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市川主乡莲花煤矿操作规程大全
?
?? 目? 录?? 1-10
一? 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 11
二?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17
三? 水文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26
四? 瓦斯检查员作业操作规程?? 45
五? 一氧化碳检定器作业操作规程? 51
六? 硫化氢测定仪作业操作规程 52
七? 仪器修理工操作规程 53
八? 甲烷检定器使用与维修操作规程?? 60
九? 过滤式自救器检查维修技术操作规程? 67
十? 风表检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70
十一?? 风筒工作业操作规程 71
十二?? 局部通风机安装工作业操作规程?? 76
十三?? 管路工作业操作规程 77
十四?? 洒水灭尘工作业操作规程?? 80
十五?? 制浆工作业操作规程 81
十六?? 注氮工作业操作规程 82
十七?? 气体监测采样工作业操作规程? 87
十八?? 消防、灭火工作业操作规程 90
十九?? 灌浆工作业操作规程 94
二十?? 二小时氧气呼吸器作业操作规程?? 99
二十一 四小时氧气呼吸器作业操作规程? 104
二十二 自动苏生器作业操作规程?? 106
二十三 矿山救护地面模拟训练系统作业操作规程 109
二十四 压缩氧自救器作业操作规程??&
> nbsp; 112
二十五 过滤式自救器作业操作规程 114
二十六 测风工操作规程? 115
二十七 火区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119
二十八 自救器工作业操作规程? 124
二十九 通风木工作业操作规程? 127
三十?? 风筒修理工操作规程 129
三十一 风门密闭工操作规程 131
三十二 测尘工操作规程? 137
三十三 井下局扇司机操作规程? 141
三十四 瓦斯监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144
三十五 安全监测监控维修工操作规程? 148
三十六 瓦斯断电仪检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150
三十七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员操作规程? 153
三十八 通讯修理工操作规程 154
三十九 安检员操作规程? 154
四十?? 检身工操作规程? 155
四十一 支架工操作规程? 156
四十二 乳化泵泵工操作规程 159
四十三 采煤机司机操作规程 161
四十四 转载机、破碎机司机作业操作规程? 165
四十五 刮板输送机司机操作规程 167
四十六 绞车作业操作规程 170
四十七 井下电工操作规程?
> ;?? 177
四十八 井下机械维修工操作规程 178
四十九 电缆修理工作业操作规程 181
五十?? 采掘机电维修工操作规程 183
五十一 胶带输送机司机操作规程 188
五十二 胶带输送机维修工操作规程? 189
五十三 采煤机地面检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190
五十四 采煤机井下检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192
五十五 液压支架地面检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194
五十六 液压支架井下检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196
五十七 乳化泵维修工操作规程?? 198
五十八 钻工操作规程? 199
五十九 单体支护工作业操作规程 204
六十 放炮工操作规程? 214
六十一 支架放煤工操作规程? 221
六十二 电钻打眼工操作规程? 222
六十三 工作面破碎大块工操作规程? 225
六十四 清煤工操作规程?? 226
六十五 回收工操作规程?? 227
六十六 回柱绞车司机作业操作规程? 232
六十七 巷道维修工操作规程? 234
六十八 放煤工操作规程?? 241
六十九 掘进机司机操作规程? 242
七十 掘进机维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247
七十一 架棚支护工作业操作规程 249
七十二 攉煤工作业操
> 作规程? 256
七十三 巷道打眼工操作规程? 258
七十四 掘进爆破工作业操作规程 262
七十五 小眼掘进工操作规程? 273
七十六 风镐工作业操作规程? 274
七十七 扒斗机司机操作规程? 278
七十八 锚杆支护工作业操作规程 281
七十九 锚喷支护工作业操作规程 285
八十 砌碹支护工作业操作规程?? 289
八十一 人力推车工操作规程? 295
八十二 人力运料工作业操作规程 296
八十三 钻机钻孔工安全操作规程 298
八十四 主井绞车司机操作规程?? 303
八十五 付井绞车司机操作规程?? 309
八十六 井筒作业操作规程 315
八十七 矿灯工操作规程?? 317
八十八 空气压缩机司机操作规程 320
八十九 主扇司机操作规程 322
九十 机厂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324
九十一 主井桥式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325
九十二 副井手动桥式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325
九十三 压风机房手动桥式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326
九十四 电气焊、割工操作规程?? 326
九十五 外线电工作业
> 操作规程?? 329
九十六 内线电工作业操作规程?? 339
九十七 地面电工操作规程 344
九十八 变(配)电所值班员作业操作规程? 346
九十九 变(配)电所检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354
一百 地面变电工操作规程 357
一百零一 矿井大型设备维修钳工作业操作规程 358
一百零二 矿井大型设备维修电工作业操作规程 362
一百零三 单体液压支柱地面检修工作业操作规程? 365
一百零四 压力机司机操作规程?? 368
一百零五 剪板机司机操作规程?? 368
一百零六 卷板机司机操作规程?? 369
一百零七 剪冲机司机操作规程?? 369
一百零八 刨床工操作规程 370
一百零九 砂轮机操作规程 371
一百一十 铣床工操作规程 371
一百一十一 钻床工操作规程? 372
一百一十二 车工操作规程 373
一百一十三 锻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74
一百一十四 煤气锻造加热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75
一百一十五 C4 l一2 5 0型空气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76
一百一十六160吨摩擦压力机安全操作规程 377
一百一十七 锻钎机安全操作规程 378
一百一十八 铆工安全操作规程?? 378
一百一十九 采机组
> 安全操作规程 379
一百二十 开关组操作规程 380
一百二十一 锯工操作规程 381
一百二十二 Z3080x25摇臂钻床操作规程?? 382
一百二十三 摩擦压力机安全操作规程?? 383
一百二十四 电机修理工操作规程 384
一百二十五 五小电器修理工操作规程?? 384
一百二十六 水泵司机操作规程?? 386
一百二十七 井下水泵维修工操作规程?? 387
一百二十八 钢丝绳检查工操作规程? 388
一百二十九 井下机械安装工作业操作规程? 390
一百三十 防爆检查员作业操作规程? 394
一百三十一 防爆电气设备修理工作业操作规程 396
一百三十二 维修钳工操作规程?? 398
一百三十三 手推锯工操作规程?? 399
一百三十四 圆锯工操作规程? 399
一百三十五 带锯工操作规程? 400
一百三十六 修锯工操作规程? 401
一百三十七 架线式电机车操作规程? 401
一百三十八 蓄电池电机车司机操作规程 407
一百三十九 蓄电池机车充电工操作规程 412
一百四十 跟车工操作规程 415
一百四十一 井下调度员操作规程 416
一百四十二 主井信号工操作规程 418
一百四十三 付井信号操作规程?? 420
一百四十四
> 付井把勾工操作规程 422
一百四十五 小绞车司机操作规程 427
一百四十六 轨道工操作规程? 430
一百四十七 矿车修理工操作规程 435
一百四十八 横行绞车操作规程?? 438
一百四十九 上方推车机操作规程 438
一百五十 付井摇台操作规程? 439
一百五十一 翻煤机操作规程? 439
一百五十二 绳式推车机操作规程 441
一百五十三 排矸工操作规程? 441
一百五十四 矸石山绞车司机操作规程?? 442
一百五十五 架线工操作规程? 445
一百五十六 整流所设备操作规程 447
一百五十七 落煤清理工操作规程 449
一百五十八 清车机司机操作规程 449
一百五十九 爆炸材料管理工作业操作规程? 451
一百六十 给煤机操作规程 457
一百六十一 分级筛操作规程? 458
一百六十二 中块转运带操作规程 461
一百六十三 手选皮带操作规程?? 462
一百六十四 6050转载胶带运输机操作规程 464
一百六十五 破碎机操作规程? 465
一百六十六 8050胶带运输机操作规程?? 466
一百六十七 上仓皮带运输机操作规程?? 467
一百六十八 上仓皮带运输机机尾操作规程?
> 469
一百六十九 配仓带操作规程? 470
一百七十 入洗皮带及给煤机操作规程?? 473
一百七十一 跳汰机操作规程? 474
一百七十二 斗式提升机操作规程 477
一百七十三 脱水筛 煤泥筛操作规程 479
一百七十四 水泵 砂泵操作规程? 480
一百七十五 推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481
一百七十六 回煤坑给煤机操作规程? 482
一百七十七 回煤一号? 二号皮带操作规程? 483
一百七十八 铸石刮板机司机操作规程?? 485
一百七十九 浓缩机司机操作规程 486
一百八十 压滤机司机操作规程?? 487
一百八十一 机械设备安装及检修操作规程? 489
一百八十二 洗煤厂集控室电气操作规程 493
一百八十三 跳汰机司机操作规程 495
一百八十四 双轴振动筛司机操作规程?? 489
一百八十五 叉车司机操作规程?? 499
一百八十六 推土机司机操作规程 500
一百八十七 起重机司机操作规程 501
一百八十八 煤炭装车工操作规程 502
一百八十九 轨道衡操作规程? 503
一百九十 汽车电子衡操作规程?? 504
一百九十一 热量仪操作规程? 505
一百九十二 煤炭采制样工操作规程? 506
一百九十三 煤质化验员操作规程??&nbs
> p; 507
一百九十四 井下采样验收操作规程? 507
一百九十五 矿井生产检查煤样操作规程 508
一百九十六 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509
一百九十七 计算机操作员操作规程? 510
一 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
1.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编制矿山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测量规程,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2.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测绘各种矿图满足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监督,开展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进行矿区范围内地质测量,参与矿区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的编制工作。
3.测量工作开始前要编写技术设计书,施测过程和计算过程需有严格的校核,重要测量工作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并拟好资料归档工作。
4.对测绘仪器和工具要定期校检,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亦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检校。
5.从新生产水平开始必须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
6.应积极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机和陆光测距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7.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1)在集团公司测设的四等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测设5级加密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导线网布网方法建立,其边长,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符合规程要求。
(2)水平角观测所用经纬仪必须进行严格检验,进行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程要求。
(3)光电测距仪要求定期检验,必须按测距仪说明书的规定操作仪器,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
(4)钢尺应进行比长后再用,量距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
(5)内业计算前应检查外业观测薄有无错误,当采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时,计算程序必须先经过手算检验方可,内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规定。
8. 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地面首级高程控制网采用集团公司测设的三等水准点,在此基础上依地形条件可用水准或三角高程方法进行加密控制。
(2)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的表格,内业计算取位按规定表格要求。
(3)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仪器觇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两次,取平均值作最终结果。
9. 矿井测量
(1)联系测量应至少独立进行两次。
(2)矿井应尽可能使用陀螺经纬仪定向。
(3)采用几何定向测量方法时,对两井和一井定向测量两次独立定向的结果互差分别不得超过“;1”和“2”。
(4)通过立井导入高程时,两次结果互差不得超过井筒深度的1/8000。
(5)近井点要埋设在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的地点,高程基点不少于两个。
(6)定向投点,陀螺经纬仪定向,几何定向,导入标高的技术要求按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10.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井下首级控制应测设7级导线。
(2)井下永久导线点应埋设在碹顶上,应该用铜制或玻璃钢制专用测点,统一编号。
(3)井下水平角观测所用仪器和作业要求应符合规定表格的要求。
(4)钢尺量边分段丈量时最小尺段长度应大于10米定线偏差应小于5CM,量边时应施以比长时的拉力,每尺段以不同地点读数3次,互差小于3MM,导线边长必须往返丈量,丈量结果加入各种改正数后互差应小于边长的1/6000。
(5)基本控制导线每隔300-500M延长一次,当掘进工作面接近各种安全边界(水,火,瓦斯,老空区)及重要技术边界时,必须以书面手续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检、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
(6)延长经纬仪导线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相应测角精度进行检查,不符值不得超过规程的规定。
(7)内业计算前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外业手薄,当用计算机时应对程序进行验证后方可使用,导线角闭合差按规定表格执行,计算取位按规定表格执行。
11.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井下水准点和经纬仪导线点的高程在主要水平巷道中应用水准测量方法确定,所有点都要统一编号,高程点应每隔300-500米设一组,每组至少3点组成。
(2)井下水准测量方法及限差按规程执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限差按规程执行。
12.? 矿井采区测量
(1)采区测量包括采区内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回采工作面和各种碎部测量等。
(2)采区测量的方法及限差按规程执行。
(3)要着重注意运输石门与上方石门的相对位置,采区边界线位置,根据设计图用多种测量方法进行校核。
13.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1)施工放线应根据已批准的各种施工设计图纸资料进行,标定后要进行检查测量。
(2)施工测量前要有专人负责验算有关数据,核对图上的几何关系是否与现场相符,有疑问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对标定所用控制点及其成果也应进行核对。
(3)检测及标定的结果应记入专用计录薄中并绘出草图备查。
14. 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1)井筒十字中线点应在两个不受破坏的地方埋设两组(每组四个)大型的钢筋混凝土基点,基点的建造应作为工业广场的重要建筑物纳入设计,以便永久保存,在此基础上建立井筒十字线基点。
? (2)井口标定的测量方法限差及应绘制的图件按规程执行。
? (3)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的方法及限差按规程执行。
15. 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1)立井按普通法或特殊法施工时其测量方法及限差要求按规程执行。
(2)矿井提升设备安装测量按规程执行
(3)标定车场及各运输,回风巷道的中腰线时应对设计图上的几何要求进行闭合验算。
(4)最前面一个中腰线点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一般应不超过30-40M,在延伸中腰线时,对所使用和新标定的点均应进行检测,巷道掘进100米应至少检测一次中腰线。
(5)用激光指向仪指示掘进方向时,仪器的设置必须安全牢固,仪器至工作面的距离不应小于70M,使用过程中要每星期检查一次,看是否偏离规定的方向。
16.? 贯通测量
? (1)进行重要贯通测量前应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并报有关领导审批。
? (2)贯通测量至少要独立进行两次,取平值作最终值,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未掘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50M。
? (3)重要巷道贯通施工过程中应有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贯通工程进度图,必须及时填绘工程进展情况。
? (4)贯通工程剩余巷道距离在岩巷中剩余下15-20M,煤巷中剩下20-30M,(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两天)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形式报告有关领导,并通知安检施工区队长等单位。
? (5)井巷贯通后要及时将两端导线,高程连结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重要贯通完后要进行精度分析,做出总结,总结要连同设计书和全部内外业资料一起归档保存。
17. 测绘资料基本要求
?(1)在基建、恢复、生产、扩建各个阶段均应绘制完整的矿图,整理出系统的测绘资料,按档案化
> 管理要求分类编号登记,建立使用和保管制度。
?(2)各种矿图按《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绘制,地形图部分按照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有关图式规范绘制。
18. 煤矿基本矿图
(1)矿井必备基本矿图种类和比例尺应符合规定表格。
(2)8种基本矿图的绘制要求按规程并参照本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3)井田区域地形图,比例尺1:2000,应以存航测图为基础,参照采矿登记批准范围,描绘一大张透明原图,第3至5年应定期修测一次。
(4)工业广场平面图,比例尺1:500或1:1000,每2至3年修测一次。
(5)井底车场平面图,比例尺1:200或1:500,依情况及时修测。
(6)采掘工程平面图,每个运输水平绘制一张,比例尺1:2000,巷道可划成单线,主要表示回采的情况。
(7)主要巷道平面图,比例尺1:2000,回风水平上方石门水平和运输水平分开绘制,主要表示掘的情况。
(8)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2000,巷道或划成单线,每个运输水平绘一张,主要表示井下采的情况和地面对照关系。
(9)井筒断面图,比例尺1:200或1:500,每个井筒一张。
(10)主要保安煤柱图,比例尺与采掘工程平面图或工业广场平面图一致,按原煤炭部制定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绘制。
(11)矿图的比例尺及绘制要求按规程执行。每月5号前(遇节假日顺延)向集团公司地测生产部门报交换图,图种如下:
① 井上下对照图
② 采掘工程图
③ 主要巷道平面图
④工作面采掘平、立面图,比例尺1:500或1:1000。
19. 煤矿应具备的测量原始资料,成果计算资料,地表与岩移及各种内业计算薄,成果(台帐)的种类和书写格式按规程执行,并应符合地测工作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20.矿应按要求建立岩移观测站,定期提出总结报告。
21.地表与岩移观测的具体要求按规程执行。
二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测绘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地质规程》(试行)中各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汇总测量资料。
2.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完整、统一。
(1)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簿上;记录簿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2)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3)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4)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5)地质记录簿中描述的地质观测资料,必须在上井后2 天内整理完毕,并编绘出正式的井巷素描图或素描卡片。
(6)对采掘工程的市置和调整有影响的地质资料,要及时填绘在有关的生产用图上。
3.严禁在地质观测、资料汇总、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4.地质观测人员应根据工作面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情况,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5.地质观测人员必须备齐观测、记录用具,如工具包、记录本、铅笔、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坡度规、条痕板、钉子、线绳等。
6.观测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在专用的记录本上,记录本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现场的观测记录必须采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中所规定的符号。
8.地质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
9.沉积岩的观测与描述
(1)内容和要求:
①要正确描述沉积岩的颜色,要取其新鲜断面所显示的颜色;单色岩石先鉴定岩石基本颜色,再观察其色度的深浅。描述时要把主要颜色放在后面,次要颜色放在前面,如深紫红色、浅黄绿色等。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岩石,首先鉴定出岩石主要颜色,再确定次要颜色。
②要逐一观察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根据碎屑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确定岩石类型;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 %以上时,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并参加岩石的命名。
③要观察、描述沉积岩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粒度分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碎屑粒度含量达50 %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粒度含量为50 %~25 %者,以“质”表示;粒度含量为25 %~5 %者,以“含”表示;含量少于5 %则不参与命名。如含粉砂细砂岩,砂质泥岩等。
④对于中砂粒级以上的碎屑岩要观察、描述碎屑颗粒的滚圆度和分选性。
⑤要观察、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类型。
⑥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状、透镜状层理类型。岩层的厚度(层系的厚度)要按三类观察记录:厚层(2.0 ~0.5 米);中厚层(0.5 ~0.1 米);薄层(0.1 ~0.01 米)。对于岩石中的结核,要观察、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
⑦要尽可能地鉴定化石的种属,重点观察、描述其特点、数量、大小及产状。
⑧用锤击法或用小刀、指甲刻划来确定岩石的摩氏硬度(以岩石强度分级表进行比较,小刀硬度:5.0 ~5.5 ;指甲硬度:2.0 ~2.5),并描述其断口形状和条痕色调。
⑨观察、描述岩石的吸水性(遇水变软或膨胀)等物理性质。
(2)粘土岩应注意观测描述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固结程度、滑腻与干燥程度、可塑性、吸水性、发育程度以及有无结核、包体结构及页理发育程度。
(3)沉积岩的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观测描述工作必须随着井巷工程的掘进及时进行,并须敲开岩石,观测描述其新鲜断面。
②观察描述岩石颜色和条痕时,要在统一的自然光线和岩石湿度下进行。
③一般情况下用放大镜和肉眼在现场进行观察、描述;若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岩样在室内磨片,用显微镜或化学方法进行鉴定。例如可用浓度为5 %的稀盐酸试剂滴在岩石标本上,若发生气泡,即可确定碳酸盐成分的存在。
④靠近露头受风化影响的岩石,应沿其倾向每隔10 米选一个点观测描述。
⑤要采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作为标本,放在标本箱内妥善保存。标本上要贴标签,注明岩石名称、标本的形状特征、取样地点、层位及取样时间。
10.含煤地层中的火成岩应进行以下观测描述:
(1)颜色、结晶程度及矿物成分,并确定火成岩的名称。
(2)侵入体的位置、产状、宽度及其形态。
(3)侵入体周围的煤层变质范围及其变质程度。
(4)观察火成岩的内生节理及含水性。
11.煤层的观测与描述
(1)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描述。
(2)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分别为:稳定煤层大于50 米不小于100 米;较稳定煤层大于25 米不小于50 米;不稳定煤层大于10 米不小于25 米;极不稳定煤层不大于10 米。
(3)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0.25 米或倾角之差大于5 °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
(4)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素描图。
(5)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
(6)当煤层变薄、分叉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征等,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冲刷标志、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并采取定向标本。
(8)当煤层受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及喀斯特陷落破坏,并引起煤厚变化时,应着重观察煤质、煤岩层接触关系、煤层结构及煤厚。
(9)煤岩特征的观测、描述应包括煤的光泽、颜色、断口、硬度、脆韧性、内生裂隙数量及发育特征,以及宏观煤岩组分、煤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称等。
(10)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矸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对复杂结构的煤层,对各分层和厚度大于0.05 米的较稳定的夹矸,均应进行分层丈量。
(11)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
①直接丈量煤层的真厚度。在不能直接丈量真厚度时,可丈量煤层的伪厚,再换算成真厚度。观测精度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②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在回采第一分层时必须探煤厚;对于分层开采的特厚煤层,在回采倒数第二分层时必须探煤厚。
(12)煤层底板的观测内容:
①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板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并需绘制小柱状图。
②伪顶、直接顶板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时,需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置。
(13)煤质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的变质程度、灰分的变化,以及后生变化对煤质的影响等。
(14)煤层含水性的观测内容主要是煤层的出水情况。一般分干燥、潮湿、滴水、淋水、涌水等。
12.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顺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①煤层顶板较平整时的操作程序:
a.用半圆仪的直边在顶板层面上移动找平;
b.沿直边方向划一条线段;
c.用矿灯照此线段,在罗盘保持水平的条件下转动罗盘,使罗盘玻璃镜中的长线与走向线在镜中重合;
d.磁针所指的方位刻度值即为煤层走向方位角;
e.将半圆仪直边贴在层面上,垂直走向即可测出煤层倾角;
f.顺倾斜方向可用罗盘测出煤层倾向;
g.用产状符号在草图上标定煤层的倾斜方向。
②煤层顶板不平整时,可在上、下帮的稳定夹矸或底板面上挂半圆仪拉线,找出最大倾角,并用罗盘测出其倾向。利用走向与倾向的夹角为90 °的关系,求出煤层走向。
③当巷道内的金属支架、铁轨、电缆对罗盘有干扰时,不得使用罗盘。煤岩层产状可采用几何丈量法求得。
(2)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①一般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a.在巷道两帮选同一层而,用绳挂半圆仪并拉平;
b.用罗盘测出煤层走向;
c.在与走向垂直的层面上,用半圆仪测出倾角;
d.按走向与倾向夹角90 °的关系:求出倾向。
②在与岩层走向夹角较小的巷道中观测产状时,可在巷道中间测得两组视倾向、视倾角,也可以在掘进工作面及一帮分别测得视倾角,用作图法间接求出产状。
13.观测、描述
(1)观测描述的内容:
①褶曲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
②褶曲两翼煤岩层和褶曲面的产状要素。
③褶曲与煤层变化、顶板破碎关系。
(2)顺层的水平巷道,当其走向变化大时,应加密产状观测来控制褶曲的形态。
(3)上、下山及石门、大巷遇褶曲时,可用巷道剖面图结合岩层产状观测来控制。
(4)根据产状和同一层面标高的变化,可确定褶曲的几何尺寸。
14.节理的观测、描述
(1)节理的观测、描述内容包括节理位置、岩性层位、产状要素、节理名称、节理面的形状及充填物的性质、含水性及瓦斯情况,测定单位面积平均节理条数,做素描图等。
(2)在井巷及采煤工作面测定节理时,首先应测定测区的长、宽,然后按上述内容逐一观测,并填入规定的记录格式内。
15.断层的观测、描述
(1)断层的观测、描述内容:
①断层面的
> 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倾伏角。
②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和胶结
情况。
③断层两盘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及断层的含水性。
④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曲组合特征,断层与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等。
⑤判别断层性质。
(2)断层的观测、描述方法:
①确定断层位置。测量巷道已知标志点到断层的距离和方位,每当断层面
成组出现时,则需分别测出各断裂面的位置,并确定出主要断裂面。
②测量断层面产状与断煤交面线。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测量方法相同,当断层面产状变化较大时,要掌握其变化特点和原因。实测断煤交而线时,先从巷道两帮上断层迹线向同一盘煤层的顶板或底板的交点拉线绳,然后用罗盘测量出线绳的倾伏方向与倾伏角。此方向即为断煤交而线方向。
③确定断距。断层落差小于巷道高度时,可在巷道一壁实测各种断距;断层落差大于巷道高度,且地层出现重复或缺失时,可据测得的水平断距或铅垂断距,并用换算或图解量的方法推算其他断距。也可根据钻探、巷探所获得的断层两盘岩层层位进行地层对比,求出两盘同层位之间的距离,即地层断距,并据此换算其他断距。
④描述断层。一般以素描为主,再配合一些必要的数据和简要的文字描述。主要有巷道剖面图加注数字;巷道平面图加注数字;巷道平面图加小断面图;巷道平面图加巷道剖面图等。
⑤断层两盘煤层和岩层必须进行详细对比,确定其所属层位。
⑥回采工作面的断层应每隔10 ~30 米跟踪观测一次,观测方法及要求与一般的断层相同。
16.陷落柱的观测、描述内容:
(1)陷落柱的形状、大小、陷落角及位置。
(2)陷落柱与正常煤、岩层的接触关系。
(3)陷落柱体与围岩接触部位的充填物性质和特征。
(4)陷落柱内岩块的性质及充填物的密实程度、大小和层位时代。
(5)陷落柱周围煤、岩层的产状变化。
(6)按观测煤层含水性的内容观测陷落柱的含水性。产方面的问题必须及时汇报。
17.及时整理观测资料,上井后必须当天完成上表、填图、两天内整理完成各种台账、卡片的归档。
三 水文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测绘法》、《煤矿安全规程》,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中各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汇总水文观测资料。
2.严禁在水文地质观测、计算、资料汇总、统计中弄虚作假。
3.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观测项目及有关规定,确定理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4.水文地质观测工必须备齐观测、记录用具。
5.观测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在专用的记录本上,记录本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6.水文地质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地质资料真实可靠。
7.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1)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包括水文气象及地面水文地质点的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调查与观测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的要求。
(2)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需要进行观测。
(3)对地面气象观测的要求:
①凡距离气象台(站)较远的矿井,应在设立的气象观测站内进行观测。距离气象台(站)较近的矿井,应在设立的雨量观测站内进行观测。
②矿井气象观测项目,与气象调查内容相同。
(4)地表水观测。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相同。观测时间,一般为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5)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下列地段网点进行观测:
①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含水层。
②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集中迳流带(构造破碎带)。
③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④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
⑤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
⑥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
⑦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
⑧疏干边界或隔水边处。
(6)观测点的布置,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钻孔、井、泉。
(7)观测内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质,对泉水还应观测流量。
(8)观测点应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观测点标高每年复测一次,如有变动,应随时补测。
(9)观测降水量常用的仪器为直径20 厘米的雨量器,或与雨量器口径相匹配的雨量杯。雨量器、自计雨量计应保持清洁。要经常清除盛水器内的淤杂物,擦洗自计雨量计的虹吸管:需每日调整自计钟、换自计纸、添加墨水、观测仪器运转情况:冬季要及时清除储水器内的冰霜,防止仪器冻裂。
观测要求:
①观测降雨量记至0.1 毫米,不足0.05 毫米时可不作记载。历时记至分钟。
②每日降水量以早8 时为每日分界,从本日8 时至次日8 时的降水量为本日的降水量。
③观测降水量应采用定时分段观测制。
④非雨季可只分一段,每日8 时观测。但降雨量大的地区或雨季高峰时,则应根据矿区(井)防洪需要规定观测时间。
⑤降水间隔等于或小于15 分钟可看作一次降水,间隔15 分钟以上可看作两次降水。
(10)降水量的量法:
①将储水瓶内的水倒入量杯,量杯呈垂直状态,使视线与量杯水面平齐。
②观测量杯中水面的凹下面,记至0.1 毫米。每次观测后应立即记入记录簿中。
③如降水量较多,不能一次量完,可分次量,将总数记入记录簿内。
④每次水量待复测后方可倒去。
⑤自计雨量计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使用。
(11)降水量观测记录的统计:
①每日观测完毕后,应检查观测记录簿各段(或各次)水量记录是否正确、齐全。发现有错误或不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正。
②月终时应在降水量统计表中填写旬、月、日最大降水量及出现日期。
③自计雨量计的记录还要作时间订正、虹吸订正和虹吸记录纸倾斜订正等工作。必须查清井田范围内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包括塌陷积水区)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对渗漏情况,要在井下设点定期观测,并对地面相关水体水量等进行监测。必要时,取水样作全分析、放水试验与连通试验等工作。
(12)地表水位观测站的建立,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观测站应建立在地基牢固、观测方便并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②实测测站基而坐标、高程,测定不同高程的断面积,以便计算不同水位的过流量。
③实测水位标尺的零点标高。
④根据水位标尺的零点标高,重新计算水位,并用红墨水填在“水位”栏内。
(13)对地面井、泉、水文钻孔、河流、渠道、湖泊、水塘、水库及塌陷积水区等设立的观测站,要统一编号,所设置的固定观测标尺及测量坐标和标高,每年复测一次,发现有变化应随时补测。
(14)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同步进行,若达不到同步,则应按顺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15)地表水体的水位观测,必须使用水位标尺或自计水位计。
①水位标尺读数应读至厘米,记载以米为单位。直接观测读数时,应使视线尽可能地接近水面,读取水面截于水位标尺上最近的一个读数。当水面落到水位标尺零点以下时,使用标尺量取的水面到水位标尺零点的距离为负数。
②内在有风浪的情况下,应将波浪的峰顶和谷底在水位标尺上所截取的最大和最小值读数都记下来,取其平均值。
③必须保证测得关键地形点的最高洪水位,如发现漏测,应立即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水痕迹,及时测下高程。
④如果在断面附近找不到洪水痕迹,则应在断面上游及下游各找出一组洪水痕迹记录下来。
(16)使用自计水位计观测水位,应在每日8 时或经指定的其他固定时间进行检查和校正。性能良好的长期自计水位计,在水位变化不大时,可改为每2 ~5 日检查校正一次。自记纸应按其周期记录形式,每个周期结束时及时更换。
检查和校正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将携带的时钟对准。
②观测校对水位标尺的水位。
③在纪录纸上记录准确的时间和水位。
④调整自计水位计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17)井、泉和钻孔水位观测需遵守下列规定:
①在使用铅钟、电极、水位计或自计水位计等器具测量水位时,严禁使用标志不准或滑动的测绳和电线。
②当测绳和电线标记与标准钢尺的比长误差超过1/1000 时,应重新标定或更换。水位遥测仪每半年要用测绳实测检校一次。
③每个测点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不得随意更换。必须更换时,要用新旧测量工具同时各观测一次,并进行误差改算。
④每次水位观测要进行两次实测和读数,读数读至厘米。以米为单位时,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水准观测取二次平均值为采用值。
⑤水井或水文钻孔水位观测结束后,必须妥善保护井口装置,切实防止钻孔被破坏和堵塞。
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水井和钻孔的深度测量,发现淤堵应提请领导采取清扫措施。
(18)观测井、泉、钻孔涌水量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分别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浮标法、喷水钻孔法,流量计(水表)法等不同方法。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水位观测,只准使用测绳、铅钟(或电极接头)和自计水位计、水位遥测仪等测量工具。
(19)用水堰观测涌水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水堰要坚固,槽(箱)内壁要光滑,不易变形。水堰要安装在平直、坡度不大于0.5 %的水流平稳的水沟内,安装时要用水准尺找平。如必须安置在水流湍急的地点时,则必须采取消能整流措施,使流过水堰的水流保持平稳。
②观测前应检查水堰是否变形、倾斜、漏水,堰根外侧通气带是否堵塞等。
③水堰内及其附近如有杂物沉积,必须清理。读数标尺应设在堰板的迎水方向,与堰板的距离应不少于3 倍的堰口高度。每次观测至少测量两次水头值,取其平均值。
(20)用流速仪测定涌水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应根据水流速度、水深状况,选择不同型号的流速仪(旋杯式流速仪的测速范围为0.2 ~3.5 米/秒;旋浆式流速仪测速范围,一号浆适用于0.07 ~1.5 米/秒,二号浆适用于0.3 ~0.5 米/秒)。井下水沟内测流速和计算流量也可使用电子式防爆流速、流量仪。
②流速仪一般应每年校正一次,并重新标定流速参数。
③测流速时断面的位置应选择在河流(水沟)平直、河底比较平坦、水流平稳的地段。根据河段(水沟)实际情况布置测速垂线,然后在各测线断面上实测数点的点流速,取其平均值即为测线断面的平均流速。
④流速测定时,首先应确定流速垂线的数目,一般视河宽及断面的形状而定。在流速有很大变化的转折点处必须测定流速。
(21)在特殊条件下,如需采用浮标法测定涌水量时,应符合下列条件和要求:
①在难以使用流速仪或缺少测速仪器的情况下采用。
②浮标法的实测断面应选在顺直且比较规则的地段,其长度为井下水沟的5 ~10 倍:水沟水流应均匀平稳,无旋涡及回流,无阻碍水流的杂物等。
③实测时按下述程序进行:
a.选定实测地段后,按相等距离布设2 ~3 个断面,即上断面、基断面(中断面)、下断面。
b.对每个断面进行横断面测量,水深点距应为0.3 ~1.0 米,并用坐标纸给出横断面图。井下水沟横断面测量水深不得少于3 个点。
c.根据实测地段水的深浅选择浮标种类,从上游断面以上5 ~20 米处投放,以便使浮标在接近上断面时,已具有同行水流的速度,测出浮标从上游断面至下游断面的时间,求出流速。
④浮标可采用水面浮标及浮游浮标。井下可用木片、乒乓球、纸片等代替水面浮标。
(22)地下水温度的观测,应根据地下水的深度、温度、井(孔)口径及要求测量的精度,选用不同的观测仪器,温度计放在水中的时间不少于3 ~5分钟,读至0.1 ℃。使用高灵敏测温仪时,需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和记录。
(23)对塌陷积水区和水库,除观测水位外,还应在地形图上圈出积水范围,用求积仪分段计算不同水深的面积,求得塌陷积水区、水库的总积水量。同时,要根据地形图和地表水系的分布情况圈定和计算该塌陷积水区或水库、塘坝的汇水面积,以便预计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可能汇水量和水位上升情况。
8.井下水文地质观测
(1)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的任务:
①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②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③提供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资料。
④为钻探、堵水注浆提供观测资料。
(2)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的内容:
①矿井、水平、含水层、煤层、采区和采掘面的涌水量观测。
> 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女职工不许穿高跟鞋,要着装整齐,遵守劳动纪律。
9.确保衡器坑内外及室内外清洁。
10.工作要认真按规程操作,发现衡器有异常及时报告分管领导。
一百九十 汽车电子衡操作规程
1.过衡前首先将仪表开机预热15分钟左右,等开机预热电子衡仪表规定后方可开衡。
2.车辆驶入称台时,车速低于5公里/小时,车停稳后方可计量,并且车辆进入称台后应直线行驶,并尽可能停留在杆台中心位置。
3.工作面在过衡前,必须检查杆台四周间隙内是否有石子,煤块浮煤等异物,如果有杂物禁止过衡;待清理干净后方可过衡。
4.每天检查限位间隙是否合理,限位螺栓与称体不应碰撞接触,经常清扫台前,保持清洁。
5.电子衡工作人员要了解衡的基本原理、构造、性能及维护保养知识。
6.汽车电子衡上禁止长时间停放重车辆,不许在台面上紧急制动车辆。
7.工作人员要完成进出汽车的计量任务,并填好各种计量单据,做好记录。
8.机车电子衡各仪表、仪器保持良好,并经常打扫干净,并且在过完汽车下班后切断所有电源。
一百九十一 热量仪操作规程
1.SDACM-2000自动量热仪在正常测试之前,应先预热30分钟。
2.自动桶内的水温与室温之差应小于1.5K。
3.量热仪的电压必须是220V,且要求稳定,配有稳压电源或UPS,绝不能用380V的电源电压。
4.自动桶内的水要求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不准用自来水,并且要确保蒸馏水是干净的。
5.必须按操作步骤半年更换一次自动桶中的水,当自动桶中的水有赃物时,应立即更换。
6.氧气要求用冷却氧,不准用电解氧,并且要求钢瓶压力必须在5Mpa以上,减压阀压力要求在2.6Mpa–2.8Mpa,表的量积必须达到6Mpa,且严禁油脂沾污氧弹与氧压表,充量时间不得少于30秒.
7.室温应控制在15-30度,且应尽量保持恒定,要求一次实验过积室变化小于1度。
8.仪器系统设置中内容和数据应与实验要求相符。
9.氧弹必须二年进行一次鉴定,发热量室内禁止使用明火。
一百九十二 煤炭采制样工操作规程
1.煤炭采制样工必须遵守矿井安全规程和洗煤厂的安全规程,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并考核后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操作。
2.井下采样人员在采掘工作面采取煤样时,要注意采样地点的安全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采样,并且严禁单人作业。
3.在翻罐笼处采取生产煤样时,要注意车辆的来往,在编制煤样时,应与车道保持一定的距离。
4.火车未停时。不得上车采样;在火车上采样时,人必须站在车内的煤堆上,严禁站在车帮上行;采完样后,确认车下无人,方可丢下采样工具下车;严禁随身携带采样工具下车,不得跨越火车车皮或从车皮底下跨越铁道,核对车号必须在火车停放后进行。
5.在破碎煤样时,严禁杂物进入破碎机,严禁用手触摸转动装置及破碎部件。
6.在制氯化锌密度液和进行浮沉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以防止氯化锌溶液溅出伤人,氯化锌溶液接触皮肤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氯化锌和其他有机溶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7.干燥煤样时,应严密注意烘箱内温度,防止煤样自燃。
一百九十三 煤质化验员操作规程
1.化验前首先检查电路是否正常,仪器设备有无问题,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
2.落在实验台或地上的化验药品应随时擦净,报废药品不得随意丢弃,应深埋土中。
3.热量测定使用高压氧气,室内严禁烟火,禁止油质沾污氧气开关和用具。
?4.在使用的压缩气体气瓶应固定在专用架上,严禁平放。
5.勿用湿手操作停送电源电器设备,否则触电。
6.混合或稀释浓硫酸时,应将硫酸注入水中,不得将水注入硫酸内,其操作应缓慢进行,以防硫酸飞溅伤人。
7.化验完毕,应关闭电源。
8.下班前,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一百九十四 井下采样验收操作规程
1.井下采样验收必须遵守井下工作的有关安全规定。
2.必须建立下井考勤制度,换班后两小时如发现有人尚未升井要报告有关领导和矿调度室,并查明原因。
3.采样时要注意工作地点的安全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认真检查采样地点的安全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遇有打栅栏和无风巷道或放炮时,不许进行采样工作。
4.在采掘工作面采样时,严禁单人作业,采取生产检查煤样时,要注意车辆的来往,防止车辆伤人,采取煤层煤样时必须拆栅栏,则在采样后将栅栏插严背实,防止偏帮冒顶。
5.在采样时,需用矿车运送煤样,应在取得井下 运输调度员允许后,方可用车运送,在运输大巷中推车时应严密注意后方情况,禁止放飞车,向同一方向推车时两车距离不得小于15米。
6.在翻罐笼处采生产检查样时,采样工具不得与架线接触;在此处编制煤样时,应与车道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百九十五 矿井生产检查煤样操作规程
1.生产检查煤样在主井翻罐笼矿车中取样或者在采区溜子机头处取样。
2.在矿车顶部采取生产检查样时,不论矿车容量大小均在矿车表面按三点循环法采取样,第一节和第三节均在距离矿车车帮30厘米处采样,第2节在矿车中间采样,每趟车的第1个车不采,区域矿车均按三点循环法采一个点(为一个子样)每个子样量均为1千克,累积存放在铁筒内,下班前半小时缩制。
3.以一个生产小班为一个生产检查样,缩分前将大于25毫米的煤样用榔头砸碎到小于25毫米,堆掺三次,用四分法进行缩分,最后留取的总样量不得小于5千克。
4.凡是要翻入主井煤仓的矿车都需要进行采样,不翻的车不采。
5.在工作面溜子机头处采取生产检查样时,其采样时间间隔需根据开溜子的时间每隔10分钟采一次,每次以采一锹为一个子样,子样量均为1千克,累积一个生产班为一个煤样总样,总样不得少于5千克,缩制方法同矿车采样法。
一百九十六 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电子天平是高科技精密计量仪器,使用操作严格按规定作业,不得违章。
2.开机操作,接通电源,调好天平的水平,按下ON/OFF键,显示+8888888%g,扫描显示CH1 CH2…… CH9,稳定显示0.0000g后,开机操作结束。
3.开机以后,应有30-60分钟的预热时间,称量前要进行天平的内部校准,然后再称量不得超过120克,160克。
4.天平操作环境;应无振动、气流、热辐射及含腐蚀性气体。
5.天平读数;当天平稳定性符号“g”出现后,即表示天平显示已稳定,可以进行正确的读数。
6.天平的左右侧门操作应轻轻拉开后关闭,不应有振动,撞击,以免影响称量准确性。
7.使用完毕,关闭天平,清扫称量室及称量盘,关好侧门,套上外罩。
8.故障寻迹显示代码依次为CH1…CH9,一旦在天平显示上出现,应立即汇报领导,进行检修。
9.天平应专人专用,上岗前,要检查交接天平的使用情况,交接记录清楚。
10.在天平外罩内应放有干燥剂,应定期更换,天平灰尘须用软毛刷或用绸布拂试。
11.保持室内卫生清洁,遵守工作纪律。
一百九十七 计算机操作员操作规程
1.定期检查硬盘及使用的软盘,清除内部病毒。
2.严禁拷贝和复制来路不明的外来软盘,以防病毒。
3.禁止外来人员使用计算机,禁止用计算机做专业以外的其他用途(如玩游戏等)。
4.所有重要软件都在软盘上留有副本,并贴上保护签,重要的数据应经常备份。
5.严格遵守操作制度,按通电源,使仪器预热30分钟后才正式使用。
6.安装或拆卸计算机时切忌带电操作,每周至少清洁仪器表面2次,使用后应盖上防尘布。
7.计算机室内无强烈空气对流和阳光直射,应保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8.上机时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向领导汇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