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港运资讯>“第一运煤大通道”面临尴尬境地

“第一运煤大通道”面临尴尬境地

“第一运煤大通道”面临尴尬境地

    沿海港口煤运市场的竞争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谁拥有优质的资源,谁就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哪家港口能够吸引来优质低硫而价格相对便宜的煤种在该港“安家落户”,这家港口就会拥有高位的吞吐量、丰厚的利润收入。当前在沿海煤炭市场最为走俏的为同煤、中煤、神华、伊泰四大品牌煤炭资源,都是煤市排头兵,发运的煤炭具有:市场销路好、用户范围广、周转快、煤质优良等特点,堪称“工业精粉”,已经成为各大港口争抢的重点货物。其次,山煤、蒙泰、焦煤、国新能源等组成煤运“第二集团军”,每年发运的煤炭数量也不少,紧跟四大煤企之后。   据统计,去年,神华商品煤产量达到2.809亿吨,销售量为3.7亿吨,下水量为2.03亿吨;同煤完成煤炭产量1.8亿吨,销量2亿吨;中煤商品煤产量0.95亿吨,销量1.37亿吨;去年,以上四大家合计共两亿吨煤炭在煤运第一大通道—大秦线中转下水,以上四大煤企构成了“煤运第一大通道”(大秦线—秦皇岛港)的主要货源和支柱煤种;这也促使秦皇岛港和国投京唐港煤炭运输保持旺盛态势,甚至保持满负荷作业。吞吐量完成最高值时,2011年,秦港完成煤炭发运量2.5亿吨;2013年,国投京唐港煤炭发运量达到5335万吨。   然而,近两年来,第一通道所具有的优势,随着煤炭市场和铁路运输格局的变化而减弱。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低迷、南方地区煤炭消耗的减少以及准池线(第二运煤通道的支线)的投产、货源分流,而受到很大影响。去年,大秦线完成货物运量39699万吨,同比大幅下降5320万吨;预计今年,大秦线发运煤炭运量会保持在3.5亿吨左右,同比减少5000万吨左右;预示着大秦线运量两年将下降1亿吨。借助准池线的打通和准混的分流,去年,朔黄线(第二运煤通道)完成货物运量21725万吨,今年一季度完成6790万吨,同比增长49.2%。   准池线开通后,以及神华集团旗下黄骅港对外开放,促使我国沿海煤炭运输格局悄然发生改变,内蒙地区部分优质煤炭将由以前的“大准-大秦-秦皇岛港”转为“准池-朔黄-黄骅港”,造成原属于秦港的优质货源大面积流失。受“第二运煤通道”运距近、费用低等利好因素影响,一些“三西”地区优质资源开始分流到“第二运煤通道”下水中转。今年,神华旗下的2000万吨准混和伊泰集团1200万吨神混煤被调到黄骅港下水,秦皇岛港仅留下不到1000万吨神华煤炭;以前,伊泰每年在秦港下水煤炭1800万吨,而今年在秦港计划下水煤炭也减少至1000万吨左右,流向国投京唐港的同煤、蒙泰等优质资源也在减少。优质煤种的减少,造成秦港和国投京唐港进车量大幅下降,降幅甚至高达35%左右,秦港和国投京唐港的库存量和发运量也随之减少;三月份,秦港存煤始终在400万吨以下徘徊,而国投京唐港存煤仅有50-60万吨。因此,留在秦皇岛港中转的低硫优质资源越来越少。从一季度,港口煤炭运输数量上看,黄骅港煤炭发运量占据北方港口的30.7%,已经稳稳坐在“煤运第一大港”的交椅上,秦皇岛港发运量从煤运第一大港下落到第二位。   尽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周边港口通过下调港杂费来争取货源和运力,秦港没有消极等待,也在主动开发市场。在部分准混和伊泰调离秦皇岛港后,秦港与一些山西中小发运企业积极接洽,双方签订年度运输协议,先后与力量能源等多家发煤企业签订专用设施港口作业合同及变更协议。但大部分中转协议年运量较少,一般为年中转60-150万吨之间,量小且分散,不足以弥补准混和伊泰的减量,且很多进港新煤种能否牢牢占住市场,得到用户认可,从而争取到用户市场还很难说。尤其市场下行、煤价低位的情况下,能否抵制市场的冲击很难说。   准混和伊泰等优质煤炭分流后,秦港部分泊位和场地、垛位处于闲置状态,但由于争取不到市场销路好、用户范围广、实力雄厚的煤企来港口中转,促使秦港低库存成为常态化。而且到港拉煤船舶减少,港口空泊经常出现,港口吞吐量仅为正常情况下的60%;国投京唐港同样出现此类问题,港口任务不饱和,发运量走低,库存低位徘徊。   去年以来,在市场低迷、货源分流的情况下,“第一运煤大通道”面临货源减少、任务不饱和、负荷下降的尴尬境地,能否重振旗鼓成为未知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中国经济值得世界投下“信任票”

上一篇:2016年1-3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