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应邀在国防大学作专题报告时提到的。
煤炭产业转型步入佳境
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2010年底,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煤炭产业转型成为山西转型的核心与基础。
解放60多年来,山西共挖了120亿吨煤,运出去90亿吨,占到煤炭外调量的70%。山西的能源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山西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包括生态的代价。
2011年,山西省历时3年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圆满结束,矿井数量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资源回收率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2011年全年煤炭产量实现8.72亿吨,其中外调出省5.81亿吨,均创历史新高,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85%,同比下降54.79%。
这场全国瞩目的山西煤改,不仅提升了山西省煤炭行业抗风险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兼并重组整合也开创了山西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新篇章。
山西省煤炭工业正在依托循环经济模式和发展高端产业实施转型,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和转型标杆项目建设,尝试“以煤为基、循环高端、多元发展”的新路径。今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将完成投资1600多亿元,用高精尖科技建设煤炭企业,打造煤炭科技新高地,增强山西省煤炭在中国煤炭乃至世界煤炭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外,全省煤炭行业非煤产业投资将完成550亿元,打造中国“鲁尔区”。提高煤炭资源省内转化率,建立煤炭产业全循环发展模式。
目前,山西非煤矿山、焦化、钢铁和水泥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已全面启动,新兴产业在逐步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四大行业增加值都超过了20%,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相继上马投产,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
科技园区助推转型发展
山西在全力推进转型综改实验区建设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8家,在煤化工、电子信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24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6%,这些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已经使全省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山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特别是高新区和科技园区,发挥了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4家,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了500强企业。中北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入驻企业及机构62家,孵化企业57家,累计转化科研成果300多项。
同时,山西积极推进以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为主要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先后组建了山西省镁产业自主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磁材联盟、中药注射剂产业联盟等,对于集中力量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日前在山西省综改试验区领导组办公室了解到,为加快产业转型,目前,山西省第一批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和“一市两园”初选名单已确定,全省11市和11个省级试点县(区、市)2012年综改工作的行动方案也已全部批复,一批先行先试试点将率先铺开,全省重大标杆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今年4月份以来,大同协鑫新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循环经济项目、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清徐新材料工程项目、灵石县东方希望铝业综合循环项目等13个产业结构调整类项目先后开工。前5个月全省落地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这些项目的顺利落地,对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将起到有力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