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的数据,采矿业雇佣了全世界大约1%的劳动力,但却占到了致命工伤事故的8%。
伊朗北部的一个省是最近发生了一起震惊该地区的悲剧。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在5月3日煤矿爆炸导致一条隧道倒塌,超过30多人死亡,数十人被困。
全球矿业、能源和制造业工人联合会(工业化)警告称,"全球大宗商品危机意味着采矿利润受到威胁,而在削减成本时,安全往往是第一个受害者。"
全球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对采矿业的年度分析报告显示,其股票价值(即总市值)不到2010年的三分之一,从1.6万亿美元降至494亿美元。该报告称,2015年对该行业来说是一个逐底竞争的年份,该行业正经受着需求放缓、投资疲软和价格波动的折磨。
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Mines Convention》(矿井公约)以采取安全与健康的生产方式。该文件为雇主提供了消除或减少矿山安全与健康风险的指导方针,包括适当的通风,定期检查矿山和设备,以及矿井的多个出口,以及员工报告危险和获取培训项目的权利。
只有31个国家批准了这项协议。伊朗不在其中,智利也不在其中,而在2010年当地一起矿难后,工人在地下存活的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被创造了出来。
尽管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鼓励各国和行业领袖批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仍然是全球贸易劳工联盟的首要任务。该组织编制的一份致命的矿难事故清单,显示了一些未被报道的事件。仅在2016年的头三个月,俄罗斯发生瓦斯爆炸,36名矿工死亡,中国煤矿发生瓦斯泄漏,造成9人死亡,巴基斯坦至少1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