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量统计数据出现失真可能性,建议关注数据变化方向和趋势,对绝对数值不必过于拘泥。煤炭产量已开始缓慢收缩,但未在主产区全面铺开。在经济增速放缓、环境保护要求增加、淘汰耗能污染企业产能的大背景下,煤炭需求水平回到过去的高峰非常困难,供给收缩仍需时日,短期难言乐观。
煤炭开采成本支撑是煤炭价格夯实底部的基础因素之一,如果煤炭销售价格触及成本线,企业必然选择停产保价,问题的关键是煤价的成本支撑线究竟是多少。通过分拆企业成本,我们判断秦港山西优混价格在600元时部分煤企仍可获得微利。当价格下降至550-560元时,即使煤炭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成本线也将被触及,限产保价行为才能逐渐铺开。
我们认为600元并非港口煤价底部,年内成本线支撑位为560元。
煤炭进口必须放在战略层面考量,外煤今年再度先于国内煤价下跌,比价效应将对国内煤价产生较大冲击。海外煤炭巨头在低成本开采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压缩成本,将促使外煤价格下调,并使中国煤炭需求转向进口。进口煤限制政策可行性不强,只能使煤炭行业饮鸩止渴,对宏观经济和下游行业弊大于利。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数量达到历史最高,亏损企业占比明显提升。寒冬已至,暖春尚远,煤炭股投资机会难以显现,能显现的只是“投机机会”,即股价迅速大幅下跌后的报复性反弹抑或是行业扶持政策的短暂推动。
这已与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太大关联,股价变动更多来自于资本市场对于平衡投资风格的选择。如果市场投资风格进行转换,市场仍将偏好于弹性较大的焦煤类企业,如潞安环能、冀中能源、永泰能源;尽管目前煤炭股不存在任何防御性,但从相对收益的角度来说,低估值的兰花科创、中煤能源、中国神华和露天煤业从长期来看维持盈利的可能性更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海外煤炭价格下降,持续冲击国内市场;环保压力增大,下游耗煤企业大规模关停影响整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