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长协模式不在 煤炭定价机制将走向何方?

长协模式不在 煤炭定价机制将走向何方?

      市场今非昔比 长协模式不在 合同有量无价 渤海指数失灵

  想当年,长协模式独霸“武林”

  以前,我国一直实行合同煤与市场煤双轨运行机制。前者根据国家计划指导生产和销售,由煤炭供运需三方签订合同,其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而后者根据市场供需形成价格。

  2012年年底,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取消重点合同推进电煤价格并轨》的报告。该报告称,自2013年起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并鼓励煤电双方签订以年度或三五年为期的供货合同,以稳定供销关系,除了特殊时期临时干预外,政府将不再干预煤炭价格。

  电煤价格并轨初期,全国上百家煤电企业焦灼不安。“有形之手”松开后,定价机制还会延续之前的长协模式吗?

  答案是否定的。两年多来,煤电企业一直在摸索可行的定价模式,其定价模式的变化在前些年铁矿石的定价模式上有迹可循,从最初的长协定价,到季度定价,再到2014年的每个月初调价。

  定价机制的改变跟煤炭价格的大幅波动不无关系。之前是年年岁岁“煤”相似,岁岁年年“价”不同,而现在是年年岁岁“煤”相似,季度月月“价”不同。2013—2014年,随着煤炭价格的加速下跌,煤炭市场定价机制也变得较为混乱。

  然而,不变的是,每到12月初,煤电企业还会举行订货会。变化的则是,往年订货会的合同是有量有价,而这两年订货会的合同是有量无价。

  天津某煤炭贸易商感叹,在煤炭市场不景气,价格也持续下跌的时候,有哪个电企敢签一年有量有价的合同?没有一个合理且权威的定价模式,在很多人眼中,现在每年年底的订货会只是一个形式罢了。

  上述贸易商的一番话让人想起前些年煤炭市场的那些事儿。

  前些年,在夏季和冬季的用电高峰,各省为保障电煤供应,大都通过实施阶段性供应指令性计划、约谈、控制电煤外流出省等措施,压低煤价,维系煤炭供应局面。另外,电煤市场有计划煤和市场煤之分。对电厂而言,到厂电煤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计划煤,另一部分是市场煤,计划煤价格远低于市场煤。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电厂的燃料成本不断攀升。一般而言,煤炭成本占千瓦时电成本的60%—65%,而2011—2012年,一些百万千瓦的电厂,其燃料成本已经占到千瓦时电生产成本的90%以上,最高甚至达到95%。

  “当时,计划煤价格偏低,但不是所有的电企都能拿到计划煤,即便有的企业拿到了计划煤,煤企在价格上涨到高点时也不会全部兑现承诺的供应量。”华东地区一电企人士回忆。

  到季节性用煤时期,按一吨电煤计算,市场煤要比计划煤高出100多元钱。面对这样的诱惑,不少煤企借口煤矿检修,迟迟不兑现供应。“我们为了拉煤,去煤企好话说了一箩筐,可是他们还是套用‘限产限供’的说辞。”上述华东地区电企人士说。

  在煤价“步步高(行情,问诊)”时,卖方可谓是“稳坐钓鱼台”。不承想,这两年,煤价遭遇“滑铁卢”,卖方为争夺话语权“如坐针毡”。

  煤炭市场“风水轮流转”,进入2012年后,煤炭市场“春天的故事”完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需求下降,再加上价格低廉的进口煤大量涌入,国内煤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2014年,不少煤企由于煤价的持续下跌而不得不选择停产。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等压力集中在煤炭企业身上。

  这两年,煤电谈判定量不定价,相比进口煤,国内煤炭并没有优势。在煤价变化比变脸还快的时代,之前的定价机制又怎会延续?

  看今朝,调价周期日益缩短

  “就在上周,神华集团欲采取季度定价的模式,且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煤炭销售价格。国内大型煤企希望通过拉长时间来平衡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短期波动。不过,季度定价今年能否完全实现,还不好说。”华东地区某电企人士李荣(化名)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上周周末,李荣接到神华集团的通知,他随即打电话询问别的企业是否也收到实施季度价格的通知。与此同时,QQ和微信圈里也出现了关于季度价格的方案。

  需求疲软,供给较为宽松,库存偏高是当今煤炭市场的写照。执行季度定价,对煤企来说百利无一害,对电企来说,却并非如此。电企对煤炭后市不看好,且大型煤企给出的季度定价是520元/吨,与电企的心理价格490元/吨相差颇大。电企人士很无奈。

  就在2014年12月末,记者在鄂尔多斯(行情,问诊)见证了神华集团与中能集团、京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电力、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五家企业年度长协合同的签订,该合同涉及2015年4874万吨煤炭供销。谈判月余的煤电双方,最终的合同仍是定量不定价。

  定量不定价并不是2015年才有的。煤炭行业人士解释,煤电并轨以来,煤企就开始实施此措施。近年来,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煤炭价格波动频繁,是煤电谈判定量不定价的主要原因。其中,2009年,动力煤价格持续上涨,从3月的460元/吨上涨至年底的660元/吨,年度波幅为43.5%;2013年,动力煤价格先跌后涨,宽幅振荡,上半年延续弱势,一度跌至435元/吨,但从三季度起,开始反弹,年底涨至605元/吨,年度波幅为32.7%;2014年,动力煤价格再度进入下行通道,年初的575元/吨成为年度最高价格,于8月末跌至410元/吨,之后缓步反弹至460元/吨附近进行盘整,年度波幅为33.5%。

  “煤炭现货价格有如此大的波幅,作为买方,我们不得不考虑煤炭的增量、存量等事项。比如当下,神华集团已经给出一季度的价格,但在电企普遍不接受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像去年一样,采用月度定价。”李荣说。

  记者发现,这两年,煤电谈判是签完年度长协的量,再签月度价格。月度价格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库存、进口价格等决定。

  在行业人士看来,煤电中长期协议定价难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煤炭价格波动频繁,另一方面是协议时间跨度扩大。在缺乏更好的定价模式的情况下,一些中长期协议将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作为定价参考。

  然而,从去年开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也受到了行业人士的质疑。该指数以秦皇岛港、天津港(行情,问诊)、曹妃甸港、京唐港、国投京唐港和黄骅港6个环渤海港口动力煤平舱价格为基础,经统计处理得出各港口、各煤种价格水平及变化幅度,并最终集中体现为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上述天津煤炭贸易商表示,该指数的一部分基础数据来自一些大的煤炭集团,这些集团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报价控制指数,进而主导煤炭市场走势。

  据了解,神华集团从环渤海几个港口装船通过水路运往华东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下水煤)数量占比达40%,中国中煤能源(行情,问诊)股份有限公司下水煤占比也近20%。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一部分基础数据正是来自这些煤炭集团。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在这些大型煤企的主导下涨跌。比如,本周神华集团的销售价格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基础上减10元/吨,下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就会下跌。” 李荣说。

  受到数据采集范围的制约,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数据大多来自国内大型煤企,数据的采集方式以大型煤企直接上报为主。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煤企有极大的意愿上报对自身有利的数据。记者发现,每年煤电谈判前夕,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会“一路高歌”,而等煤电谈判落幕,其又会掉头向下。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编制的目的是为建立我国自身的煤炭价格参照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贸易活动中的话语权,促进国内与国际煤炭市场的良性互动,并在国际煤炭贸易活动中维护国家利益。然而,由于数据采集上存在缺陷,目前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波动更多的是体现大型煤企的意志。在煤电双方签订来年供货合同前,这种情况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由于全国各大煤炭产地、港口及消费地情况千差万别,要科学而全面地反映全国各地煤炭价格的变动难度很大。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体现环渤海港口或北方地区的煤价变动,难以覆盖全国。

  “在没有新的定价模式时,大家只能把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作为参考指标。” 煤炭行业一资深人士表示,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新定价模式,至少不会被大企业控制。

  当前国内动力煤市场以区域性定价为主。其中,有以中转地为主的价格指数,如秦皇岛为中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代表华南地区5500大卡动力煤到岸价水平的CCI8指数等。还有以产地价格为主要构成的价格指数,如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指数、鄂尔多斯煤炭交易中心产地煤价格指数等。

  “以上价格指数是先统计过去一段时间现货贸易量和贸易价格,然后进行一定的加权,最终计算得出的。”万达期货煤焦钢事业部经理段燕明进一步解释,上述区域性指数表述的是过去该区域煤炭价格走势情况,存在有滞后性,不能反映未来价格趋势,且在权重的选择方面,容易受大型生产企业或大型贸易企业临时调整价格的影响。由于区域内大型企业的价格波动对指数贡献较大,所以大型企业的价格变动容易引起连锁变化。

  段燕明认为,现货煤炭价格指数对企业经营有一定参考性,但由于缺乏对未来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判断,不能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主要依据。

  2015年,电煤价格并轨的第三年,如何确立新的煤电双方均认可的定价模式,对于煤电市场新秩序的建立意义深远,也是需要煤电市场人士深思的。

  观未来,期货点价可期

  动力煤期货从刚上市时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煤企主动关注并适量参与,期货市场已走过一年有余。

  “前些年,煤老板‘躺着也能赚钱’,他们根本不用考虑用金融衍生品来为企业保驾护航。然而,好景难留,2014年,生产煤炭不赚反赔,不少中小矿企因而关停。如今的煤企,开始着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部分煤企已经学会在期货市场卖煤和买煤。”光大期货动力煤研究员张笑金说。

  段燕明认为,期货市场的引入,使大企业之间的合同价格面临挑战,从而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也就是贸易价格。这个价格和煤企给出的价格之间有差距,会比煤企给出的价格低,而二者价差空间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来烫平。

  在电企人士看来,当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有差价时,对煤电企业的其中一方有利,比如,现在期货价格比现货价格低,就有利于电企的采购,电企希望通过期货市场来定价。

  企业利用期货做保值是件好事,电企希望自己传统的上游客户能够参与进来,这样定价买方可以在低价位找到想要的煤,并锁定买价,卖方则可以在价格高处建仓,通过期货价格锁定利润。

  “期货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的发挥需要买卖双方都进入市场,只有一方进入,市场就偏离了价格属性,也无法发挥期货的功能。”段燕明说。

  实际上,当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现货贸易多通过点价方式进行,即以某月份的期货价格为计价基础,加上或减去双方协商同意的升贴水来确定双方买卖现货商品的价格。在国内期货市场比较成熟的品种上,用期货点价来指导经营的现货企业也不在少数。

  2014年,煤炭市场环境尤为恶劣,鄂尔多斯关停的煤企在一半以上,山西和河南等地煤企的销售价格接近成本线,加之银行对煤炭行业紧缩信贷,煤企经营压力较大。对于煤企来说,利用动力煤期货,以期货价格为基础,加入灵活升贴水的定价模式,对他们构建新的经营模式很有帮助。

  记者发现,动力煤期货上市后,煤企越来越控制不住价格了。2014年年底,煤电谈判在即,大型煤企拉升了煤炭现货价格,然而,期货价格并没有随之上涨。当时,有关注动力煤期货的煤企人士认为,现货的涨价是“虚火”,懂金融的现货企业应该利用期货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煤电价格并轨,煤炭市场定价机制发生了诸多变化。上述煤炭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日益剧烈,煤电双方必须找到市场化的方式,去平滑价格曲线,减小经营风险。这两年,尽管有煤电企业签订部分长协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防止市场突变带来的冲击,但随着价格波动的加大,电企更多地考虑用进口煤来替代。

  近几年,动力煤市场“三高”现象频现,即生产企业库存高、中转港口存煤量高、电厂存煤可用天数高。“三高”现象频繁出现,动力煤价格仍将维持弱势下行格局。煤企可以利用期货点价等市场化的定价方式,以更好的姿态生存下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焦炭期货低位震荡 现货价格继续走跌

上一篇:煤炭严峻形势将持续 行业热议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