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2017年国内十大能源新闻回顾

2017年国内十大能源新闻回顾

 2017年即将淡出人们视野,2018年脚步渐近。日前,中国煤炭资源网针对2017年国内发生的一些能源热点事件进行了认真梳理回顾。这些热点新闻展现了行业发展与突破,为能源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

 

以下为2017年国内十大能源新闻热点回顾:

 

今年煤钢去产能提前完成 明年重点处置“僵尸企业”

 

2017年,是去产能攻坚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

 

从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到10月份,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已完成。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业内认为,2018年,去产能仍将是钢铁、煤炭行业主基调,“去杠杆”和处置“僵尸企业”是重中之重。

 

煤炭市场稳定离不开库存制度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正式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及考核办法,从2018年1月1日正式执行,具体的实施时间为2018年至2022年。

 

业内人士认为,当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通过设立最低库存,引导煤炭产供需各方多存煤,有利于促进供需平衡;当煤炭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通过设立最高库存,有利于防止产供需各方特别是中间环节囤积惜售,加剧市场失衡,造成价格剧烈波动。

 

同时,库存制度还能够发挥警戒线的作用,对企业存煤进行规范,在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保持连续性平稳生产的同时,为相关部门开展煤炭市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今年以来限制进口煤政策频出

 

煤炭业内近日传出消息称,相关部门暂时取消今年早些时候对进口煤采取的限制性措施,以增强冬季燃煤供应保障。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部分地区从操作层面给予进口煤通关便利是短期内的应急措施,整体影响有限,影响长期进口煤政策的可能性也不大。

 

今年以来,限制进口煤政策频出,为保国内煤价,将供给侧改革的红利留在国内,多部门采取措施严控劣质进口煤流入。

 

5月12日发改委颁布《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控劣质煤生产流通和进口使用”,“认真落实《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进口检验标准和程序,规范煤炭进口岸管理”。以及今年7月开始的禁止省级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超过12个港口煤炭进口业务被禁止,多个港口受政策限制,清关条件更加严格。

 

多地“煤改气”进入尾声 供气端仍需加强

 

从环境治理的长远目标来看,“煤改气”是大势所趋,这对中国天然气供应提出了进一步挑战。尽管全国各地“煤改气”工作顺利进行,但是供给端的保障仍需加强。

 

12月14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2017—2018年采暖季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要严格遵循“‘煤改气’要多方开拓气源,提高管道输送能力,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规划地推进,防止出现气荒”的原则,有序推进“煤改气”。

 

另从环保部权威信源处获悉,环保部已于12月4日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神华国电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资委网站8月28日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此,“神电”猜想落定。这一重组不仅在煤炭、火电行业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将挤压沿海运输市场,引发煤炭运输的变动。

 

神华和国电合并重组,最先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对火电业务进行整合,这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煤炭供应关系、平抑煤炭价格波动,缓解煤电矛盾。而伴随着后期整合的推进,煤炭行业进一步的深度整合也有望启动。

 

全国多个省份出台正式文件 上调燃煤标杆电价

 

6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调整电价结构的通知》提出,自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向发电企业征收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标准各降低25%,腾出的电价空间用于提高燃煤电厂标杆上网电价,缓解燃煤发电企业经营困难。

 

自此之后,各省纷纷发布通知,上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

 

煤电行业人士认为,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上调有利于在下半年缓解火电困局。与去年相比,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幅较大,部分区域火电企业业绩有望改善。

 

“汽运煤”退场

 

环保部联合三部委和北京、天津等“2+26”城市要求:9月底前,天津、河北及环渤海所有集港煤炭主要由铁路运输,禁止环渤海港口接收汽运的集港煤炭。

 

在京津冀“一体化”环保压力下,环渤海港口“汽运煤”将退出历史舞台。而伴随着“汽运煤”退场,中国沿海煤运市场格局将发生变化。

 

今年10月1日起,河北省黄骅港、唐山港、秦皇岛港已停止接受集疏港汽运煤炭。2017年4月30日24时起,天津港码头全面停止接收公路散运煤炭焦炭,提前3个月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发布

 

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古丝绸之路在能源合作领域焕发新的活力,促进各国能源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发展。一方面为了缓解我国能源储量过分单一的缺点,另一方面为了提升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体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环境、资源的同步协调,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软着陆”。

 

之所以“一带一路”能够推进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就在于中国近年来积极推进清洁能源领域的建设,拥有了相对完整的技术架构和人才储备,同时,中国企业积极跨出国门,努力寻求发展的最佳机遇。

 

全国碳交易市场计划已提交国务院

 

《科技日报》11月9日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已向国务院提交了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将重点覆盖石化、化工等8大行业的7000—8000家企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的40%—50%。

 

即将启动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能带来全国统一的交易制度、交易规则、排放配额、分配方式以及违约处理方式等;其次,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地位;还有有助于加强监管控制,减少交易平台之间的同质竞争;

 

再者,有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自2001年加入《京都议定书》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案》、《循环经济促进法》、《碳排放交易暂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最后,能够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进一步促进碳金融的发展。

 

预计在2030年左右 中国有望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

 

近日,国务院批准天然气水合物为我国第173个矿种。今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并实现连续试气点火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表示,基于中国可燃冰调查研究和技术储备的现状,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

 

王昆表示,今后将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的目标,争取神狐海域试采成果最大化;同时,继续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力度,开展重点目标区的详查,提供2至4个大型资源基地,为推进产业化奠定资源基础;此外,将开展不同类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把加强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国内煤市要闻回顾(12.25-12.29)

上一篇: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周评(2017年第49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