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煤矿知识>通防各工种培训之防灭火封闭工培训材料

通防各工种培训之防灭火封闭工培训材料

通防各工种培训之防灭火封闭工培训材料 >

  防灭火封闭工培训材料

  目 录

  目 录 1

  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3

  第一节 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现状 3

  第二节 矿井火灾防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4

  第二章 矿井通风 6

  第一节 矿井空气 6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 10

  第三节 矿井通风设施 17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施施工及标准 20

  第三章 矿井主要自然灾害防治 28

  第一节 矿井瓦斯防治 28

  第二节 矿尘防治 33

  第三节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36

  第四章 矿井火灾及预防技术 41

  第一节 矿井火灾基础知识 41

  第二节 矿井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44

  第三节 煤炭自燃理论基础 46

  第四节 矿井外因火灾预防及灭火方法 48

  第五节 矿井内因火灾预防技术 51

  第五章 矿井火灾处理技术 57

  第一节 矿井火灾处理原则 57

  第二节 矿井常用灭火方法 58

  第三节 矿井火灾时期的通风 63

  第四节 防火墙的类型及位置选择 67

  第六章 防灭火设备 69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69

  第二节 制氮机 77

  第三节 红外测温仪 90

  第四节 温度传感器 96

  第五节 一氧化碳传感器 100

  第七章 淮北矿区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 106

  第一节 采掘工作面内因火灾预防措施 106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特殊时期火灾预防措施 112

  第八章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 118

  第一节 矿工自救与互救 118

  第二节 现场急救 120

  附一:《淮北矿业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规定》防治煤层自然发火部分 123

  附二:淮北矿业井下使用高分子材料管理办法(暂行) 130

  附三: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责任制 134

  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第一节 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现状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现状

  随着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总体煤矿事故呈现下降趋势。如全国百万吨死亡率2000年是6.096%,到2004年是3.681%,现在已控制在1%以下。但目前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

  煤层自然发火事故、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矿井突水事故是煤矿生产威胁主要突出的问题。事故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

  2、煤矿职业病状况日趋严重。

  据1996年统计,全国省属以上煤矿尘肺病患者高达17.5万人,占全国肺尘病总人数的40%以上,已累计死亡53722人,到1998年,煤矿尘肺病患者达1915万人,占全国肺尘病总人数的46.5%,加之现在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其数字应是十分惊人的。

  3、影响范围广泛

  我国煤矿伤亡事故严重,职业病危害较多,这一情况已在全国及至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这与我国的国家


> 制度和国际地位极不相称,给我们职工家属带来痛苦和灾害,所以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地下开采比例大,地质条件复杂

  我国煤矿大多属地下开采,且地质条件复杂。全国仅有70座露天煤矿,产量只占原煤总产量的3.3%,井下作业条件较差,开采技术复杂,又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危险,不安全因素较多。

  2、小煤矿过多,整体抗灾能力差

  我国小煤矿占的比例很大,而小煤矿装备差,生产系统不完善,管理落实,又采用原始的采煤方法,(采煤方法有:(1)爆破式采煤;(2)普通机械化采煤;(3)综合机械化采煤;(4)水力式采煤),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给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带来重大困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3、整体装备水平低,抗灾防灾能力差。

  我国国有重市点煤矿机械化程度虽已达到72%,但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较低,造成我国煤矿整体装备水平与国外煤矿有很大差距,这些都构成安全生产重大威胁,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

  4、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问题

  我国相当数量的煤矿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问题,人为因素,侥幸心理占主要因素。领导决策,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一些小煤矿,为了少数人的利益,不顾及矿工的死活,不在安全生产条件上投入,甚至连最基本的通风设备都没有就进行生产,以致重大事故不断发生。(只要产量,不为安全)

  第二节 矿井火灾防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矿井火灾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能源结构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几年,原煤产量快速增长,仅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就达到了35.2亿吨。在原煤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矿井火灾是煤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而煤炭自燃又是矿井火灾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中,有56%以上的矿井都存在自燃发火的危险,由煤炭自燃而引起的火灾占矿井火灾总数的90%以上。一旦矿井发生煤炭自燃,轻则影响生产,重则可能烧毁井下的全部生产设备及导致矿井的停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来,我国因在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发生煤自燃而封闭的工作面超过1000个,每个面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数千万元。最严重的后果也很可能引发重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导致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最近10年时间里,就多次发生了由于矿井煤炭自燃引发瓦斯爆炸的重特大事故,如2003年11月14日,江西某矿采煤工作面由于煤炭自燃引发特大瓦斯爆炸,死亡51人,等等。因此,煤炭自燃发火的危害及其防治越来越受到煤矿安全工作者的关注。

  二、矿井火灾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综采放顶煤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使煤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该方法冒落高度大、采空区遗留残煤多、漏风严重,使得矿井煤炭自燃发火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新疆、宁夏、内蒙等区还存在大面积的煤田火灾,每年烧损煤量1000~1360万吨,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煤炭自燃产生大量的SO2,H2s,CO和CO2气体,严重污染环境;煤田火灾还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使土壤沙漠化。

  此外,为防止瓦斯事故,我国的高瓦斯矿井都采用瓦斯抽放作为治理瓦斯的根本措施,但是在瓦斯抽放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抽放区域的漏风,因瓦斯抽放引起的煤炭自燃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

  第二章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是指连续不断地向矿井井下输送新鲜空气,供人员呼吸,稀释并排除有害气体和浮尘,改善井下气候条件的作业过程。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一节 矿井空气

  一、地面空气

  地面空气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地面大气,它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正常情况下干空气由下列几种成分组成:

  气体名称体积浓度:

  氮(N2)78.13%

  氧(O2)20.90%

  二氧化碳(CO2)0.03%

  氩(Ar)0.93%

  其它0.01%

  二、井下空气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因发生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使其成份和浓度发生改变。

  1、物理变化:

  气体混入:煤层中含有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这些气体便混入井下空气中。

  固体混入:井下各作业环节所产生的岩、煤尘和其它微小杂尘混入井下空气中。

  气象变化:由于井下温度、气压和湿度的变化引起井下空气的体积和浓


> 度变化。

  2、化学变化:

  井下一切物质的缓慢氧化、爆破工作、火区氧化等这些变化均对井下空气产生影响。

  经过上述的物理、化学变化井下空气同地面空气相比较发生了较大变化,成分增多、浓度发生变化、氧浓度相对减少。井下空气的成分种类共有:O2、N2、CH4、CO、CO2、H2S、SO2、H2、NH3、NO2、水蒸气和浮尘十二种。但由于各矿条件不同,各矿的井下空气成分种类和浓度都不相同。

  3、井下空气的主要成分:

  (1)氧(O2)氧气的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是1.11,其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和所有的气体相化合,氧能助燃,氧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氧气人就不能生存。氧气对人影响见下表:

  氧的浓度 %人体的症状反应

  17静止状态无影响,工作时引起喘息、呼吸困难、心跳。

  10--12失去知觉、对人的生命有严重威胁。

  9以下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

  (2)氮(N2)氮气的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是0.97,不助燃、不能维持呼吸。在正常情况下,氮对人体无害,当空气中含氮量过多时,就会降低氧气含量,可以因缺氧而使人窒息。

  井下来源:坑木等有机物质的腐烂会产生氮气,炸药爆炸也会产生氮气、煤和岩石的裂缝内还会涌出氮气。

  (3)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性质:是一种无色、略带酸味的惰性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是1.52,易溶于水、不助燃、不能维持呼吸,略带毒性,对眼、喉咙和鼻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井下来源:煤和坑木等物质的氧化、煤体和围岩中涌出、爆破工作,瓦斯和煤尘爆炸、人体呼吸等。

  三、井下空气的主要有害气体及其防治措施

  (一)井下空气的主要有害气体

  井下空气由于受矿井生产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影响,使井下空气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CO)

  (1)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0.97,微溶于水。在一般温度与压力下,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浓度达到13%~17%时遇火能引起爆炸。

  一氧化碳之所以毒性很强是因为它对人体内血红球所含的血色素的亲和力比氧大250~300倍。因此,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就阻碍了氧和血色素的正常结合,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缺氧,引起窒息和中毒死亡。

  (2)一氧化碳的浓度与中毒程度的关系:

  CO浓度/%主要征状

  0.022~3小时内可能会引起轻微头痛

  0.0840分钟内出现头痛,晕眩和恶心。2小时内发生体温和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出冷汗,可能出现昏迷。

  0.325~10分钟内出现头痛,晕眩。半小时内可能出现昏迷并有死亡危险。

  1.28几分钟内出现昏迷死亡。

  (3)井下一氧化碳地来源:

  ①井下火灾、煤层自燃。

  ②沼气与煤层爆炸。

  ③爆破工作。

  2、硫化氢气体(H2S)

  (1)性质: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微甜,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1.19,溶于水,能燃烧,当浓度达4.3%~46%时还具有爆炸性。

  (2)井下来源:

  ①坑木腐烂。

  ②含硫矿物(如:黄铁矿、石膏等)遇水分解。

  ③从采空区废旧巷道涌出或煤围岩中放出。

  ④爆破工作产生。

  3、二氧化硫(SO2)

  (1)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硫黄燃烧味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2.2,易溶于水。它对眼睛和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

  (2)井下来源:

  ①含硫矿物的自燃或缓慢氧化。

  ②从煤围岩中放出。

  ③在硫矿物中爆破生成。

  4、二氧化氮(NO2)

  (1) 性质:二氧化氮为红褐色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1.57,极易溶于水,对眼睛鼻腔、呼吸道及肺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二氧化氮与水结合生成硝酸,因此对肺部组织起腐蚀破坏作用,可以引起肺部浮肿。

  (3)井下来源: 主要是放炮产生。

  5、氨气(NH3)

  (1)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浓烈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596,易溶于水,空气中浓度达到30%时有爆炸危险。氨气对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喉头水肿。

  (2)氨气的主要来源是:爆破工作;煤岩层中涌出、用水灭火等。

  6、氢气(H2)

  (1)性质:氢气无色、无味、无毒,相对密度为0.07。氢气能燃烧,其点燃温度比甲烷低100~200℃,当 空气中氢气浓度为4%~74%时有爆炸危险。

  (2)空气中氢气的主要来源是:井下蓄电池充电时放出氢气;有些中等变质的煤层中也有氢气涌出。

  7、《煤矿安全规程》对有害气体规定:

  有害气体名称符号最高容许浓度(%)

  一氧化碳 CO0.0024

  二氧化氮 NO20.00025

  二氧化硫SO20.0005

  硫化氢H2S0.0006

  氨气NH30.004

  (二)防治有害气体的措施:

  1、加强通风。适当增加风量,把这些有害气体排出或冲淡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浓度以下,是常用也是有效防止井下有害气体危害的最根本的措施。

  2、加强检查,使用各种先进检测设备加强现场检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如果某种有害气体的含量较大可采取抽放措施,如瓦斯抽放。

  4、井下通风不良的地区或不通风的旧巷道内积聚大量的有害气体。故在这些旧巷口要设栅栏,挂警标,防止他人误入。如果必须进入,需要详细检查各种有害气体方可进入。

  5、若有人由于缺氧窒息或呼吸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时立即将中毒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巷道或地面并进行人工呼吸(NO2、H2S中毒除外)施行急救。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与井下各作业地点相联系,对矿井通风安全状况具有全局性影响,是搞好矿井通风防尘的基础工程。无论新设计的矿井或生产矿井,都应把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系统,作为搞好安全生产,保护矿工安全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矿井


> 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除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通风构筑物)的总称。

  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1)每个矿井至少有二个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井下每个水平到上一水平和每个采区至少有二个出口,并和通向地面的出口相连通。

  (2)进风井口要避免污风尘土、炼焦气体、矸石、燃烧气体等进入,出风井的设置地点必须在稳定的地质层且便于防洪的位置。

  (3)箕斗井一般不作为进风井或回风井,皮带斜井部的兼作回风井,如果斜井的风速不超过4m/s,有可靠的降尘措施,保证粉尘浓度符合卫生标准,皮带斜巷可兼作进风井。

  (4)所有矿井都要采用机械通风,主通风机必须安装在地面。

  (5)不宜把两个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合并为一个通风系统,若有几个出风井,则自采区流动到各个出风井的风流需要保证独立;各工作面的回风进入采区回风道之前,各工作面的回风在进入回风水平之前都不能任意贯通;下水平的回风风流和上水平的进风风流必须严格隔开。在条件允许时,要尽量使进风井风量早分开。

  (6)采用多台主通风机通风时,为了保证联合运转的稳定性,主进风道的断面不宜过小,尽可能减少公共风路、风阻。

  (7)要充分注意降低通风费用,尽可能少用通风构筑物,同时重视降低基建费用。

  (8)要符合采区通风和掘进通风的若干要求,要满足防止瓦斯、火、煤尘和水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特殊要求。

  2、矿井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是指矿井进风井和回风井的布置方式。根据进风井和出风井在井田内的相互位置关系,矿井通风方式可分为3种类型,即中央并式、对角式和混合式。

  (1)中央式通风

  中央式通风是指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出风井位于井田中央或井田上部边界走向中部的通风方式。根据出风井沿煤层倾斜方向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2种。

  中央并列式:出风井与进风井大致并列于井田中央,通风机设在出风井口(包括有中央风井或利用主井回风)。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大,走向不长(一般小于4公里),投产初期暂未设置边界安全出口,且自然发火并不严重的矿井。

  其优缺点是:

  ①初期投资较少,采区生产集中,便于管理;

  ②节省风井工业场地,占地少,比在井田内打边界风井压煤少;

  ③进出风井之间漏风较大,风路较长,阻力较大;

  ④工业场地有噪音影响。

  如下图所示:

  

?

  中央边界式:通风井与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沿井倾斜方向有一段距离,其井底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通风机设在出风井口。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小,走向长度不大的矿井。

  其优缺点是:

  ①比中央并列式安全性好;

  ②矿井通风阻力较小,内部漏风少,利于对瓦斯、自然发火的管理;

  ③工业场地没有噪音影响;多一个风井场地,压煤较多。

  如下图所示:

  

?

  (2)对角式通风


>

  对角式通风是指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出风井分别位于井田上部边界沿走向两翼上的通风方式。根据出风井沿走向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翼对角式和分区对角式2种。

  两翼对角式: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出风井位于井田沿走向的两翼边界附近或两翼边界采区中央的通风方式。一般适用于煤层走向长,井田面积大,产量较大的矿井。

  其缺点与中央并列式相反,比中央并列式安全性要好,但初期投资大,建井期较长。对于瓦斯喷出或有煤和瓦斯突出的矿井,应采用对角式的通风系统。

  如下图所示:

  分区对角式: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在每一个采区的上部边界各开掘一个风井回风的通风方式。

  

?

  (3)混合式通风

  混合式通风是指中央式和对角式混合布置的通风方式。其混合方式有: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边界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

  技术、安全性比较:中央并列式通风,可以很快形成中央区的回风系统,后期视情况建立东风井,加大风量稀释瓦斯,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矿井的通风和抗灾能力,但是本矿地表很厚,凿井比较困难,代价高昂。

  两翼对角式通风,形成中央区的回风系统要慢一些,但是多一个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性更好,发生事故时两翼不受影响,便于通风。

  中央边界式通风,通风阻力小,内部漏风小,利于瓦斯、自然发火管理,初期投资稍大。

  3、矿井通风方法

  矿井通风方法一般按通风动力不同有两种:一是不安装风机靠空气自然流动这种通风方法叫自然通风,二是在井口按装风机强迫空气按照人的要求而流动这种通风方法叫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方法要受到矿井位置的自然条件高度和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风量和风流方向极不稳定,不能满足我们矿井通风的需要。因此,《规程》第121条规定: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对井下进行通风。主要通风机是供给井下风量的唯一风源,所以要严格要求,首先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在地面。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是指矿井主要通风机对矿井风流产生通风压力的工作方法,有抽出式、压入式和抽压混合式3种。

  (1)压入式:就是将风机安装在进风井口附近,在风机的作用下,风流由进风井压入,风流经过各用风地点后由出风井排出地面。这种通风方法叫压人式通风;

  (2)抽出式:就是将风机安装在出风井口附近,风机工作时将污浊风流抽出地面,新鲜风流则由进风井流人并流经各用风地点。这种


> 通风方法叫抽出式通风。

  

?

  (3)压抽混合式通风

  压抽混合式通风是指在进风井口安设通风机作压入式通风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的同时,在出风口安设通风机作抽出式通风从井下抽出污浊空气的通风方式。这种通风方法虽然矿井内部漏风小,能产生较大的通风压力以适应大阻力矿井的需要,但因所需通风设施多,特别是通风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所以一般很少使用。

  我国绝大多数矿井都采用抽出式通风。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见下表。

  

?

  二、采区通风

  采区通风系统是指矿井主要进风进入采区,流经有关巷道,清洗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后,沿采区回风巷排至矿井主要回风巷的整个通风网络。

  采区通风系统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采区内的风量分配,发生事故时的风流控制,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而且影响到全矿的通风质量和安全状况。

  1、采区通风系统要求

  采区通风系统要求如下:

  (1)采区必须有独立的回风巷道,必须实行分区通风。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

  (2)采掘工作面、硐室都应实行独立通风;

  (3)按瓦斯、二氧化碳、气候条件和工业卫生的要求,合理配风;

  (4)确保通风阻力小,通风能力大,风流畅通;

  (5)有利于采空区瓦斯的合理排放及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

  (6)有较强的抗灾和防灾能力。

  2、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

  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主要有四种,见下表,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如下:

  

?

  3、回采工作面回风方向

  回采工作面上行通风和下行通风的比较见下表:

  

?

  三、局部通风系统

  1.局部通风方法

  井下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法。按通风动力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局部通风机


> 通风、矿井全风压通风和引射器通风,其中以局部通风机通风最为常用。

  (1)局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的常用通风方式有压入式、抽出式、压抽混合式。 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及其附属装置安装在距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进风侧,将新鲜风流经风筒输送到掘进工作面,污风沿掘进巷道排出。

  抽出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回风侧。新鲜风流沿巷道流入,污风通过风筒由局部通风机抽出。

  混合式通风:混合式通风是压入式和抽出式两种通风方式的联合运用,其中压入式向工作面供新鲜风流,抽出式从工作面抽出污风,其布置方式取决于掘进工作面空气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掘进、装载机的位置。

  (2)矿井全风压通风。全风压通风是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风压,借助导风设施把新鲜空气引入掘进工作面。其通风量取决于可利用的风压和风路风阻。

  (3)引射器通风。利用引射器产生的通风负压,通过风筒导风的通风方法称为引射器通风。引射器通风一般都采用压入式。

  2.局部通风的安全管理规定

  (1)瓦斯喷出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的掘进通风方式必须采用压入式;

  (2)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

  (3)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应采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

  (4)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l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5)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第三节 矿井通风设施

  通风设施是指为保证进入矿井的风量能按生产的需要定向、定量地流向用风地点而在通风网络中设置的用以引导、隔断和控制风流的设施,也称通风构筑物。

  一、


> 通风设施的重要性

  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采用安全、经济、有效的通风方法,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调节井下气候条件,以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证井下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而为了保证风流按拟定的线路流动,使各个通风地点得到所需风量,就必须在某些巷道中设置相应的通风设施,对风流进行控制。而通风设施的位置选择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会造成大量漏风或风流短路,破坏通风的稳定性,威胁到矿井的生产安全,所以,更好的构建和维护通风设施是保证通风系统稳定的前提基础,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

  二、通风设施的种类

  矿井内的通风设施,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隔断风流的设施,如井口密闭门、风门、密闭墙,这类通风设施要求结构严密、坚固、漏风小;二是通过风流的设施,如风硐、反风设施、风桥等,这类通风设施要求其阻力小、漏风少;三是调节风流的设施,如调节风窗。

  1、风门

  风门是在不允许风流通过,但需要行车或行人的巷道内设置的一种控制风流的设施,即隔断风流的门。

  风门墙垛可用砖、石、木料和水泥构筑。风门按其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风门和自动风门。

  2、风桥

  风桥是将两股平面交叉的新、污风流隔成立体交叉的一种通风设施,污风从桥上通过,新鲜风流从桥下通过。风桥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绕道式风桥、混泥土风桥、铁筒风桥。

  3、挡风墙

  挡风墙是不允许风流通过,也不允许人通过的巷道,如进风与回风大巷之间的联络巷道,都必须要设置挡风墙,将风流截断。

  4、密闭墙

  密闭墙是不允许风流通过,也不允许人通过的巷道,如采空区、旧巷、火区都必须要设置密闭墙,将风流截断。密闭墙按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临时密闭墙和永久密闭墙。

  5、反风设施

  反风设施是使井下风流反向的一种设施,以防进风系统发生灾害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进入作业区,有时为了救护工作,就需要反风。

  6、风硐

  风硐是连接风机和井筒的一条巷道,通过风量较大,内外压差较大。

  7、调节风窗

  调节风窗是用来调节风量大小的一种设施。

  三、通风设施漏风的产生及危害

  1、漏风产生的原因。矿井通风系统中,进入井巷的风流未达到使用地点之前就沿途漏出或漏入的现象统称为漏风。漏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井下通风设施构筑质量差、维护不及时,导致大量漏风。

  2、漏风的危害。井下通风设施漏风严重,一是会使工作地点有效风量减小,造成瓦斯积聚,煤尘不能被带走,气温升高,形成不良的气候条件;不仅使生产效益降低,而且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二是漏风大,必然会使通风系统复杂化,因而能使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增加风量调节的困难。三是通风设施漏风太大的话,会使风流短路。

  四、防止通风设施大量漏风的措施

  1、因通风系统的进回风巷位置和网路,决定了通风设施的位置、数量及其所受的压力差和漏风条件,因此,要合理的选择通风系统。

  2、通风设施安设的位置、类型及质量都要慎重考虑,通风设施不应安设在有裂隙的地点,在风压大的巷道,应该采用质量较高的设施。

  3、风门是矿井数量较多的通风设施,在井下漏风中,风门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故要加强风门的管理,经常检查和及时维护,以免造成风流短路。

  4、风桥漏风往往很严重,一般用石块构筑的风桥漏风量可达60-100m3/min,风桥不严密就会破坏矿井的正常通风,因此在设计通风系统时,要尽量少用风桥,必要的风桥要修筑严密,断面尽量


> 大些,并加强检查和维修;有条件最好使用绕道式风桥。

  5、挡风墙漏风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漏风不大,因此往往使人麻痹大意,对它忽视检查,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应该加强检查和维护。

  6、爱护井下通风设施,不得随意损坏,随便移动和拆除。

  7、每次通过风门后,一定要随手把风门关好,切不可把邻近的两道风门同时打开,否则,将会造成风流短路,使工作地点得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并造成瓦斯聚集超限;所以,风门一定要开一道、关一道,不能同时打开。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施施工及标准

  一、风门

  (一)施工工序

  1、材料准备

  根据通风设施所处巷道位置及巷道压力等,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如:料石、砖、混泥土浇筑等),并量出巷道断面积,按照巷道断面算出所需用料。

  2、材料运输

  利用矿车运料时,要听从绞车司机及把钩工的指挥,斜巷卸料时要用挡梁及道木搭设的“十字架”掩住矿车,平巷卸料时要用掩车木掩住矿车,并且作业时做好自主保安及互保联保,防止碰手碰脚事故发生。所卸物料要在现场码放整齐牢固,不得影响行人行车。

  3、施工操作

  (1)位置选择

  ①巷道成形、支护良好,无片帮、冒顶、裂隙现象。

  ②避免建在双道、弯道、道岔、斜坡(大于10°经验判断)上。

  ③一组风门不少于2道,行车风门间距不少于一列车长度,一般不少于12米,行人风门间距不少于5米。

  满足上述各项条件后,尽量选择在能支起框的较小断面处(节省人力物力)

  (2)门框固定

  ①组框(门框运到施工地点后,将门框与门梁组装起来,做到门框与门梁互成直角)

  操作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横梁量取60cm,竖框量取80cm,将两点用斜撑连起来为100cm,则即为直角,并固定牢。

  ②调整门框倾斜角支框:

  为保证风门能自动关闭,门框安装必须有一定倾斜度,将门框组好后,在门梁一角钉一重垂线,由2~3人将门框扶起:

  i垂直道轨在地板上划一直线,门框后底角在直线上。

  ii调整门框使两门框距两道轨距离相等。

  iii校正门梁是否水平(查看重垂线是否与门框平行)。

  iv调门框倾斜角:确定门梁水平后,由2人将门框向风流方向倾斜85°左右。

  ③固定门框

  倾斜一侧打斜撑,用斜撑支住

  (3)砌墙体

  ①单向门:确定墙体下部厚度,迎风侧与门框平行,间距25cm,背风侧上部宽度25cm,下部距框底角63cm。

  双向门:门梁间距10cm,门框底角间距55cm

  ②平铺一层料石固定门框,高度不高于轨道上平面,料石成一体,门框下面不铺料石。

  ③放线:为保证施工时墙体表面平整,必须吊线施工。

  ④做到竖缝错开,横缝水平,墙角成一线,排列整齐,灰缝饱满,均匀一致,灰口逐层用沙灰填实。

  ⑤风门两边墙垛施工要平行进行,各压门框3~5cm,把门框牢固地嵌入墙垛内。

  ⑥风、水管路及电缆孔高度根据现场情况而定,砌墙时预先留出位置,待墙体勾缝时再埋设电缆孔并固定住。电缆孔口用灰沙封堵住。将加工好的铁风筒一体砌入风门墙内,铁风筒在风门墙内的位置应根据巷道情况而定,尽量在门梁上方。

  ⑦门垛砌至将要平口时,横梁两边墙体各加搁木道轨,要求长度超过门垛两边各10cm,轨道高出门横梁3~5cm。调节窗两边墙体用料石垒直,勾缝或抹面,上方用木板铺平。如果有风筒过风门,需预留铁风筒,周围要封堵严密。

  ⑧两道轨与门横梁铺设木板,用沙浆压实之后砌墙至巷道顶帮、接实。砌门槛与门框成一体,沙灰碓实、抹平,与道轨同一高度,道轨处留缝。风门下的水沟外要加挡风皮子,尺寸视现场情况而定。

  ⑨风门及密闭墙体砌好后,用细灰沙浆将墙面抹平,周边抹不小于10cm的裙边,做到墙体不漏风。

  ⑩风门墙水泥沙浆凝固后,方可挂风门扇。

  (4)挂门

  ①组装风门:风门板运到现场后,根据风门板编号顺序将风门扇排列起来,用门带将门扇固定,上紧螺丝。

  ②钻眼:

  i根据上门带距风门上沿距离,确定第一个钻眼距门梁距离

  ii根据门扇与门框配合宽度,确定第一个钻眼位置。

  iii将钻孔垂直打入门框内。

  iv根据两的距离确定第二个钻眼的位置,上下钻眼要在同一条垂线上。(防止风门吊角)

  ③安装门轴

  将门轴带螺纹的一端从迎风侧打入门框上钻好的孔内,并打正装牢,用螺丝紧固。

  ④安装风门时,将门带上的圆孔套入门框的轴上,门扇周边用风筒布包边10cm,使门扇与门框四周接触严密不透光。

  ⑤风门板下部用皮带钉挡风帘,挡风帘与底槛接触距离不超过1.5cm

  ⑥挂门完毕后刷漆,并吊挂风门管理牌板。

  4、施工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期间要有专人观察巷道内的行车情况,车辆通过时施工人员要停止作业,站到安全地点。

  (2)当墙体施工到1米时要搭脚手架施工,脚手架要支设牢固,登高作业必须佩戴保险带。

  (3)坚持好敲帮问顶制度,处理掉危岩后方可作业。

  (4)作业时要做好自主保安和互保联保,防止碰手碰脚等意外事故发生。

  (二)风门施工标准

  1、风门厚度不小于50mm,风门角铁不小于60×60mm。

  2、过车风门:宽、1.62m~1.75m,高1.80m。

  过架风门:宽、1.62m~1.75m,高2.20m。

  中号风门:宽、1.30m 1.40m,高1.75m。

  3、风门以正反向安设,设置把手,把手长度25#U卡。

  4、风门闭锁在门头梁以下350mm。

  5、电缆孔随电缆布置安设,采用4、2寸割开的钢管包扎,墙体两端各露出50mm,并预留有不少于两个备用电缆孔,所有电缆孔用黄泥封实。

  6、风门框底部深入岩体不少于200mm,门头梁使用11#工字钢。

  7、风门墙周边要有不少于200mm的裙边。

  8、风门要包边沿口,有衬垫,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

  9、风门墙使用瓦石进行施工,墙体厚度不小于0.5m,做到灰浆饱满,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

  10、墙体平整,1m2凸凹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和空缝。

  11、墙体周边要进行掏槽,见硬顶、硬帮,做到与煤岩接实(锚喷巷道可以不进行掏槽)。

  12、风门一组至少两道,且过车风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行人风门间距不小于5m,能实现自动关闭,并安装好闭锁。

  13、)风门墙要喷涂适当安全标语。风门油漆为绿色,风门墙油漆为红色,墙体周围油漆黄色线条,挂责任牌板,编号管理。

  14、过车门必须在拉手侧安装木制防撞衬垫,另一侧安装防撞杆,防撞杆的具体规格、材料另行设计,漆为红白相间。

  15、矿井和采区主要进回风巷道中的主要风门及主要过车风门必须安装风门语音报警装置。

  

?


>

?

  二、密闭墙

  (一)施工工序

  1、材料准备

  根据通风设施所处巷道位置及巷道压力等,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如:料石、砖、混泥土浇筑等),并量出巷道断面积,按照巷道断面算出所需用料。

  2、材料运输

  利用矿车运料时,要听从绞车司机及把钩工的指挥,斜巷卸料时要用挡梁及道木搭设的“十字架”掩住矿车,平巷卸料时要用掩车木掩住矿车,并且作业时做好自主保安及互保联保,防止碰手碰脚事故发生。所卸物料要在现场码放整齐牢固,不得影响行人行车。

  3、施工操作

  (1)位置选择

  ①巷道成形、支护良好,无片帮、冒顶、裂隙现象。

  ②密闭墙距巷道门口不得超过6米,超过3米须在门口设栅栏。

  (2)砌墙体

  ①放线:为保证施工时墙体表面平整,必须吊线施工。

  ②做到竖缝错开,横缝水平,墙角成一线,排列整齐,灰缝饱满,均匀一致,灰口逐层用沙灰填实。

  (3)密闭墙按照标准留设观察孔、措施孔及放水孔。封闭后,将三孔封堵。

  (4)密闭墙体砌好后,用细灰沙浆将墙面,周边抹不小于10cm的裙边,做到墙体不漏风。

  (5)封闭墙体施工结束后,对墙体及墙前巷道进行喷浆。

  (6)密闭墙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设置栅栏,揭示警标,配齐说明牌板、检查牌板及检查箱。

  4、施工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期间要有专人观察巷道内的行车情况,车辆通过时施工人员要停止作业,站到安全地点。

  (2)当墙体施工到1米时要搭脚手架施工,脚手架要支设牢固,登高作业必须佩戴保险带。

  (3)坚持好敲帮问顶制度,处理掉危岩后方可作业。

  (4)作业时要做好自主保安和互保联保,防止碰手碰脚等意外事故发生。

  (5)在施工密闭时,在作业地点上方要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瓦斯超限严禁作业。

  (二)密闭墙施工标准

  1、密闭墙使用瓦石进行施工,墙体厚度不小于0.5m,做到灰浆饱满,严密不漏风。

  2、墙体平整,1m2凸凹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和空缝。

  3、墙体周边要进行掏槽,见硬顶、硬帮,做到与煤岩接实(全岩及锚喷巷道可以不进行掏槽),墙体周边留有不少于0.2m的裙边。

  4、墙体设置反水孔,安设位置在墙体底部左下角距底距帮为300mm。

  5、密闭墙安设观测孔、措施孔,措施孔,观测孔墙体中心,孔口要封堵严密。

  

(三)挡风墙

?

  (一)施工工序

  1、材料准备

  根据通风设施所处巷道位置及巷道压力等,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如:料石、砖、混泥土浇筑等),并量出巷道断面积,按照巷道断面算出所需用料。

  2、材料运输

  利用矿车运料时,要听从绞车司机及把钩工的指挥,斜巷卸料时要用挡梁及道木搭设的“十字架”掩住矿车,平巷卸料时要用掩车木掩住矿车,并且作业时做好自主保安及互保联保,防止碰手碰脚事故发生。所卸物料要在现场码放整齐牢固,不得影响行人行车。

  3、施工操作

  (1)位置选择

  巷道成形、支护良好,无片帮、冒顶、裂隙现。

  (3)砌墙体

  ①放线:为保证施工时墙体表面平整,必须吊线施工。

  ②做到竖缝错开,横缝水平,墙角成一线,排列整齐,灰缝饱满,均匀一致,灰口逐层用沙灰填实。

  ③风、水管路孔高度根据现场情况而定,砌墙时预先留出位置。

  ④调节窗两边墙体用料石垒直,勾缝或抹面,上方用木板铺平。

  ⑤挡风墙下的水沟外要加挡风皮子,尺寸视现场情况而定。

  ⑥挡风墙体砌好后,用细灰沙浆将墙面抹平,周边抹不小于10cm的裙边,做到墙体不漏风。

  4、施工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期间要有专人观察巷道内的行车情况,车辆通过时施工人员要停止作业,站到安全地点。

  (2)当墙体施工到1米时要搭脚手架施工,脚手架要支设牢固,登高作业必须佩戴保险带。

  (3)坚持好敲帮问顶制度,处理掉危岩后方可作业。

  (4)作业时要做好自主保安和互保联保,防止碰手碰脚等意外事故发生。

  (二)挡风墙施工标准:

  1、挡风墙使用瓦石进行施工,墙体厚度不小于0.5m,做到灰浆饱满,严密不漏风。

  2、墙体平整,1m2凸凹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和空缝。

  3、墙体周边要进行掏槽,见硬顶、硬帮,做到与煤岩接实(岩石和锚喷巷道可以不进行掏槽),墙体周边留有不少于0.2m的裙边。

  4、挡风墙设置调节窗400×300mm,使用木插板。调节风窗的调节位置要安设在正上方,并能够推拉自如。

  5、墙体设置反水孔,安设位置在墙体底部左下角距底距帮为300mm。

  

?

  第三章 矿井主要自然灾害防治

  第一节 矿井瓦斯防治

  矿井瓦斯是指煤矿井下从煤、岩层中涌出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独指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风速较低时,瓦斯会积聚在巷道顶部及冒顶处上部,因此,必须加强这些地方瓦斯的检查和处理。瓦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即在一定的瓦斯压力和地压力共同作用下,瓦斯能从煤岩体中向采掘空间涌出,甚至喷出或突出。

  一、矿井瓦斯的危害

  矿井瓦斯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较高时,会相对地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使人窒息死亡。

  2、瓦斯爆炸后产生高温,即爆炸产生的热量迅速加热周围空气,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850℃以上;瓦斯爆炸后产生高压,即周围气体温度急剧升高时,就必然引起气体压力的突然增大,一般爆炸后的压力可以达到爆炸前的9倍;瓦斯爆炸后产生正向及反向冲击,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巷道破坏;瓦斯爆炸后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人中毒而亡;瓦斯爆炸要消耗大量氧气,使爆炸现场氧气浓度急剧下降,使人窒息而亡。

  3、某些地区煤(岩)体内的瓦斯量较大时,瓦斯会因采掘活动的影响而以突然的、猛烈的形式被释放出来,同时带出大


> 量的煤(岩),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或巷道的破坏。

  二、矿井瓦斯涌出及瓦斯等级

  1、瓦斯涌出的概念

  矿井在生产或建设过,煤体受到破坏,贮存在煤体内的部分瓦斯就会离开煤体而涌入采掘空间,这种现象叫做瓦斯涌出。

  2、瓦斯涌出的形式

  (1)普通涌出。瓦斯沿着煤、岩体内的微细空隙缓缓地、连续地涌向采掘空间的现象,称为矿井瓦斯的普通涌出。

  (2)特殊涌出。如果煤岩层中含有大量瓦斯,采掘工作进入这些地段时,这些瓦斯就会在极端内,突然大量地涌出,可能还伴有碎煤或岩块,这种现象叫特殊涌出。它包括瓦斯喷出及煤与瓦斯突出。

  3、瓦斯涌出量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涌进巷道的瓦斯量。表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方法有两种。

  (1)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涌进采掘巷道的瓦斯量,称为绝对瓦斯涌出量。用m3/min或m3/d表示。

  (2)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用m3/t表示。

  4、影响瓦斯涌出的因素。

  (1)开采规模。开采范围越大,瓦斯涌出量越大。

  (2)开采深度。开采深度越深,瓦斯涌出量越大。

  (3)煤层瓦斯含量。它是影响瓦斯涌出量的决定因素,瓦斯含量越高,其涌出量就越大。

  (4)地面大气压力的变化。地面大气压力增大,矿井瓦斯涌出量减少;相反,则瓦斯涌出量增大。

  (5)生产工艺。打眼、放炮、落煤时,瓦斯涌出量增加;其余时间瓦斯涌出量减少。

  (6)矿井通风压力。抽出式通风的矿井,瓦斯涌出量大;压入式通风的矿井,瓦斯涌出量见小。

  (7)开采顺序、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空区管理以及开采层的地质构造都对瓦斯涌出量的影响较大。

  因此,可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5、矿井瓦斯等级的确定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划分的类型有:

  (1)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矿井各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3m3/min;矿井各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5m3/min。

  (2)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矿井任一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矿井任一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发生过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经鉴定具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岩)层的;依照有关规定有按照突出管理的煤层,但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突出危险性鉴定的。

  矿井按照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和瓦斯涌出的不同形式,划分成不同类型的瓦斯矿井,以便于矿井开采设计、便于矿井的安全管理、便于矿井设备的选择和资金投入。

  三、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三者缺一不可。

  1、瓦斯浓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在把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为5%—16%,5%为爆炸下限,16%为爆炸上限。

  瓦斯爆炸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可燃气体的混入,使瓦斯爆炸界限扩大。

  (2)惰性气体的混入,降低了氧浓度,使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和爆炸界限降低。

  (3)煤尘掺入可降低瓦斯爆炸下限。

  (4)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越大,爆炸界限范围越大。

  (5)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界限范围越大。

  2、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是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含量在7%—8%时,最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火温度降低;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3、氧气浓度

  当氧浓度低于12%时,混合气体中的瓦斯失去爆炸性。正确认识氧含量对瓦斯爆炸的作用,对密闭或启封火区及对封闭火区灭火时,判断火区内有无瓦斯爆炸性均有指导意义。

  四、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预防爆炸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氧浓度不能低于20%,因此,预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主要从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着手。

  1、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所谓瓦斯积聚是指瓦斯浓度超过2%,其体积超过0.5m3的现象。防止瓦斯积聚的方法有:

  (1)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的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通风。矿井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矿井通风现象,做到稳定、可靠、连续地向井下所有用风地点输送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以保证及时排除和冲淡矿井瓦斯和粉尘,使井下各处的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2)严格检查和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严格检查矿井的通风状况及瓦斯浓度的变化是瓦斯矿井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它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前提。为了防止漏检,除加强管理,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者的责任心之外,还必须应用现代化装备,采用先进的瓦斯自动检测报警装置。

  (3)及时处理积聚瓦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必须从采掘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这是矿井日常瓦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预防瓦斯爆炸的关键工作。

  生产中容易积聚瓦斯的地点有: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独头掘进工作面的巷道隅角、采煤机附近、顶板冒落的空洞内、停风的盲巷中、低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综采工作面放煤口及采空区边界处、发生瓦斯喷出的地点等。处理局部积聚瓦斯的方法主要:加大风速及风量、密闭隔离和抽放瓦斯三种。

  (4)抽放瓦斯。对于采用一般通风方法不能解决瓦斯超限的矿井或工作面,可以采用抽放瓦斯的方法,将瓦斯抽至地面加以储存利用或排除。

  2、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禁止一切非生产需要的火源下井;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热源严加管理;防止热源产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

  (1)加强明火管理。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严禁烟火进入井下;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或使用电炉;井下禁止打开矿灯外壳;井口房、瓦斯抽放站及通风机房周围20m内禁止使用明火;井下焊接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


> 事故预防方案,经批准后贯彻落实。

  (3)深入现场,掌握现场情况,调查和检查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事故各项工作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重大隐患,及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4)严格审批采掘作业规程,严把防灭火管理技术安全关。负责编制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安全措施,并负责各类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

  (5)负责绘制矿井避火灾事故系统图,负责审查各种牌板、报表、台帐、记录。

  (6)矿井工作面掘进、初采及收作期间事先编制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并上报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7)负责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预防技术管理工作,编制年、季、月的防火工作计划及总结。

  (8)熟悉矿井通风系统及各采掘工作面的风量情况,监督盲巷(栅栏、警标牌)检查情况,抓好防灭火管理质量工作开展情况。

  (9)收集整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资料,在区长的领导下,进行攻关活动,作好职工防火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10)参与编制矿井灾害预防计划。

  (11)负责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防灭火(副)队长岗位职责

  (1)熟悉掌握《煤矿安全规程》及防灭火质量各项工程标准和有关规定:在分管区长领导下,完成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任务,对分管范围的安全生产负责。

  (2)在分管区长的领导下,根据防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年、季、月度工作计划,带领全队职工,开展劳动竞赛,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完成各项任务。

  (3)严格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规程措施、做班前有布置,班后有落实。深入现场,掌握井下各高温点、火区、待封闭地点及施工现场情况,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4)经常对分管范围的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设置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加强灌浆工作的管理,经常组织检查灌浆管路、灌浆地点及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灌浆工作顺利进行。

  (6)负责组织推广应用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先进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7)积极组织本队职工参加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本队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增强职工的业务水平。

  通风区灌浆队队长岗位职责

  (1)熟悉《煤矿安全规程》,掌握搅拌机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在分管区长领导下,保质保量完成灌浆任务,对灌浆站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2)定期对灌浆站的黄土量、灌浆质量及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根据灌浆计划,备好充足的黄土,满足井下的灌浆需要,做好灌浆记录。

  (4)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灌浆站设备正常运转。

  (5)带领职工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安全思想意识。

  (6)认真做好灌浆站的防火,定期检查消除隐患。

  通风区封闭班长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规程》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有关内容和业务知识,熟知并掌握本工种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标准。

  (2)熟悉密闭设施质量标准,并按照质量标准要求组织施工各类相关设施。

  (3)协助防火队长,负责封闭各项工作,带领本班完成区、队交给的各项任务,保证工程质量。

  (4)深入现场,掌握井下各高温点、火区、待封闭地点及施工现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队长汇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5)带领全班人员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全班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朱立新强调:要开阔思路境界,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见实效、结硕果

上一篇:煤矿有计划停风(停电)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