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煤电联营不能“拉郎配”

煤电联营不能“拉郎配”

     近日,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国际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合并式重组,重组后的公司更名为山西晋能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山西省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兼并重组是常有的事,不过,晋能集团和山西国际能源的这桩“姻缘”,却引发了不少关注。这是因为,晋能集团是一家集煤炭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集团,而山西国际能源的前身则是以电力为主业的公司。因此,这桩兼并重组案例也被解读为“煤电联姻”,共同打造煤电联营产业格局的一次尝试。
 
  煤炭和电力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煤电两家却一直是相互角力的“死对头”。作为上下游行业,当煤炭价格高的时候,煤炭企业挣钱多了,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电力行业利润将减少;而当煤炭价格低的时候,煤炭企业挣钱困难了,电力行业的利润反而增加。正因如此,煤炭和电力双方,都盼着对方的日子不好过。
 
  利益纠葛造成煤电相互顶牛的现象长期存在,也就注定双方很难形成真正的煤电一体化。其实,煤炭和电力的联营,有利于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煤电合作机制,缓解煤电矛盾。但煤电联营进展缓慢,煤电一体化未能大面积铺开,表面看是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在利益分配上“谈不拢”,都想多争取一些主导权和利益;但从本质上看,还是因为在“市场煤”和“计划电”的背景下,煤炭和电力行业的话语权不匹配,双方很难真正本着“帮对方一把”的心态去搞联营。
 
  最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煤电联营方面的探索也有成功经验。例如,淮南矿业自2008年起就主动参股电厂,拓展煤电联营业务,目前已经参股了国电、华能、华电等大型电力企业,大大弥补了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损失。
 
  不过,从更大范围上看,要让煤电联营的路子走得更远,不能简单地搞“拉郎配”,而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在进一步理顺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同时,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使电力价格走向市场化。只有电力价格由市场形成,煤炭和电力行业之间的市场话语权“旗鼓相当”,煤电联营才有更可靠的体制基础。
 
  在解决了这一根本性问题之后,推动煤电联营,则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主体的选择,由煤电双方自主协商,理顺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最终才能“姻缘美满”。而在煤电开展联营合作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还是做好政策规范与引导,更好地为双方的合作保驾护航,而非越俎代庖地搞“拉郎配”。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平煤神马:“混合动力”加速转型

上一篇:大涨过后有隐忧“黑色系”企业借套保度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