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7月4号发布了《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上篇)》报告(下面简称“报告”),报告中指出,到2012年,我国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较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12.8倍和17.4倍。截至2017年年底,全社会货运量达472亿吨,货运周转量达192588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占34.7%,铁路货物周转量占14%,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无论是客运量还是货运量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既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动巨大运输需求的客观事实,也是交通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大幅提升运输能力的成就,同时还是交通运输不断改革开放释放生产力的显著效果,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以货运量为例,改革开放初期,全社会年货运总量不到32亿吨,货运周转量不到1万亿吨公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货运市场放开,货物运输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2年,全社会货运量达到410亿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73804亿吨公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较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12.8倍和17.4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货运量增加了15.2%,货运周转量增加了10%,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18%,降低到2017年的14.6%,降低了3.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降本增效,对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截至2017年年底,全社会货运量472亿吨,货运周转量192588亿吨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占34.7%,内河和沿海货运周转量分别占7.76%和14.8%,远洋货运周转量占28.6%,铁路货物周转量占14%,我国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民航货邮周转量243亿吨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报告中强调,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40年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运输服务质量、技术装备等方面,还是在发展理念转变、体制创新、市场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模式”。
报告中还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