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煤炭衰落下转型之路 山西旅游转型步履维艰

煤炭衰落下转型之路 山西旅游转型步履维艰

        12月28日,进入隆冬的山西并无想象中的烟雾缭绕,多日的大风让三晋大地展示了难得一见的秀丽景象,从晋东南的晋城到晋北省会太原,明媚阳光一路相随,虽然仍不乏焦化、冶金、电力等企业排放出来的遮天蔽日的浓烟。
 
  多年以来,山西留给世人更多的印象是矿难和污染,人们更愿意谈的是近期山西官场持续震动,但随处可见“晋善晋美”广告牌和“人说山西好风光”的音乐,时刻提醒着入晋的人们,除了煤炭,山西还是一个有着多彩山川和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省份。
 
  从2009年起,利用煤炭资本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逐渐获得官方和民间共识,煤炭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在山西看来,过度依赖煤炭的经济格局需要打破,在产业升级的同时,旅游业被政府明确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然而,正当山西各地想要大干一场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政治风向和煤炭市场变化让山西多少有些措手不及,从大同古城暂时烂尾到阳城蟒河景区二期停工,利用煤炭输血发展旅游业的路径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蜂拥的旅游投资
 
  从2008年9月山西省政府下发第一份《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起,整个山西煤炭格局经历巨大变动,大量民间资本和国有、乡镇小煤矿出局,央企、省国有企业和实力民企成为整合主体。
 
  据山西省市场人士预估,山西煤炭兼并重组释放出大约2000多亿元民间资本,彼时关于山西煤老板在北上广阔手扫房的传说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被淘汰出来的煤炭资本,留在山西做旅游的极少,大多数都从事金融、房地产、白酒和互联网等产业,更多的资本都撤出了山西。”目前在北京从事金融行业的一位原山西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煤改过程中保留下来通过整合壮大的煤企,成为山西投资旅游产业的主体力量。据山西省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山西共有215家资源型企业介入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开发投资,总投资额达320亿元。
 
  虽然这个数字还不及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国内知名旅游项目单体投资,但是对于山西转型旅游业来说无疑拉开了帷幕的一角。煤炭企业从事旅游业单体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达到9个。
 
  阳泰集团开发的蟒山景区总投资10.3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6.6亿元,整个景区已经初具规模,虽然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但景区整体收入已经初具规模,2013年全年收入达到6409.86万元。
 
  阳泰集团投资开发的另一个旅游项目析城山景区投资额为15.2亿元,项目于2011年启动以来,已经完成投资6000万元。两个项目共完成投资7.2亿元,而阳泰集团2011年~2013年3年净利润总和为17.2亿元,等于3年净利润的41.9%都投入旅游业。
 
  阳泰集团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发展旅游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煤炭总有挖完的一天,如果那个时候再转型就来不及了。”阳城县另一家煤炭企业皇城相府集团近年为了皇城相府景区开发投入近4亿元资金。
 
  此外,大同民营煤炭企业巨遨集团投资10亿元开发芦芽山风景区;大同同煤集团投资3.4亿元开发工业矿井旅游项目;晋城兰花集团投资6亿元开发王莽岭景区;阳泉圣天越集团投资16.6亿元开发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区。晋中市北山煤业集团投资9.9亿元开发乌金山森林公园和乌金山欢乐谷;山西银海精煤有限公司在交城投资12亿元开发果老岭景区。
 
  在整个山西煤炭企业投资旅游业浪潮中,国有煤炭企业成为开发主力,山西煤销集团、同煤集团、晋煤集团等省属国有企业及各市县国有煤炭企业多数均已经涉及旅游项目,如皇城相府、绵山景区等早期开发的旅游项目已经取得良好收益。
 
  目前,山西共有旅游企业8949家,其中煤炭领域共有215家进入旅游产业。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山西实现旅游总收入2137.19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了近26%。
 
  煤炭经济格局下的发展困境
 
  上述山西原煤矿企业负责人讲起一个故事,他所在城市为山西有名的污染城市,由于钢铁、焦炭等高耗能企业聚集,整个城市全年大多数时间处于严重雾霾之中,“有一次企业遇到点问题,心里比较郁闷,开着车就上了市里最高的一座山,爬上去我就惊呆了。”
 
  第一次爬上一个城市的最高点,这位人士看到了一幅平日难见的美景,“虽然下面还是雾蒙蒙的,但是山上真的是太美了,那时候我就感叹,原来我居住的城市是这么美丽。”可惜的是,能源企业的污染让这一切难见天日。
 
  既然有如此美景,为何不在家乡投资做旅游,而是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污染太严重了,外地人谁会去旅游?比北京雾霾还严重!”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能源企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当地酒店、道路、餐饮等基础配套设施几乎为零,“还有就是现代服务业落后,人才短缺严重。”
 
  再者,山西传统晋商以商业和金融为主,即便煤炭改革释放2000多亿元民间资本,但鲜有留在山西做旅游业的,多数从事周转率较高的房地产、金融行业,还有部分投资酒业、互联网和影视文化产业,这些资本大多流向了外地。
 
  对于山西方兴未艾的旅游业转型方向,致命的不是民间资本外流,而是煤炭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资金紧张,以及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和旅游市场变局等大形势的影响。其中煤炭价格下滑影响尤为突出。
 
  以阳城县为例,2012年煤炭下滑后,该县旅游主体开发企业阳泰集团净利润急剧下滑,从2011年的9.3亿元、2012年的5.9亿元,下滑至2013年的1.96亿元,2014年形势持续恶化,前三季度净利润只有7794.5万元。
 
  主业利润的急剧下滑,让阳泰集团发展旅游业的转型之作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开发的蟒河和析城山项目已经悉数停工,这不仅对阳泰集团和阳城县转型带来巨大不利影响,也造成开业旅游景区的进退维谷。
 
  阳泰集团内部人士表示,旅游景区一是需要不断完善景区内部设施,二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目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这是最为基本的做法。但是由于资金缺乏,蟒河二期已经停工,宣传费用也逐年下降。
 
  “景区设施不完善,你拿什么吸引游客?没有宣传,怎么把游客吸引来?但是现在没办法,没有钱就只能按没钱的现实来做。”这位人士感慨道。
 
  山西另一个煤炭主要产区大同也陷入同样境地,2008年时任大同市市长耿彦波提出“一轴双城、新旧得利”的大格局,投资500亿元重建大同古城,随着2012年煤炭价格下滑和2013年2月耿彦波调任太原,大同古城烂尾至今。
 
  阳城县一位人士认为,对于发展旅游业,山西并不乏优质的旅游资源,但作为污染严重的煤炭能源对发展旅游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煤炭能够提供发展旅游的资金,但污染和旅游两者之间本身是矛盾的,山西又不可能一下丢掉能源企业,只能慢慢转。”
 
  “山西转型有点晚了,如果不是矿难频发,估计现在都不会转型。”上述山西省市场人士表示,而刚刚启动的转型则遭遇市场寒流,“首先,煤炭市场不好,从投资和市场消费都限制了旅游发展;其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酒店、景区消费客流量受到严重影响。几个因素加起来,所以现在煤炭本身就很艰难,哪还有心思发展旅游。”
 
  不过,这位人士同时也认为,煤炭市场下行对山西转型也是一种促动,“现在的山西就像俄罗斯,干着急没办法,好在中国这么大,这轮煤炭价格下滑可能会加快山西转型的步伐。想要长远发展,必须得改变目前单一的煤炭经济结构。”
 
  山西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认为,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用开采地下资源积累的资金开发地上旅游资源,符合山西的实际,也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补偿和回馈。“目前山西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起步晚,可以起点高,后来居上。”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山西煤炭有望迎来“暖冬”

上一篇:我国煤炭需求峰值预测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