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中国核电:从“跟跑”到“领跑” 打造核能“国家名片”

中国核电:从“跟跑”到“领跑” 打造核能“国家名片”

中国核电:从“跟跑”到“领跑” 打造核能“国家名片”

  本报记者 向炎涛

  位于浙江嘉兴市海盐县的杭州湾畔,一片白色建筑群巍峨耸立,远处山峦上矗立着一座座高压铁塔,通过高压线网,周边9台核电运行机组产生的绿色能源不断汇入华东电网。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跟随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组织的“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进蓝筹”系列活动,走进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旗下秦山核电基地,这是我国首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运营、自行管理的原型核电反应堆。

  “秦山核电基地就是祖国核电事业诞生的地方。”中国核电党委委员张红军动情地说。

  “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非常不容易,在短短三十多年时间内,我们从外部不看好、内部从未接触过核电,到如今做到全球第一,经历了跟跑、并跑到领跑,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向记者感叹道。

  中国大陆核电站

  “零的突破”

  时光倒流到1970年2月8日,我国首个自主核电工程——秦山核电站以“七二八工程”命名诞生。1985年,秦山一期核电站正式破土动工,1991年正式建成。秦山一期的建成投运,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站的历史,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国之光荣”。

  在中国核电科技馆,讲解员谢明霞给记者讲述了秦山一期核电站建设期间不为人知的故事:由于此前国内没有先例,核电站从筹备到投产并没有完整的体系可参考。在工程调试设备准备时期,几位技术专家只能凭借在国外学习时所记录的笔记,努力吸收消化,潜心钻研,最终创造性地编写出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的调试大纲,并因此取得六个“一次成功”的佳绩。

  在秦山一期核电站的基础上,中国核电随后又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机组的基础上,先后自主设计、建造了四台60万千瓦的机组和两台百万千瓦的机组。从无到有,从30万千瓦到60万千瓦,再到百万千瓦,中国核电自主建设能力实现了“三级跳”。截至2023年6月30日,秦山核电基地一共运行9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6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520亿千瓦时,目前是国内机组数量最多、机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

  主控室被称作核电机组的“大脑”和“中枢网络神经”,是核电站现场系统和设备的控制与监视中心。经过层层授权,记者进入到在秦山二期核电站主控室。一面墙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机组运行的各种数据,另一边则是整面墙的后备控制盘,操纵员们在电脑前有条不紊地工作,现场高科技感扑面而来。

  秦山核电运行四处运行值高级值长罗泳告诉记者,能进入到主控室的操纵员们个个都不简单。他们是传达指令的核心技术人员,肩负着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职责。培养一名操纵员需要5年-10年时间,中间历经层层选拔和上百次考试,国家在每个操纵员身上花费的培训费用如果折算成黄金,其堆起来的高度和一个人差不多,所以操纵员也被称作“黄金人”。

  截至今年,秦山核电基地已安全运行32年,154.54堆·年(一个压水堆连续安全运行一年为1堆·年),实现累计发电量7755.83亿千万时,节约标准煤2.43亿吨,二氧化碳减排7.19亿吨,二氧化硫减排368.29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485.91个西湖景区,为整个华东电网源源不断提供清洁能源。

  中国核电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核电是一种投资高度密集的能源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占地面积小,能量高度密集,发电稳定高效,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核电被定义为绿色清洁能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卢铁忠告诉记者,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将核准六到八台核电机组建设。“双碳”背景下,核电作为绿电,市场空间广阔。

  “这几年,在国家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策下,我们每年投资额度比较大,今年预计超过800亿元,在目前核电发展比较积极的背景下,公司资产负债率可能还会增加,但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代表中国核电的成长性更好。”卢铁忠透露,公司目前在运核电机组共25台,在建及核准机组13台,公司将严格落实各项任务,高质量推进在建机组投产。

  谈及大家普遍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卢铁忠坚定地表示:“安全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他介绍道,在确保安全方面,秦山核电站做了大量工作。首先从设计上就制定了非常高的安全标准,比如我国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就是全球最高标准的设计理念;其次,在建设期,对安全质量的控制也非常严格,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这两者不分先后,因为建设期的质量就是运行期的安全。此外,在运营管理期,核电站也做了大量生产运营管理体系的优化,包括人员培训、经验反馈交流等。从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来看,花在安全方面的费用超过70%。

  中国的核电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适度发展、积极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除秦山核电基地外,我国也先后建成广东大亚湾、广东岭澳、江苏田湾、广东阳江、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福建福清、海南昌江等一批核电站,同时坚持对先进核电技术的跟踪和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

  在中国核电科技馆中,记者看到了等比例的“华龙一号”反应堆模型。“华龙一号”是目前我国第三代自主核电品牌,是在中国30多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基础上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作为“国家名片”出口到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核电站,两台机组先后在2022年和2023年建成发电。

  如今,中国核电已经从最初的“跟跑者”发展成为世界核电的“领跑者”。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了55台,在建机组23台,在建核电机组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坚持核电产业

  “三步走”战略

  未来,中国核电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卢铁忠告诉记者,国家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包括压水堆-快堆-聚变堆。其中,聚变是未来核能发展的方向,是人类能源问题终极解决方案。公司控投股东中核集团下属研究院组织研究并开展了核聚变(人造太阳)项目,中国核电将贯彻国家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与大股东协力做好聚变相关技术研发及工作布局。

  此外,核能不仅能发电,而且作为零碳排放的能源供给形式,目前正在从原有单一电力供应转向多领域多用途应用拓展,包括跟石化行业的耦合。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核动力船舶、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卢铁忠表示,公司也在做相关工作,积极布局核能多用途利用。

  为了保证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核电还采取了多种提质增效措施。9月4日,中国核电与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中核运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运维”)正式成立。卢铁忠表示,设立中核运维是公司集约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整合内部资源、推动管理标准化、专业化以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有利于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有利于为核电新项目输送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为了利润点进一步增长,2020年底,中国核电收购中国核电集团旗下中核汇能,发展风、光新能源业务。张红军向记者表示,中核汇能上半年由于新机组投产,实现净利润16亿元。公司已经发布了“十四五”的装机规划,计划到2025年末新能源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公司正在按目标推进相关工作。

  2023年上半年,中国核电累计商运发电量1008.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3%;上网电量94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1%。其中,核电机组发电量90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7%;新能源发电量累计为10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01%。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核电正奋勇向前,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我国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球六分之一 地热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上一篇:深化节能降碳 打造“绿色”特高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