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综合信息>人物视点>华炜:科学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华炜:科学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6-03-11 09:24:31  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 新闻归档
         从2012年以来,煤炭产业形势发生了大逆转——从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掉头向下,价格一跌再跌,“坑口煤卖不出沙子钱”,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缓发、减发、欠发工人工资的现象大量增加,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连安全生产的投入也大幅压缩,给产业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书记华炜表示,近年来,针对煤炭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对煤炭脱困发展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做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建立了煤炭产业脱困联席会议机制,先后召开了40多次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40多项政策措施。但这些旨在帮助煤炭产业脱困的政策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煤炭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华炜认为,造成当前煤炭产业困境的直接原因在于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跌跌不休,而从根本上讲则是由于产能过剩。

         在本世纪的前十年,煤炭产业出现新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十年黄金期”,基本上“傻子挖煤都能挣钱”。在这样的行情下,产业投资不仅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而且增加地方财政税收和行政性收费,对GDP起到了很好的拉动效应。在这一情景下,出现了煤炭产业投资热,出现了从规划到项目核准、项目投资和建矿的“大跃进”。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甚至义乌卖纽扣的企业也去开采煤矿;一些地方甚至为手续不全的煤矿投资项目大开方便之门。在这期间,政府也推动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推进兼并重组。但是,这些调整更多的是增量型的兼并重组,“关小上大”,甚至小矿井、落后产能没退出,更大规模产能快速建成。同时,随着采煤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炭生产者采用新技术扩大再生产行为的趋同,又为产能集中释放创造了物质前提。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煤炭供给越来越大。

         在煤炭供给能力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形势却发生了新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煤炭市场需求快速萎缩,乃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一增一减”,导致了煤炭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市场正常交易的条件被破坏了,最终使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库存积压严重。目前,煤炭市场已经成为了买方市场。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生产者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采取以量补价、竞相降价、薄利多销、让价不让市场、先货后款等诸多非理性竞争手段。而这些做法,又进一步导致了煤炭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供给进一步过剩,价格进一步下跌,货款不能及时回笼,大量资金被占用。在这一情况下,煤炭企业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企业负债率上升,财务成本高企,盈利能力严重下降。目前,煤炭开采业已经全面陷入亏损,至少三分之一的企业成为“僵尸”。

          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十大关系”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发展。在我国,以煤为基础的能源供给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产业“伤不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挽救;否则,产业困境有演变为产业危机的风险,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鉴于我国国情和煤炭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华炜代表认为要处理好这十大关系。他说,“首先是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稳住煤炭价格,使长期处于隆冬季的煤炭产业能得到喘息机会;二是要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建议政府像实施成品油保护价那样实施电煤最低保护价;三是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创造增加有效需求的市场环境,推动煤炭供求趋向平衡;四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行政性干预,使煤炭市场价格回归理性;五是要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对于正在形成的先进产能要理性对待,尊重市场和企业的选择;六是要处理好先进与落后的关系。在淘汰落后产能时,要认真区分绝对落后和相对落后,充分考虑区域能源供给水平和资源有效配置情况;七是要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政府实施规范可行的以减量化为特征的税收政策;发挥好“黄金十年”期设立的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设立旨在于煤炭产业脱困的发展基金;八是要处理好降成本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要避免降成本等措施突破煤矿安全生产的红线;九是要处理好化解产能过剩与能源安全的关系。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基本需求,要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充分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源安全问题;十是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一切要以产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改革措施的落实为评判标准,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化解产业难题”。 
返回我的煤炭网,查看更多
 
关键词: 煤炭 能源 行情

扫码打开手机版
 

 

 
 
网站首页 | 网站公告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内容归档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