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评论:从为“黑色煤炭”正名谈起

评论:从为“黑色煤炭”正名谈起

    一说起煤炭,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黑乎乎的、脏兮兮的。每次雾霾来袭,煤炭更是被“千夫所指”。其实,“煤炭表面看是黑的,实际是干净的、是绿色的。”这是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对煤炭的评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山西代表团听取意见建议时说,现在要为煤炭正名,煤炭清洁利用其实可以比天然气更环保。

 

  虽说,天然气的碳排放只有煤炭的一半,但从燃料排放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你就会发现:天然气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其实与煤炭相差无几。而且,就天然气来说,还应该看到甲烷泄漏,尤其是来自非常规天然气钻探过程中泄漏的甲烷及通过管道运输天然气的耗费等造成的污染。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炭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石能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煤炭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较长时间内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620亿吨煤炭流向全国各地,支撑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煤炭生产利用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量的贡献率达到15%和18%。煤炭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为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提供了70%的原料或燃料。煤炭还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均用电量从1980年不到300千瓦时增加到2014年的4038千瓦时,煤电提供了中国75%的电力。而山西作为一个煤炭大省,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累计生产140多亿吨优质煤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生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煤炭并无“原罪”,实事求是地讲,不是煤炭,而是长久以来对煤炭的粗放利用才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比如,粗放式煤炭开发引发地下水和地表生态损伤、煤炭未优质化利用引起大气污染。但这不是煤本身的问题,而是利用的问题。煤炭行业粗放开发既不科学亦难持续,所以我们要转型,经过清洁环保技术处理后,煤炭完全可以变成绿色高效新能源,为过剩的煤炭产能找到新出路,给低迷的煤炭行业带来新希望。

  无论是从能源供应,还是从经济性考量,加快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作为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立足于煤、做好煤炭文章,才是实施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路径。近年来,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煤炭百万吨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取得成功,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油品和化工原料,解决了煤炭从单一燃料向原料转化的主要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了在煤炭加工转化过程中集中处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推动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目前煤炭清洁利用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方面的掣肘,而是“谈煤色变”的偏见。长期以来,煤炭产能过剩、污染空气、破坏水土的固有观念,使得一些人谈煤色变、大肆渲染“去煤化”,甚至有人认为煤炭行业已经没落了,要被抛弃进历史的“故纸堆”中去了。

  尽管受到环境约束和新能源的挑战,但是,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秉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中国发展也离不开煤。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如果大范围、大规模放弃煤炭,无异于将能源命脉彻底交给他人。

  因此,必须破除“煤炭就是污染物、煤矿等同于污染源”的误解,坚定不移地实施“绿煤战略”,加快煤炭产业向“清洁低碳型”转变。煤炭资源本身不会造成污染,煤炭完全可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应用、绿色发展。从国际上看,煤炭的清洁利用也不乏先例。不少发达国家也大量使用煤炭,2012年,美国、德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就与我国相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煤炭年消费量曾超过5亿吨,每平方公里煤炭消费强度接近今天的京津冀地区,环境却治理得很好。

  煤炭的前身是亿万年前的绿色植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在践行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绿色转身,把黑色的煤炭还原成绿色的资源,把高碳的资源转变成低碳的财富。这也是为山西人民造福,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有效利用做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山西能源转型实例:“重新认识煤炭就是重识山西”

上一篇:铜川一煤矿3工人下井巡查气体中毒两死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