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产煤大县的黑色突围:不再生产一吨煤

产煤大县的黑色突围:不再生产一吨煤

           导读: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但压产能涉及多方利益,矛盾多,问题多,利益难以平衡,难度之大让无数地方不敢轻易触碰。山东章丘,是著名产煤大县。在前几年煤炭产业繁荣时,章丘有煤碳企业200多家、600多个矿井,从业人员4万多人,同样面临压产能的巨大挑战。

          产煤大县不再生产一吨煤,上万名煤炭工人如何安置

         2015年11月12日,对章丘来讲应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一天是供暖的首日,章丘摘掉了全国污染最重城市第一名的帽子。

          早在几年前,全国的煤炭业就开始进入寒冬,煤炭价格一路下滑,煤矿企业大多亏损严重,拖欠外债,有的已经发展到资不抵债,难以继续经营发展。章丘的煤炭业也不例外。

          中共山东省章丘市委书记江林:最近几年效益非常差,几乎所有矿都资不抵债,甚至欠了很多银行,欠了很多债务也比较沉重。

          除了欠钱,在章丘最重要的是,由于煤炭企业太多,过度开采,当地生态环境已经受到很大影响。

          山东省章丘市市长刘天东:章丘多的时候,有2100个燃煤窑炉,这个排放量很大。今年年初,关停了2100个燃煤焦炉,现在正在煤改气,这项工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章丘煤矿就有200多个,高峰时,从业人员3万多人,每年上交的税收7、8个亿,最多时占当地财政收入46%。

          一个产煤大县,不再生产一吨煤,这样的反差,让很多人都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而对于一直以此来安身立命的上万煤炭工人来说,一纸转型分流的通知,直接意味着将彻底失去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赖以生存的“铁饭碗”,除了不舍,他们更多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心。

          产煤大县转型势在必行,煤炭职工何去何从?

          原煤矿员工单文晶:我们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大家说人心慌慌,也不夸张,真的是这样子。

          原煤矿员工刘荣凤:我(夫妻)两个人都下岗了,这个经济(收入),你必须得考虑。 刘荣凤和丈夫以前都是当地煤碳企业的双职工,企业红火的时候,每月两人工资总共有6千多元,如今干了十几、二十年的工作岗位,说没有就没有了。尽管能拿到一笔补偿费,但大家还是忧心忡忡。 原煤矿员工高承亮:放不下(工作),晚上有时候做梦,还梦到在底下工作,一回想,干下大力时候的工作。 高承亮,做一线挖煤工11年,后来又做了8年的井下安检员,连续在井下工作超过19年。挖煤的苦累脏,他都经历过,他常常想起井下干活的情景。

         高承亮连续在井下工作超过19年。挖煤的苦累脏,他都经历过。高承亮连续在井下工作超过19年。挖煤的苦累脏,他都经历过。

         尽管矿工的工作很艰苦、工资也不高,但是,每个矿工都是靠这份工作养活着整整一大家子人。 据高承亮和一些老同事回忆,那些年煤炭行情红火的时候,煤矿工人收入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在当地很让人羡慕,煤矿工人逛商场、买东西基本不还价。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当时拿多少钱一个月?

         原煤矿员工王常勇:当时拿三千八左右,将近四千块钱。

       《经济半小时》记者:一般外面的,地上一般的行业呢?

         王常勇:他拿一千五左右,不到两千。

         直到今天,高承亮还保留着一个矿灯,这个破旧的矿灯已经陪伴他整整10年。直到今天,高承亮还保留着一个矿灯,这个破旧的矿灯已经陪伴他整整10年。

         从家里出来以后,高承亮带记者去他曾经工作过的矿井,这是一口已经被废弃了的矿井,井口已被水泥填埋,上面水泥碑上注明废弃矿井的名称、时间等内容。这是矿井被废弃后,高承亮第一次来到这里。

          为什么一个以煤炭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会关停所有煤矿企业?

          其实早在企业关停之前,煤矿员工已经感到一丝丝凉意。其实早在企业关停之前,煤矿员工已经感到一丝丝凉意。

           单文晶:反正身边的朋友,我是感觉是,都不大那个,不大舍得花钱了。我觉得至少减少一半了吧。 没有市场、产能过剩、企业亏损严重、环境污染,这些都是章丘市委、市政府压掉煤炭产能最实际的考虑。但是关停容易,关停以后怎么办?整个煤炭行业如何转型分流?那些干了十几二十年以上的煤矿老职工,又将何去何从?面对人员分流这道最难的考题,章丘该怎么回答呢?

         关停容易,人员分流却成最难考题

          章丘的煤炭企业历经三次整合,直到2015年全部关停境内煤矿。整个过程中,章丘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煤矿企业职工队伍庞大,这不是简单的一纸命令就能解决的,最重要的是,在关停并转的同时,要妥善安置员工的分流和重新就业。

         对于章丘,最重要的是,在关停并转的同时,要妥善安置员工的分流和重新就业。对于章丘,最重要的是,在关停并转的同时,要妥善安置员工的分流和重新就业。

          据江林介绍,章丘把企业转型发展和人员分流捆绑在一起,主要分三种解决办法:一是将煤矿原有建设用地,按国家规定重新流转盘活,通过建设一些金融、电商、物流、医药养生等现代化的工业园、产业园,吸纳煤矿员工的重新就业。其次,借助当地有关单位搭建的各类招聘平台,实现再就业。第三,以货币化补偿的方式,给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一次性补偿,然后引导员工参加各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班,鼓励员工自主创业。

           但是,不是任何好的想法都可能顺利实施,章丘市在职工转型分流方面也遇到过很大的波折,主要困难集中在一些“40、50”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上。

           刘荣凤夫妻,是当地一家煤矿的双职工,20多年来,夫妻俩一直都没离开煤矿,现在要重新创业、再就业,他们从心里打怵。 刘荣凤:心里也是慌,第一个就是干啥?岁数大了以后,然后就找工作的时候,不要不要不要,都不要。 王常勇:出去找工作非常难,(2015)年我们从网上看了几个工作,上威海去了一趟,包括济南周边,我们都去了,我们这个岁数的,没有要的。 夫妻俩说,在40多岁这个尴尬的年龄,要重新就业,难度很大。而更让他们很难接受的是,他们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的货币化补偿方案。

            王常勇:也就按2014年一个月的工资,你这个月开三千八,乘以你这个工龄,就是(补)偿你这些钱。

             王常勇大致算了一笔账,他工龄26年,按一年3800元算,拿到手也就9万8千多元;这其中,还包括今后每月要交的社保、养老、医疗等保险费用。王常勇夫妻说,这9万多元很难支撑他们家庭的开支。

           这几乎是每一个被关停的煤矿职工都面临的问题。大家想不通,觉得憋屈,也无法接受一次性的补偿方案。

           群众们一次次的反映,让章丘市政府很着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新拿出方案仔细研究,但是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章丘市市长刘天东和其他负责人终于发现矿工不满的原因,原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企业和员工沟通不够、信息不畅通造成的。 刘天东:事先对这个方案,就是太过于自信。是按照这个国家有关政策推算出来的,可能职工诉求不在这个方面,还可能有工伤怎么补偿其它方面,这些工作,如果不深入了解的话,这个方案,难免就显得粗糙。

            刘天东清楚地记得,面对矿工提出的合理要求,他们不断地对原有的方案进行完善,被关停煤矿的矿工终于弄明白,其实政府早已为他们的未来做了详细的计划。刘天东告诉记者,这次经历也让他们在如何去产能、如何关停所有煤矿企业,又让煤矿员工安心这个问题上,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面对矿工提出的合理要求,他们不断地对原有的方案进行完善。 在章丘市政府的主持协调下,当地煤炭企业员工分流的补偿安置方案终于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稳妥地出台了。但是,接下来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补偿的钱从哪里来呢?让煤炭企业出?企业的现实是严重亏损、拖欠外债,甚至资不抵债,根本没有能力掏出上亿的钱。资金问题,成了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面临的又一道难题,章丘市会如何破解?那些40、50的员工,又会面临怎么的人生转折?

            再转岗,再打拼,老员工打破“地下”到“地上”的坎儿

              面对职工分流补偿资金难题,特别是那些外债缠身、资不抵债的煤矿企业,该怎么办呢?章丘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调研、分析,最后作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

            江林:怎么办呢?政府也接过来,所以我们去年下半年,政府就贷款了2亿9000多万,这样借给我们矿产产业,用于安抚安置我们的这些煤矿工人。

           就这样,章丘政府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凭借政府的资源,贷款解决了职工补偿资金;然后将企业原有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合法地开发利用,建成一批现代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园区,等这些园区走上正轨并有收益后,再逐步偿还政府债务和集团自身的债务。

           那接下来,员工的重新就业情况,究竟怎样呢?46岁的高承亮告诉记者,他所在煤矿企业主要是转产分流为主,也就是到转产到集团公司其它单位上班:有去外面省市煤矿继续挖煤的,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和原来差不多的;有重新换一个行业,在附近一些生产单位上班,工资比原来要少将近一半,每月2000多元。考虑到妻子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在上学,高承亮权衡比较后,最终选择留在家乡,重新在一个新单位上班。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高承亮的转岗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当他第一天到新的工作岗位时就懵了,他被分到热力电厂的中央控制室,面对眼前一排排不断闪动的数字、仪器、图表,高承亮这个在煤井下挖了快20年的人,眼睛都看不过来,一下子很难适应。

          无论从年龄,还是专业知识,高承亮意识到自己必须迈过从“地下”转产到“地上”这道坎。为此,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学习,无论休息时、上下班途中,他时不时地拿出日记本看一看、记一记上面的数据、图表等生产流程、操作规则,让自己尽快熟悉和胜任工作需要。

           无论从年龄,还是专业知识,高承亮意识到自己必须迈过从“地下”转产到“地上”这道坎。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打拼,高承亮逐渐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可以独立操作上岗的合格员工。新的岗位、工作环境,让他也感受到新的变化。

          高承亮:衣服也干干净净了,脸上也白白净净了,以前根本一看,就像鬼一样在井底下。 和高承亮在同一家煤矿工作的李强,转岗分流后,应聘到原单位开办的一家物业公司做经理。李强说,这个新工作和以前井下挖煤作业,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每天都得穿西装。

          对于性格有些内向的李强来说,眼下最难的就是开拓业务、承揽订单的压力,这需要和不同的人沟通、协调,这对于他这个以前井下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是必须攻克的难关。

            李强:因为这个,面对不同的业主或者业户,我们要高起点高标准,来进行要求。否则的话,一些工作,可能就达不到他的要求,然后给提很多意见,出现这种的情况。

            转岗就业让李强、高承亮这些来自井下挖煤的一线员工,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人生方向,对于他们而言,最难的是必须突破年龄的心理障碍,重新学习新的技能,真正实现从“地下”到“地上”的再就业。在他们当中,还有两位女性员工,硬是凭着一份信念,闯出了样子。

           刘荣凤,一位有着十几年工龄的煤炭企业员工。当记者来到她开业半个多月的厨师帽加工点时,刘荣凤正在手把手教一位中年妇女折叠一次性厨师帽。

           刘荣凤告诉记者,2015年年底,她刚离开原单位准备再就业的时候,也徘徊、迷茫过。就在这期间,她听说一位亲戚在做一次性厨师帽的代加工,每折叠一个厨师帽,可挣9分钱,按一天平均做800个算,光挣加工费就有72元。刘荣凤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工作,还比原来上班挣得多,于是,刘荣凤拿着补偿款开始了自主创业。

            刘荣凤听说一位亲戚在做一次性厨师帽的代加工,拿着补偿款开始了自主创业。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原来在这个,煤碳(企业)上拿工资,一个月拿两千多?

           刘荣凤:两千多。

          《经济半小时》 记者:现在这个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拿多少钱?

            刘荣凤:下来,反正平常的时候,三、四千吧,算是保守的。

            刘荣凤说,一次性厨师帽销量比较大,每天都得赶进度,她每天早上从8点要做到晚上11点左右才下班,一天下来,她能做1000个厨师帽。为了抓紧时间干活,刘荣凤连跟人说话,也没歇下。

            附近一些没有工作的妇女,听说刘荣凤做厨师帽代加工,不仅重新就业还能挣钱,赶紧纷纷找上门来,于是,刘荣凤干脆租了这几间平房,带领大家一起来做厨师帽的代加工。

            刘荣凤干脆租了这几间平房,带领大家一起来做厨师帽的代加工。 姐妹们一加入进来,刘荣凤给经销商送货的频率明显加快。她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最少每隔一天,就得送一次货。忙碌的生活让刘荣凤感到很是充实。 43岁的单文晶,原来在当地一家煤矿做工会管理工作,由于工作关系,加上女工不用下井,工作相对比较轻松,20多年来,她压根儿就没想过,有一天还要重新再就业。

            单文晶:这些年,女工在煤矿非常的享福的,最累的工作也没有累的,就是在这养着。 当单文晶被告知被分流,需要重新就业时,她也纠结了一段时间,她想来想去,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单文晶说,几年前就练过瑜伽,何不趁这次企业转产分流的机遇,来一个重新就业,还能圆自己的梦想。在征得家人的支持下,她到河北、北京、山东济南等地,找到原来的老师,又学习了一个多月瑜伽。返回山东章丘后,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借助手机微信圈的朋友们的口口相传,很快办起了这个瑜伽培训班。

             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单文晶借助手机微信圈的朋友们的口口相传,很快办起了这个瑜伽培训班。 如今的再创业,不仅让单文晶找到了健康,也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她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一个人。

             分流职工能够安居乐业,这是章丘最大的成功,但对于章丘而言,去产能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如何下好城市转型发展这盘大棋,当地决策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了清晰的定位。 江林:就是矿上的建设用地,1600余亩,我们在规划当中,就是大体确定了一个,是总部经济,第二个是养老养生地产,第三个是就是高端的工业区市地产项目,保证整个园区的人员一些住房住宿。 这样对解决我们发展问题、就业问题,老百姓(52.210, 4.75, 10.01%)的收入问题,以及我们产业的,转型发展问题,都会得到一个根本性解决。

             半小时观察: “去产能”与“保就业”要实现双赢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五大任务中,去产能排在第一位,重要性不言自明。既表明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也彰显了中央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李克强总理曾明确指出,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发挥、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趋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那就可以抵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促进经济的转型。今天,从章丘的变化中,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其中有难处,也更应该看到工作的方向。只要高度重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用多种手段保证职工转岗能得到妥善安置,就能临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去产能”就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借鉴好成功经验,才能让我们的“去产能”与“保就业”实现双赢。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山西确定煤矿生产能力 或支撑淡季煤价

上一篇:首家煤炭央企子公司被爆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