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公开发布其重大课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一揽子方案》的第一个子课题报告——《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提出上述结论。该课题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联席主管黄海洲和央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诚君共同撰写。
报告认为,中国实际上是全球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对比汽车业、银行业、农业和电信业以后,报告提出,对外开放比较彻底、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领域,往往发展好、竞争力强、与国际接轨密切;反之,凡是保护比较多,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化比较滞后的领域,都是改革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差,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社会满意度低,与国际标准或者前沿水平差距比较大的领域。
农业和电信业即是后一种情况的典型代表,即开放不足而保护过度。入世后,中国对一些重要农产品保留必要及非市场的保护措施,导致十余年来中国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特别大豆,保护主义的恶果是中国大豆自给率已降至18%,更加致命的打击则是国产大豆在技术创新和打开市场方面完全溃败,国产大豆积压严重,销售不畅,更多的进口大豆却不断进入。
官方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5838万吨,进口值3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
而电信业自中国入世谈判以来,一直受到较多保护,最终仍为堡垒,结果形成了今天三个电信寡头垄断中国电信市场供给的局面,市场竞争程度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宽带平均网速来看,中国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CF40论坛特邀嘉宾、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补充说,建材行业的不开放也让中国付出沉重代价——整个碳排放40%多是和建筑业有关的,而且中国的建材工业因为不开放导致标准较低。
而对外开放的领域则是另一番景象。黄海洲提到,当年国内高喊“WTO狼来了”,担心很多产业因此受到冲击或伤害,然而这种情况并未出现。汽车业和金融业的开放即是最好例证。现在,国产汽车产量占据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天下,出口比例也稳步提升。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不但没有对本土银行造成巨大冲击,反而激发了国内金融业的竞争力,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等均有了跨越式发展。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入世以来的实践经验,报告强调了“对外开放可以更有力地促进改革”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全面取消限制、服务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等十项策略建议。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是由活跃于经济金融研究前沿的中青年专业人士组成的非官方学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