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柱、十字梁“身姿挺拔,似标兵列队;一字梁、铁鞋站成一个个“方队”;维修平台恰到好处地补位……在高煤公司综修厂支护车间,各类支护材料整装集合,等待“阅兵”。
这是该公司实施井下支护材料精品管理的一个缩影。他们秉持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益维修的“三精”标准,对支护材料从租赁、监管到现场使用进行全流程的对标管理,为精品管理“打样”。
“我们管理着全矿单体支柱4067棵,一字梁1800件,十字梁706件,铁鞋3352件,每一件材料的发放使用、回收维修,都制定了精细规范的管理流程。”该公司综修厂厂长周璞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他们结合实际制定《支护材料发放工作标准》《支护材料回收工作标准》,细化流程,严格按单发料、按时回收。建立收发、库存、维修等多本台账,每天与验收员沟通核对账目,做到日清日结。制作支护用品库存牌板,实时更新,库存情况及维修进度一目了然。致力打造安全工作环境,在车间上层安装了细密的防护网,地上划定安全站位点。无论是现场空间利用,还是规范的流程管理,处处彰显精细。
“4月13日,在3上1106工作面安装的20棵单体液压支柱,编号为A041301Y-A041320Y,即将到达使用期限,需要上井置换。”10月13日,支护车间职工宋玉立电话通知采煤一区三铁管理员孟祥飞。
宋玉立是根据“单体液压支柱超期预警系统”及时得知这些单体的使用情况。这套系统由该车间自行研究设计。他们按照“终身制”和“唯一性”的要求,实施“大数据”管理,对单体支柱进行统一编号管理,编号内容包括单体的发放时间、使用单位、顺序编号、年份等要素,并将编号牌焊贴在单体支柱外侧明显部位,不同使用单位编制不同代码、对应相应的颜色,精确定位每一棵单体支柱。将所有单体支柱信息录入预警系统的数据库,动态跟踪单体使用情况,及时发出置换预警,实现了单体支柱的信息化管理,为井下单体支柱的使用提供了精准“一站式”服务。
“现在,哪些单体需要置换,支护车间会提前通知我们,再也不需要一棵一棵的排查了,工作更加便捷了,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说话,职工少跑腿’的目的。”孟祥飞说。
他们秉持“六零六节俭”理念,开辟多个维修区域,设置了单体维修试压平台、测压仪维修平台、三用阀试验台等平台,坚持精益维修、修旧利废、节支降耗。即使卖不了几个钱的废旧胶管,也想方设法让其重新派上用场。他们从旧高压胶管中挑选损坏程度较低的,剥离废旧部分,将能使用部分重新扣压接头,重复再利用。每月可修复高压胶管300余根,创效2.6万余元。支护车间就没有“报废”一词,走遍整个车间,没有发现一件材料被浪费和丢弃的现象。
“实施精品管理,车间各项工作提升了,我们的工作理顺了,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职工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该车间工长王帅对支护材料精品管理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