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行业分析>市场分析>去产能需强化“市场出清”

去产能需强化“市场出清”

       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位,粗钢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北,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河北每年的去产能力度都很大,但钢铁实际产量却几乎每年都在增长。十年来,河北陷入了“去产能、增产量”的诡异怪圈中。

        最近钢铁价格连续上涨,一些省份钢铁产量出现大幅度上涨,钢铁产能名减实增。据报道,产量有增无减的不止钢铁。今年前4个月,除了煤炭的日均产量在4月有所下降外,水泥、有色金属的日均产量都在持续提升。笔者认为,破解“去产能、增产量”的怪圈,在硬化政策性压减的同时,还要强化“市场出清”措施。

        去产能是当前我国经济闯关的五大战役之首,社会各界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具体到地方,尤其是一些钢铁重镇,所承受的GDP下降、去产能失业、财政收入锐减等压力,恐怕要用“痛不欲生”来形容。因而,“一边去产能、一边增产量”的被动去产能并不难理解。

        且不说地方政府“不情愿”,其实,以行政干预手段实施的政策性压减“去产能”,其本身也存在弊病:一是有可能违背市场规律,钢企更多依赖政府补偿、补贴,从而付出较高的“去产能”成本;二是政府无法精确识别过剩产能中,究竟哪个是好的产能,哪个是坏的产能。例如,小钢企并不一定就是坏产能,河北天柱钢铁集团年产能只有360万吨,但2015年盈利2.8亿元。而大型钢企如武钢、鞍钢却出现几十亿元的亏损。三是政府“拉郎配”式兼并重组鲜见成功案例,后遗症较多。例如盈利的沙钢被亏损的山东钢铁(600022,股吧)兼并重组后出现巨额亏损。

         追根溯源,产能过剩实际上是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种下的苦果。市场自有其灵巧的均衡机制——“市场出清”,即市场通过价格的灵活性来调节供需平衡。以钢铁为例,一旦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钢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价格,落后产能只能降低产量直至退出市场。因此,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不存在产能过剩。然而,决定企业是否退出并不是只有市场这个唯一性因素,地方政府在各种利益驱动下,通过国家贷款、财政补贴等为其“续命”,该减产量的没有减产量,该倒闭的没有倒闭,从而出现产能过剩。这些“僵尸企业”不仅吸食国家经济的“血液”,还吸食行业内有竞争力企业的“血液”,以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效率,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坏结局。

         去产能的目的不仅要降低供给、缩小供需失衡,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清除“僵尸企业”,恢复市场灵巧的均衡机制,从而提升生产率,这才是长远之策。因此,去产能在优化、硬化政策性压减指标的同时,还要强化“市场出清”机制:第一,坚决遏制行政手段干扰“市场出清”机制,对产能过剩“釜底抽薪”。如规范减税、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等低效率政府行为,真正实现让市场决定企业优胜劣汰。第二,以市场竞争效率决定“去产能”,对“僵尸企业”等通过关停并转,加快清理退出市场,不单以规模大小、企业性质来决定。加强产能国际合作、出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扶持政策,从而提升过剩产能行业的生产效率。第三,依法实施市场化兼并重组或破产重组,避免政府“拉郎配”。第四,对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政府严格执行环保、绿色信贷等标准,防止落后产能牺牲环境等负外部性来逃避“市场出清”的惩罚。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大矿减产 焦煤价格或继续坚挺

上一篇:焦煤现货价格上涨对焦炭形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