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际资讯>全球宽松第三季已经到来?

全球宽松第三季已经到来?

  本周是全球央行会议的密集期,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欧洲均将召开央行会议。澳洲联储3月5日宣布,维持基准隔夜拆借利率在3%不变,这拉开了本周多个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的序幕。市场预期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银行本周也将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上述三家央行面临本地经济需继续采取刺激措施的压力,央行高层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宽松言论。近期被提名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已发出“我将不惜一切代价尽早结束通缩”的豪言壮语,同时英国央行在2月会议纪要中也流露出较为强烈的鸽派倾向,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欧洲议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作证时再度为量化宽松政策作了强力辩护。摩根士丹利日前发布报告称,第三轮全球货币大宽松或许已经到来。

  回顾前两轮全球大宽松的情景,第一轮发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耗时一年的大宽松成功地避免了萧条与通缩,帮助全球经济从2009年中期开始复苏。作为宽松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它也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2010年至2011年的上涨,新兴经济体国家也饱受输入型通胀之苦。作为对前期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的回调,欧洲央行和许多新兴市场的央行在这期间停止了宽松。然而,改变宽松立场加剧了欧债危机的恶化,部分新兴国家经济也大幅下滑。于是从2011年底开始,第二轮大宽松开始了。这一次,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都打开泄洪闸,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资产市场得到流动性支持而上扬,欧债危机得到抑制,全球经济在去年第四季度走出低谷。提振经济的任务完成后,人们可能认为是时候结束宽松了。可曾想到,“退出”政策虽已列入不少央行行长的日程,但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全球宽松的苗头已经闪现。

  纵观发达经济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宽松意向。2月中旬,美联储副主席耶伦讲话指出,她在设法延长预计首次加息出现的时间。耶伦强调失业率低于6.5%的门槛不会自动导致利率上调。她还提到“毁灭性”的市场环境,听来像为美联储持续强力宽松的行为辩护。2月底,主席伯南克在参议院作证时再度为量宽政策作了强力辩护。“我们没有看到,量化宽松所带来部分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增加的成本,超过其提升经济增长更为强劲方面的益处。”伯南克说,美国通胀仍处在较低水平,并且很可能保持在2%的政策目标范围之下。此外,加拿大央行1月就已经放弃了紧缩倾向,称加息的需要现在不那么紧迫。

  与伯南克的表态类似,2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的语气已经流露出鸽派倾向略有增加,尽管今年1月欧洲央行新闻发布会让人意外地显示出鹰派倾向。他暗示,欧洲央行会在3月会议上制定增长与通胀预期时考虑到欧元升值的影响。虽说这并不是降息即将到来的强烈信号,但德拉吉已为欧元继续大涨时可能进一步放宽政策敞开了大门。与欧洲央行隔海相望的英国央行近期也有宽松意向。该行2月会议记录显示,货币政策委员会9人决策小组中,包括总裁金恩在内有3人希望将资产收购计划扩大250亿英镑,扩大量化宽松几率升高。目前英国央行注资规模总计3750亿英镑。道琼斯新闻社调查的少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经济数据黯淡,该行可能宣布扩大收购资产,避免经济陷入4年来第三度衰退,但多数受访者预测不会降息,也不会扩大量化宽松。日本央行方面,自从新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安倍经济学”已深入人心。日本政府强烈支持日本央行终结通缩。为了达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需要各种形式大量增加货币宽松的力度。外界预测,新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一旦就任,一系列激进宽松措施便可能出台。

  在发达经济体掀起的强大宽松潮下,新兴市场国家也被迫加入宽松阵营。近几个月,多个新兴国家央行或是进一步宽松,或是持有宽松倾向。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三个月时间里,7个新兴国家央行降息,多个央行开始以多种方式抵制本币升值。

  3月6日,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第一轮全球宽松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当时由于极度恐慌出现流动性不足、支付困难,央行注资旨在解决金融市场与机构资金链断裂问题。第二轮主要是应对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在2009年全球经济出现复苏后,2010年大家讨论最多的是何时退出。可曾想到,一场由希腊点燃的欧债危机会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否二次探底成为市场的主要担忧。“目前第三轮量化宽松已初具规模,这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胀压力有限的情况下实施的,主要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试图以通胀的时滞换取增长的空间。”他指出。目前通胀危害尚未显现,影响更多的是正面的。全球金融市场今年开年以来表现良好,美国经济并未偏离温和复苏的轨道,欧元区经济也随着欧债危机最坏时间的过去而长舒一口气。对于已在通缩泥潭挣扎20年之久的日本来说,解决经济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虽然“安倍经济学”的疗效还未显现,但政府和央行已表达出“不惜一切代价结束通缩”的决心,民众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金融抑制需要较长时间才会表现出来。”潘向东补充道。

  而广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更多是被动接招,需高度警惕输入型通胀和“热钱”涌入。中信银行(601998)首席经济师兼研究部主管廖群撰文称,通胀性后果对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含义与影响是非常不同的。对发达经济体来说,伴随着经济衰退或脆弱的增长,当前的威胁是通缩,而非通胀,无论是商品性通胀还是资产性通胀。但对于新兴经济体情况就不同了。随着经济增长的反弹,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商品性通胀已经回升,且已达到或超过了合理或政府与公众所期望的水平,资产性通胀已成为一个很大的威胁。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对中国的影响来看,全球流动性仍然维持宽松,加之当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意味着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仍将持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软绑定,在美元升值而日元、英镑以及部分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的背景下,相对于美国的资金,中国对日本、英国资金的吸引力更大,因而如果日本、英国对全球流动性增量的贡献上升,可能使得资金加速流入中国。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刺激与复苏双轮驱动 道指飞越116年高点

上一篇:三部门要求淘汰煤炭落后产能 煤企有望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