、华中等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因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近年来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电力消费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6月13日,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存在电力缺口。建议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燃料安全稳定供应。
能源保供攻坚在行动
面对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有关部门加紧部署能源保供。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能源保供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工作安排,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2023年能源迎峰度夏工作。会议全面分析研判能源迎峰度夏供需形势,对今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各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全力确保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平稳有序。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围绕能源生产、供应和使用各环节,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和能源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确保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平稳有序供应。
国资委日前召开专题会,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带头做好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要求煤炭、石油石化企业着力提高电煤和天然气供应能力,发电企业应发尽发、多发满发,电网企业坚守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全力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部分水电大省受降水偏少可能会对电力供应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也纷纷多措并举保障电力供应。四川省发改委在回复网友“今年大旱,四川如何应对用电高峰”问题时表示,已科学规划并储备了一批电源电网项目,与电源电网项目业主单位签订了加快建设任务书,将继续实施主动错避峰政策,调整分时电价机制,取消丰水期居民电能替代等,进一步缓解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紧张局面。
近日,安徽省发改委同安徽省电力公司与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电力公司签署了皖浙2023年迎峰度夏电力置换互济协议。双方约定,将根据两省用电负荷特性开展电力置换互济,以支持两省迎峰度夏的能源保供。
电煤供应有保障
当前,煤电提供了我国58%左右的发电量,在保障现阶段电力供应尤其是兜底保供方面仍起到“压舱石”作用。
在长协煤供应持续高位,且兑现率监管严格的情况下,电煤供应保障度较高,电厂存在高位提前到来。数据显示,截止目前,电厂库存处于超高水平,迎峰度夏消耗基本无忧。
据新华财经消息,以华能南方分公司为例,当前电煤库存提升至100万吨左右,可用天数超过20天,6月电煤资源已基本落实,同时积极锁定后续进口煤长协资源,保障电煤供应稳定有序。
根据中电联电力行业燃料统计,截至6月4日,统计口径内发电集团燃煤电厂煤炭库存合计1.13亿吨,同比增长2135万吨,为近四年以来最高值,甚至已超过近两年迎峰度冬期间库存水平;电厂电煤库存可用天数25.6天。
此外,新能源发电增长明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6月11日在上海表示,当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9%,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