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国家能源集团完成全国首例煤炭港口无人化作业

国家能源集团完成全国首例煤炭港口无人化作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全自动化码头

正成为港口业发展的新趋势

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

日前实现全流程远程操控

完成了全国首例煤炭港口的无人化作业

成为我国首个

实现全流程远程作业的煤炭港口

中国的“智能港口”建设

再次向前迈出了一步



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

距离最短的出海口



黄骅港位于河北省黄骅市的渤海之滨



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

距离最短的出海口

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公司是一家以煤为主的专业能源港口,主要负责煤炭的下水外运工作,这里也是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距离最短的港口。1998年至今,国家能源集团已在这里已建成17个煤炭泊位、2个杂货泊位、1个油品泊位。2018年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

传统作业方式存在诸多“变量”

近年来

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国内许多集装箱港口

已实现了全自动化作业

但是煤炭港口的自动化作业

却面临诸多难题



煤炭码头航拍图

以煤炭码头为例,现场的操作环境“变量”较多:码头的主要货物是散煤,而不是标准化的集装箱;来往停靠的船型多样,装船时要考虑匹配问题;装船机大臂移动精准要求更准确,操作不当极易发生设备碰撞。



“翻”:翻车机作业



“堆”:堆料机作业



“取”:取料机作业



“装”:装船作业

中国煤炭港口的“智能方案”

为提升作业效率

向智能化港口建设迈进

国家能源集团主动探索

针对翻、堆、取、装全流程工作环节

开展智能化改造研究



控制中心人员实施远程作业

2016年,黄骅港务公司组建了科技研发团队,针对煤炭港口的自动化、智能化作业课题开展专项研究。经过3年多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套集成可视化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的远程装船控制方案,打通了码头无人化作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全流程远程作业的煤炭港口,也为中国未来煤炭港口及散货港口建设提供“智能方案”。

从“半自动”到“全自动”的进步

以前

中国最现代化的煤炭港口

也是半自动化作业

许多操作步骤需要人工完成

比如堆取料机

需要根据垛位高低大小

人工进行前后、起落等动作操作



煤炭码头全自动化作业流程

随着黄骅港远程操作系统的全面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只需给操作系统发送一条指令,系统将控制机械自动完成前后移动寻找作业点、起落等动作,不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更最大程度降低了人为出错的概率。



远程操控装船机装舱

据码头工作人员介绍,自动化系统投运前,取料作业需要2名工作人员共同操作1台单机。而现在,2名工作人员可同时控制7台单机实施作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未来,值得期待!



远程操作系统的投运,让黄骅港在装卸效率、安全管理、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具备了突出优势,中国煤炭港口智能化水平也进入了全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国际煤市要闻回顾(12.2-12.6)

上一篇:2020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在日照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