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钢铁业低迷:亏损企业常年不倒

钢铁业低迷:亏损企业常年不倒

    近期有约20家上市钢铁公司发布中期财务报告。虽然主业经营仍然低迷,但多数钢铁公司还是实现了盈利或减亏。业绩好转背后,政府补贴立了大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钢铁产能越控制越过剩的原因。
    主业低迷巨额补贴来助阵
    从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业的经营形势依然萎靡。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上半年钢铁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13%,处在工业最低水平。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两吨加起来赚的钱不够买一支冰棍。
    在总体低迷的背景下,不少上市钢铁公司的财报显露好转迹象。如武钢上半年盈利4.6亿元,同比增长241%。鞍钢上半年预计盈利7.02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9.76亿元。马钢虽然亏损3.33亿元,但同比减亏15.6亿元。
    钢厂盈利增长或大幅减亏,有去年基数较低或原料价格下降的原因。但查阅报告可发现,政府补贴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凌钢股份今年上半年累计获得各类政府补贴约3.8亿元,帮助公司实现盈利3693万元,而去年同期亏损2.3亿元。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经营困难,政府给钢厂补贴的现象不在少数。“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去年约30家上市钢铁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在45亿元左右。”冶金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说。如果扣除这些补贴,不少钢铁公司早已亏损,或者连续亏损。
    “其实有些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给钢厂补贴力不从心。补贴资金到账后,钢厂拿去买地,钱兜了一圈又回到政府口袋,只能起到‘美化’公司报表的作用。”业内人士指出。
    钢贸危机波及钢厂
    6月以后,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反弹,累计涨幅超过300元/吨。宝钢等重点企业顺势上调钢材出厂价120元—250元/吨,钢铁业的经营形势有所好转。
    但仔细分析可发现,钢铁业的“警报”并没有解除。越来越明显的资金链风险,有可能成为企业出局的导火索。
    负债率逐年攀升。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钢厂总负债超过3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近70%,个别厂家甚至超过100%。随着银行系统对钢铁业的信贷渐趋谨慎,新增授信越来越难,一些资金周转不灵的企业随时有出局风险。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截至今年6月底,18家上市钢企的应收账款合计近200亿元,平均每家逾10亿元。“很多贸易商开承兑汇票向钢厂订货,厂家再拿着承兑汇票去银行贴现。由于部分贸易商在从事房地产、证券投资时被套,财务出了问题,钢厂去贴现可能提不出钱来。”分析师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应收账款可能变成坏账。
    信贷合同纠纷频现。山东钢铁的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发生重大诉讼案件9起,标的额共计2.34亿元,其中多半为与贸易商有关的厂商银合同纠纷。“不少贸易商订货缺钱,钢厂为其提供担保,帮助贸易商从银行获得贷款。随着钢贸危机蔓延、无力偿还贷款,贸易商遭到银行大面积起诉,钢厂也要负连带责任。”华泰证券研究员赵湘鄂指出,钢市的不利因素正从贸易商向钢厂传递。
    与其输血死撑不如完善退出
    事实上,钢铁业遭遇的种种挑战,在其他原材料行业也存在。选择何种方式应对,关系到中国式产能过剩能否化解的大课题。
    现在看来,不少地方政府还倾向于保企业,客观上也是保地方的GDP。刘海民总结有三大怪现状:产量能增不能减,生产线能开不能关,人员能进不能出。
    钢铁业资深研究人士分析说,其实产能过剩在别的行业、别的国家也存在,但都不会像中国钢铁业一样,利润率低到目前这种不可思议的程度。“究其原因,是很多本来就亏损的企业,在政府补贴支撑下,继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扭曲了整个市场秩序。个别企业不顾市场规律的死撑,让整个行业跟着吞苦果。”
    刘海民提出,要改变目前的格局,首先要严格行业准入条件和环保标准。对限期内不达标的企业,该退出的就退出。“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都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与其把钱花在补贴亏损企业身上,不如用来在企业退出时,做好职工的分流安置上,这也符合中央提的‘社会政策托底’精神。”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助力尼日利亚电力改革

上一篇:中钢协:8月中旬粗钢日产量小降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