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里煤矿围绕年底安全生产,不断推进基层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管理内涵的融合创新,实施“一区一策”“一队一法”举措,全面导入“挣安全钱、吃业绩饭”的理念,让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人人为安全的氛围日益浓厚。
权力下放 责任上肩
“我们区队的隐患比率下降15%,连续13个月被评为全层级自主管理优秀区队,实现了金牌区队7连冠。”通风工区区长杨印雷说。他们围绕职工自觉、班组自主、区队自治,大力推行“324”全层级自主管理法。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建立动态检查整改、考核激励和学习培训“三项机制”。利用获得的全层级自主管理奖励资金开设个人安全工程账户,将隐患排查整改、工程质量验收、个人学习积分、业务技能提升、实际工作效率等统筹到个人账户,以责定量、按劳分配、依过扣减,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从区长到工长,从班组到职工,人人都是“官”,是这个区队管理的鲜明特点。
该区队在班组自主管理层面,大力推行“权力下放”和“责任上肩”两项制度,赋予工长、副工长对班组工程质量和工时工效的考核奖罚权,让其管人、管事又管物,做到压力、责任、权利层层传递。实施管理人员、施工负责人和岗位职工“包保负责制”,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扛责任的管理格局。
该区队推行监测和通风值班员联合值守制度,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实行定价回购、有酬奖励。成立通风设施专项治理小组,紧盯系统进行隐患消缺,严格执行岗位职工班前、班中和班后“三报岗”制度,实现了区队自治、集中统一。
“我们通过推行业务融合双值班、井下隐患回购制、设施治理包保组、专业工种三报岗等举措,营造了人人管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浓厚氛围。”通风工区党支部书记陈永伟说。
规程入脑 标准在手
皮带工区是提高煤炭运输率、保证矿井效益源的重要生产辅助单位。
该工区深化对标管理,实施“三头两面”精品创建,开展了以提升质量标准化建设质量、提升皮带运输系统性能、保正规循环作业、保安全生产创效为内容的“双提双保”活动,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尺度,严格低标准作业处罚,严查隐蔽工程、孽债工程,做到工作有标准、管理讲标准、创优树标准,使区队安全质量管控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围绕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和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倡树“学习孕育观念、观念引导变革、变革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的价值导向,不断创新学标准、学规程的方式方法,开展安全规程日学月考、作业标准模拟演练、党员包机包岗活动,全面强化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标准意识,促进了安全生产优质高效。
“党员的表率示范作用发挥好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区队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也就更强了。”该工区党支部书记周海峰说。
他们以查隐患、除“三违”、保生产为抓手,狠抓重点项目,细抓薄弱环节,常抓意识引导,积极开展“党员三带头”活动,做到安全想在职工前头、学习走在职工前头、急难险重干在职工前头,带动职工遵章作业、消除“三违”、安全生产。
“我们切实让职工把安全知识、工作标准、操作技能入脑入手,真正做到了以技能促规范、以行为保安全。”皮带工区区长丰绪刚说。
一次做对 追求卓越
综掘一区区长张治国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窑哥”,是因为他24年来一直在掘进一线“打窑”,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安全标兵和优秀区队长,所带领的区队都是月月超进尺、年年出标兵。
“我们区队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团结协作、严格自律、善学求实。”张治国说。
他们坚持以压力、动力、努力“三力原则”为导向,完善区队安全管理举措,强化管理效能监督,创新安全教育载体,实现了整体工作稳步提升。
常态化开展全员学规程、学标准、学应知应会知识,采取现场剖析、岗位自查、安全知识抽考的形式,强化职工业务技能提升。
实施工程质量“一步工作法”,做到工作面切割、锚网、机架安设等流程一次成型、一步到位,严把工程质量关,夯实安全基础。
坚持对标学习找差距、反思整改促提升、自我完善强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和工长、班组骨干人员到综采工区、综掘二区以及西翼3606工作面等观摩学习,在学习中转化,在转化中提升,推动了区队安全管理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推行“三细四实”管理措施,突出班前分工重细致、带班跟班见细心、流程管控抓细节,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使区队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有了新突破。
“给予基层区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放手去干,能够全面提升基层工作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夯实安全管理根基。”该矿矿长刘金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