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钢企盈利情况来看,鞍钢股份盈利最多。据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8.82亿元,净利润16.16亿元,实现扭亏。公司表示,去年适时抓住钢材市场转暖的有利时机,实施一系列降本增效组合举措,提升了效益。年报显示,其主业钢压延加工业毛利率达到13.31%,同比大幅增长7.07个百分点。
同时,鞍钢股份表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上下游行业的不确定性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是鞍钢股份上市以来业绩最为低落的一年。当年,鞍钢股份全年营业收入527.6亿元,同比下滑28.75%;亏损45.9亿元,同比下滑594.94%。2012年,鞍钢股份就曾巨亏超过40亿元。业绩压力之下,鞍钢股份展开了大幅度的分流举措,试图降低人力成本。
除鞍钢股份外,马钢股份与三钢闽光的净利润目前分别第二、三位。马钢股份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2.75亿元,同比增长7.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9亿元。而据三钢闽光的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5.34亿元,同比增长15.88%;预计实现净利润9.22亿元,同比增长199.33%。
数据显示,去年沙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5.85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72.87%。
虽然大部分钢企在去年打了“翻身仗”,但仍有部分钢企仍在亏损。
因连续两年亏损,*ST重钢4月5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披星戴帽”,据其3月31日晚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44.15亿元,亏损46.86亿元。
在4月1日的公告中,*ST重钢称“因公司2015年度、2016年度经审计的净利均为负值,且2016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月5日,在沪市开盘之际,上市公司股票简称正式由“重庆钢铁”变更为“*ST重钢”。
另一家亏损的企业为上海科技,其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收2.63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2379.63万元,同比降168.01%;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091.94万元。今年3月27日,公司“披星戴帽”变为*ST沪科。2016年10月27日,公司股票简称由ST沪科变为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