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钢铁产品而言,缺乏替代品且行业需求弹性小,从而决定了控制供给有助于改善供需、提振价格,进而改善盈利,但钢铁减产的隐性成本较高,长江证券研究部分析师刘元瑞、王鹤涛23日指出。
在协同成本方面,钢铁行业前十企业产量占比仅约30%,行业协同成本过高。在社会成本方面,2014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5万亿,占GDP的11.79%;钢铁产量超过8亿吨、工业产值占比约7.32%,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40万,应交增值税在行业排名在第6、7名附近,行业规模减产承担的社会成本非常大。
虽然钢铁行业为重资产行业且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一方面,钢铁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协同减产难以达成,另一方面,钢铁行业在就业、税收和GDP方面的贡献显著,减产的社会成本高,由此导致钢铁行业减产的隐性成本较高,决定了钢铁行业短期无法形成联合减产。
11月20日,中国10家锌行业骨干企业达成协议,计划减少2016年精锌产量50万吨,占2014年总产量的8.58%。由于锌行业集中度较高,排名前十的企业产量占全国比例在50%以上,由此导致其行业协同成本较低,供给端相对可控。2014年全国锌产量583万吨,按照2015年锌均价1.55万元/吨计算,总产值仅900亿元左右,其背后所依附的就业、税收等要素有限,减产的社会成本明显相对更小,故可形成联合减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