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新疆煤炭 点亮“大开发”黎明

新疆煤炭 点亮“大开发”黎明

  记者和新疆的第一次触碰竟是由四个故事开始。记者是当故事听的,但据讲述人说,是百分百的真事。正是这几个故事,很快让记者从感知层面近距离了解了新疆,以及在这片土地上伴着西部大开发机遇迅速壮大起来的煤炭行业。

  四个“故事”

  折射出一个新疆

  故事一:2006年,在神华集团第一批开拓者进驻新疆时,在准东煤田的戈壁滩上,工人们下班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唯一的业余生活就是,大家三三两两去戈壁滩拣自己喜欢的石头。当时,每个人的床头都摆满了造型各异、材质不同的漂亮石头。有一天,一位职工晚饭后遛弯,竟然拣回一块硕大的玉石。此事传出去后,有内行人看过出价500万元要买,该职工断然拒绝。据说,如今,这块玉石已能卖到近千万元。

  故事点评:此故事说明了新疆资源富有。

  新疆自古就是块宝地,埋的是乌金,流的是石油……连荒凉的戈壁滩上都能拣到玉石,难怪疆外众多煤企纷纷“磨剑天山下,戈壁论英雄”。

  故事二:几年前,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尽兴游玩后重又辗转几日乘坐多种交通工具回到家乡。同样没走出过新疆的乡亲问他:“北京好吗?”他的回答是:“好是好,北京就是太偏僻了。”

  故事点评:此故事说明了新疆交通闭塞。

  新疆位于我国的最西部,总长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占了我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土地面积约占我国的六分之一。然而,土地的广阔、交通的不便、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成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区。

  故事三:一名云南籍煤矿职工,2007年刚到新疆伊犁创业时,在矿附近的空地上种了一大片玫瑰,被大家视为矿上唯一的“浪漫基地”,火红的玫瑰花调剂了大家的心情,也点缀了职工们的生活。可好景不长,不到2年时间,大量的煤炭被挖出来了,可同是这块土地上,玫瑰花却再也无法盛开了……

  故事点评:此故事说明了新疆生态脆弱。

  资源开采给生态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和不可修复的。新疆地处干旱区多荒漠,由于远离海洋,高山阻挡,降水稀少导致水资源缺乏,气候干旱,森林植被覆盖率低,风沙活动频繁,生态脆弱,承载力极低。

  故事四:2011年底,在乌鲁木齐召开的一个来自各个行业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别的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见面纷纷握手寒暄,而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则独具特色,当他们的手握在一起,相互间的第一句“温馨问候”竟然是:“怎么样?今年亏了多少?挺得住吗?”

  故事点评:此故事说明了在新疆创业艰辛。

  在新疆,“乌金卖出砂石价”,这一怪现象近2年严重困扰着进疆“淘金”的煤炭企业。今年,全国煤炭市场形势不好,使新疆本来就很低的煤炭价格“雪上加霜”,个别地方的原煤甚至每吨只卖到了60多元,远低于吨煤生产成本,许多煤炭生产企业亏损严重。又到年底,煤卖不出去,生产计划指标完不成,让许多煤炭企业的“老总”苦不堪言。

  新疆有太多让人骄傲的理由,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2.19万亿吨,约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以上。“十二五”时期,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定位已由适度开发的自给区和战略能源储备区转变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

  神奇的“新疆速度”

  新疆的煤炭工业发展速度令人咂舌,用“飞速”一词来概括似乎再恰当不过了。

  刚到新疆,记者就了解到这样的一组有关全疆煤炭产量的数据:从1951年的年产量54万吨增长到1000万吨用了30年;从年产量1000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用了20年;从年产量3000万吨增长到5000万吨用了6年;而从年产量5000万吨增长到1亿吨仅用了3年。年产量达到1亿吨,这还是2010年的数字,记者了解到,2011年,新疆的煤炭产量是1.22亿吨,今年,预计全年煤炭产量为1.5亿吨。

  单从煤炭产量数字层面反映出的意义来讲,你就不得不盛赞十分罕见的“新疆速度”。

  什么样的优势助推了如此神奇的发展速度?记者迫切需要寻找一个答案。

  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甲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煤炭作为新疆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最大的资源,在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等方面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国家提出“新疆要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和“加快建设煤炭开发储备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等目标。在这一目标引领下,自治区政府“再加一把力”,大胆描绘出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煤炭开发利用基地、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煤化工基地的蓝图。

  资源如此丰厚,政策前景如此诱人。上天似乎也格外眷顾新疆这块土地,除赋予它大量的资源外,还让它拥有了煤炭开采条件好的优势。曾有人这样说,在新疆煤层埋藏浅的露天矿,只要你拿把铁锹使劲挖,很可能就会挖出煤来。的确,比起瓦斯、水、火等灾害并存的我国中东部煤矿,新疆诸多低瓦斯矿井和储量巨大的露天煤矿,开采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潜力和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的条件。如此的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加之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逐年减少和生产能力下降,疆外众多煤炭企业纷至沓来。“参与开发煤炭建设的企业不知多了多少倍,煤炭产业大军迅速壮大,煤炭产量不大幅增长反而奇怪了。只是,大家都在担心,照此‘长’下去,难说是好事。”这是新疆一名普通煤矿职工的观点。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疆煤炭规划产能为4.2亿吨,其中准噶尔基地产能2.04亿吨、吐哈基地产能0.78亿吨、伊犁基地产能1亿吨、库拜基地产能0.38亿吨。在新疆,煤炭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新疆的煤炭产量达到1.5亿吨应该不成问题,按此计算,也仅是2015年计划煤炭产量4.2亿吨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也就是说,增产2.7亿吨,只会用短短3年时间。

  然而,在令人“热血沸腾”的数字背后,记者也在思考一位神华新疆公司负责人的话: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煤炭精深加工问题和打破运输瓶颈,新疆的煤炭产量是时候该考虑停一停飞速的步伐了。

  鉴于全国和新疆煤炭的产能已远远大于需求,一些专家建议,国家应通盘考虑,根据环境承载力重新规划准东地区的煤炭产业,做到适度开发。这样才有可能防止地方的“发展冲动”加剧产能过剩和高耗能产业带来的高污染,缓解当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三生共赢”

  到底有多难

  新疆的美,给人的感觉几乎是一种震撼。11月4日,新疆还没有迎来今冬的第一场雪。但还没飞抵乌鲁木齐,记者就从小小的飞机窗户看到了绵延的天山山脉,白雪皑皑的山顶闪着银光。“下雪了!”记者惊呼,邻座的一位维族乘客说,不是下雪了,天山上的雪终年不化,他在新疆生活几十年了,从未看到过“天山雪融”。也许,只有在这里,你才能读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美丽诗句,才能领会“东风快意到天山”的意境。

  古道悠悠千载,人类历史上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融合,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印记。踏着西部大开发铿锵的脚步,煤炭又将给这块神秘美丽的土地留下些什么?

  在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新疆的生态发展时,记者听到了一个新名词:“三生共赢”,所谓“三生”即生产、生活与生态。据吴甲春介绍,依据新疆生态环境脆弱、人们生存对资源的依赖性远大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必须把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及生态恶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生态立区、环保优先”的原则,不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点,实现“资源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目标。

  在新疆煤炭工业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中,记者也看到了一个积极的环保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坚持“统筹规划、集约高效、有序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立区、环保优先”和有序、协调、创新、绿色、和谐的发展原则,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国家第14个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

  然而,目标是目标,现实是现实,在连续多天的实地采访当中,记者看到的事实是,因为煤炭开采,新疆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仅以准东煤田为例,这块据说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露天煤田,目前已被20多家企业分得支离破碎。一位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话语中充满着无奈和痛心,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些大企业、大集团已把准东地区的煤炭资源瓜分完毕,但眼下只是在简单地挖煤、卖煤,粗放的开采方式已破坏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当记者驱车赶往准东煤田时,在距开采区几百米的地方,就能看到半空上的滚滚黑烟,空气中夹杂着呛鼻的煤尘味道。巨大的矿坑内,几十辆大型铲车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运煤车辆也在不停地穿梭,一派红火的生产场景。仅几分钟,记者就觉得有些呼吸困难,脸上和衣服上落了一层灰,踩在厚厚的灰尘上,脚上的鞋子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说实话,这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尽快“离开”。据说,同样是这个地方,几年前还是郁郁葱葱的景象。

  “好好的一块大煤田,被弄得四分五裂,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不说,很多企业的目的只是赚钱,根本不把恢复生态放在眼里,眼睁睁看着最后的一点绿意在这里消失了,真是让人心疼啊!”神华新疆公司准东露天煤矿矿长刘鹏发出这样的感慨。

  返回的路上,记者好不容易看到该矿生活区的马路边上种着一些小树,寒风中,只有人胳膊粗的小树战栗着,有的小树还挂着吊瓶在“输液”。准东露天煤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新栽的胡杨树,几年来,他们矿已投资几千万元用于矿区绿化,但成效不大。“这里的风沙这么大,如此纤细的小树能成活吗?”记者问,“死了就只好再栽,已经栽了好几茬了。没办法,我们总不能让矿上的职工看不到一点绿色呀!”这位负责人这样回答。

  准东地区的生态恢复很大程度难在了“水”上, 煤化工、煤、电都是高耗水产业,而这里几乎没有地表水,附近虽然有一个水库,但每年能用于开发准东的水,不超过12亿立方米。按照这里的规划规模,水资源远远不够,根本无法承载目前规划的诸多项目,更考虑不到恢复生态用水。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这是人们的共同心声。当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如火如荼阶段,按照国家“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的总体设想,针对当前准东地区已开采煤矿的现状,相关专家建议,新疆决不能再走内地一些煤炭产区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更要重视环境保护,因此,有必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从恢复生态方面考虑,有必要提高煤炭企业过低的资源税率,迫使企业控制产量、提高煤炭回采率,避免资源浪费。或者以资源的占有量来征税。征集的费用应该由政府掌握或者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合理使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诸多疆外企业进驻新疆“开疆拓土”之前,按照相关规定,都做出了“边建设、边恢复环境”的承诺。但没有企业给记者介绍自己的露天煤矿在恢复植被方面有何举措。一位长期关注准东地区生态环境的环保专家说,这里被大面积粗暴开挖行为破坏的地表,几乎已没有植物种子着床的可能性了。

  看来,在当地几乎没有地表水资源的情形下,煤炭企业入驻前恢复环境的承诺,只能是一句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话。

  新疆煤炭这块“大蛋糕”吸引着众多疆外企业“试剑天山脚下”,一时间,“大蛋糕”越切越小,诸多煤炭大开发带来的弊端也浮出水面。从2011年开始,新疆的政策从“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

  进疆门槛已经提高

  目前,神华集团、潞安集团、兖矿集团、徐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河南煤化集团、龙煤集团、义煤集团等央企和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已在新疆落地生根,除这些煤炭企业之外,国电、国投、华电等众多非煤炭主业的大型企业也纷纷入驻新疆。毫无疑问,他们的加盟,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据了解,2011年,新疆的煤炭产量为1.22亿吨,2012年预计可完成1.5亿吨。2011年,神华新疆能源公司、潞安新疆公司、徐矿集团新疆公司、新疆焦煤集团、兖矿新疆公司这五大集团公司的煤炭产量为0.42亿吨,占新疆煤炭产量的35%。今年,这个数字远不止于此。

  以上数字,足可见大企业、大集团在新疆煤炭生产中的独特地位。

  吴甲春向记者介绍,中央和大型企业在新疆煤炭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他们积极参与新疆煤炭工业的开发建设和重组改造,投资开工建设了一批千万吨级的大型、特大型煤矿。大企业、大集团已经成为新疆煤炭工业开发建设的主体,成为新疆工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全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新疆这几年的发展,这些企业功不可没。

  眼下,新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同样离不开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持,选商的门槛是如何确定的?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过去几年,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大开发中掀起了大招商热潮,招进来的煤炭企业中的确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一些企业“圈而不开”、“多圈少采”的现状令当地政府叫苦不迭。从2011年开始,新疆接连出台措施,提高门槛,治理“资源圈地”行为,迫使企业“动真格”,兑现入驻前关于投资建设煤电、煤化工项目的承诺。

  2011年10月,新疆公布自治区煤炭资源有偿配置与勘查开发转化管理规定,要求今后在新疆开采煤炭资源的企业须缴纳煤炭资源开发地方经济发展费,其中动力煤每吨15元,焦煤及配焦用煤每吨20元;开采煤炭资源用于疆内煤电、煤化工等转化项目的,地方经济发展费按照上述收费标准的40%收取。

  这一规定明确提出,“探矿权人领取勘查许可证6个月内未开展勘查工作或未完成自治区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的,将被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权人领取采矿许可证1年内未开工建设的,也将被吊销采矿许可证”。这意味着新疆开始采取措施,对一些煤炭开发“圈而不探”、“圈而不采”的行为进行治理。

  选商,按照宁少勿滥的原则,在产业链上招商,引资高起点,选资重社会责任,做到进疆企业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不仅有宏大的规模,而且有杰出的业绩;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

  环保门槛也相应提高,对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严格的标准。按照新疆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煤层气探明资源储量500亿立方米,建设两三个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50%,矿井水回用率75%以上。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治理方面:矿井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选煤厂水闭路循环率达到100%,采煤沉陷治理率由20%增长到40%,土地复垦率达到60%以上等。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钢材社会库存小幅回升 建筑钢材北材南下显现

上一篇:中煤集团前10月煤炭产销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