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煤电超低排放:花大钱、效果差?

煤电超低排放:花大钱、效果差?

         导读:雾霾笼罩,尽管行业内对燃煤电厂(火电)是否推行超低排放意见不一,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已正式出台对超低排放机组的电价补贴政策。这篇文章首发于文件正式下发前,作者自称是一位老环保人,对环保圈里官员都非常了解,小编目测是一位在政府工作的资深人士。这篇文章的内容甚是犀利,句句点到要害:有哪些企业是在拗造型“刷绿”自己?超低排放和环保补贴怎么拖了环保事业的后腿?总之,这是一篇透析环保行业,充满猛料,引发思考的文章。

         超低排放有多不靠谱

         同理,电厂的超低排放,说白了也是探险家A丢下去的一个水壶。前几天跟中电联的秘书长王志轩先生有简短的交流,之后去拜读了他的大作,深感同意他的很多观点,接着又看了他的数篇文章,都深受启发。他关于反对电厂超低排放的论述非常专业,而且有视野有远见,只不过显得过于技术化,不太便于普罗大众的理解,但我还是强烈推荐给搞环保的同志们看。根据王秘书长的论述,超低排放不仅监测方法上难以支持,其成本与环境经济效益也不适应,也就是说可能花了很大的功夫,从效果上来说却未必很划算。

         简单的类比:一个学生有一周的时间复习期末考试,有几门功课的内容要背,他历史成绩很好了,再奋力背一周的话可以从95分提高到99分;地理成绩比较差,很多书都没有看,还肯定及不了格,如果抓紧背一下书可以考个80分。如果想总分考得比较高的话,他这时候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精力呢?

          自然,学习成绩应该是长效的提高,最好每门功课都能考到99分。但是在很多电厂都还不能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电厂的其他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问题也都还没有充分重视和解决的情况下,再把更多的代价都花到脱硫脱硝和除尘的精益求精上,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是在立牌坊。

         客观的讲,绝对不是阴谋论,现在有不少人宣扬“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并不是真想加强自律为环境做贡献,而是想突破限制继续在东部环境容量已经不足的地方上电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且,是不是超低排放了,据此就可以说煤电已经绿了,清洁了?

         可能还恰恰相反,因为你末端的这些东西做得越多,前端要增加的事儿也就越多,环保设施并不是上得越多越好,用力越猛越好,因为它本身也要对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增加能耗。说电厂的排放,我们不能只盯着它装在线监测的那个大烟囱看,前面的排放还多呢——从煤炭的开采就可以算起了,煤堆厂还有粉尘和VOC呢,渣场、灰库、石膏、破碎、干燥、运输等多少环节,多少地方都要产生污染,远不止是那一根烟囱。而且不仅是大气的污染,脱硫的废水也很难处理,煤炭里面有的各种重金属、有机物,脱硫废水里面也都有。

         如果加强脱硫,石灰石这个链条的污染就会相应增多,还有脱硝的氨水,使用过程中逸散了也能形成Pm2.5的前提物,脱硫脱硝除尘都要消耗烟气能量。因为搞这些,余热回收很困难了,再进一步超低排放,需要消耗多少能量?……

         总之你要扩展到全产业链,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的话,为了最后一根烟囱那儿少排放一汤匙,但是前端却多洒出去了一大锅,不仅污染物不见得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增多了,这看起来又跟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相冲突,不是高成本作秀又是什么?污染治理能不能更合理科学的总体考虑、全面评估?而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一根烟囱,又产生了诸多隐形的“烟囱”。环保补贴的祸害

        除了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不合适,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更是不合适。

        前几个月,河北某市鼓励电厂实行节能改造,下指标要求每个电厂把煤炭的用量给压下来,并且明确要求电厂尽量使用优质煤,这样来为减排做贡献。为什么呢?因为企业为了多发电又要少用煤,自然会选择热值更高水分和杂质更少的好煤来发电,这样电厂的排放数字就可以刷低了。但是优质煤都拿去发电了,中等和劣质的煤呢?填回地底下去了吗?当然不是,电厂选了更多好煤,就意味着更多差的煤留给了其他行业,包括广大居民,河北还大量的地方居民依靠散烧煤度日呢,那可没有什么脱硫脱硝一说。

       众所周知,在各种烧煤的行当中,火电厂的排放是最好控制的,技术也是最成熟的,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理性地做全盘考虑:如果一个地方一年要烧100万吨煤,其中40万吨是火电(暂时不考虑煤化工等其他综合利用项目,仅仅是烧),恰恰是应该把最差的煤都拿去发电,这样100万吨煤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才会最小。也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火电的排放标准应该合适就好。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其实先把现有的达标排放管好都很不错了。像欧盟的火电厂排放标准,就比中国2011年的火电排放标准还宽松,自然他们也没有搞超低排放这种事,犯不着去花那成本,人家怎么控煤?逐渐用可再生能源去替代,压缩煤炭一次能源百分比,调结构,一了百了。当然煤电行业也不用打着超清洁的旗号去为自己争取发展空间,都是花架子。

        但是中国是什么情况呢?电厂脱硫脱硝本身是自身的义务,却要全国人民来买单,已经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年国家给火电厂的补贴差不多有500个亿,只要上了设施,发一度补一度,即便实际上在超标排放都给补,这客观上就给很多企业钻空子赚补贴的空间。现在更是要给超低排放机组每度电加两分钱的财政补贴,还要保证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

        信达证券能源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郭荆璞最近在媒体上说,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的国家标准要求并不高。目前,神华、国电等电企的燃煤电厂已经都能做到超低排放,企业的脱硫脱硝治理成本逐渐低于两分钱,节能减排能挣钱,因此电企也都很乐意做。

         而且,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全国的电力已经过剩,平均发电时间只有不到5000小时;但现在的火电厂还如此积极性上项目,主要是补贴太多。然后,就形成恶性竞争,在西部有些地方,风电和光伏被大面积的排挤,“弃风”“弃光”现象严重,造成巨大的浪费,有的甚至沦为投资陷阱。火电仗着传统的电网政策优势抢蛋糕,回过头还挖苦可再生能源是自己不争气,又贵质量又不好,别人电网不愿意要……完全无视在其他多个国家,没有给火电补贴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已经降得比最好的火电还低——这也还没算环境成本。

    这样下去的话,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诺的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承担大国责任的话,又要如何落到实地呢?

         当然,如果不是国家拿钱来补,也不是全国一哄而上,企业如果自愿精益求精进一步降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者是特殊情况下要求做超低,也是可以的,并且要分区域,分具体的个案,统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来考虑。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与当地的环境质量挂钩起来,因地制宜——这也是基于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应该做的。

         做环保,得直面真问题,分清主次统筹解决,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伍德麦肯兹:全球约2/3煤炭产能亏损

上一篇:煤炭业:规范交易秩序查处低价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