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钢铁业该如何迈过生死线

钢铁业该如何迈过生死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发布一季度行业信息通报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终于扭亏为盈。忧的是,行业效益稍有起色,产能就快速释放,导致社会库存高企,钢厂实现利润再次逐月下滑。

    多家权威机构都表示,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将长期持续,国内钢材市场也将长期供大于求。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钢厂如何才能顺利踩过盈亏生死线、生存下去?“政府之手”又该如何应对“市场之手”?

    钢企:从“机会时代”到“经营时代”

    “需求疲软、产能过剩,行业由"盛夏"走向"寒冬",钢企也必须转变生存之道,抛弃过去一味靠规模、靠产量的老套路,从头学"冬泳"。”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说。

    许多钢厂负责人认为,“冬泳”最基本的动作要领是成本控制。

    “2012年,面对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武钢能够守住微利底线,关键在于实施低成本制造。”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认为。每年仅长江运输成本一项,就要比沿海兄弟企业高出30亿元的武汉钢铁集团,在2012年的“寒冬”中居然实现利润17亿元。

    以300万吨小产能跻身国内吨钢利润前十名的山东石横特钢,从堵塞“跑、冒、滴、漏”为主的勤俭办厂,正转变为员工积极参与、依靠技术和管理提升推动成本降低。

    推广节能技术可以降成本,2012年唐钢本部利用二次能源发电25.3亿千瓦时,近三年能源成本累计降低40亿元。此外,加强设备管理、减少备件消耗、减少企业库存,甚至缩减“三公经费”等,都可以降低钢企生产经营成本。

    “总体上说,在目前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的市场格局下,优势钢企和劣势钢企将会加快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一部分"弱不禁风"的企业将在大洗牌中被淘汰。钢铁行业已从一个机会时代转向经营时代,从过去的"需求性增长"转化为"竞争性增长"。”河北冶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说。

    政府:引导钢企利用市场机制渡危局

    虽然钢铁产品已经完全市场化,民营钢企更是遍地开花,但钢铁行业的发展始终受到各级行政力量的深刻影响。“面对空前的钢铁产能过剩,光靠钢企自救,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政府怎样引导应对,也是企业能否渡过危局、转型升级的关键。”李新创说。

    一定程度上,唯GDP的行政考核模式,是导致钢铁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钢铁属于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可以大幅带动地方GDP、税收增长。有些企业投资不看重项目本身的盈利性和发展前景,而是看重项目背后的土地、矿产等资源。而在GDP和税收的诱惑下,许多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盲目上马新项目,还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降低了产业门槛,加剧了产能过剩。

    “要想破解钢铁产能过剩,根本出路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冯飞认为。政府不要再去代替企业管投资、管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矫正作用。政府应高度关注地区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严格落实节能环保政策,以此制约和淘汰落后产能。

    李新创建议,政府要为现有产能建立“退出援助机制”,尽快探索在市场公平原则下降低企业破产成本、兼并重组成本,此外还要培训失业员工,帮助其再就业。

    化解产能过剩,还可以从打开下游消费市场着手。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说,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最终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

    值得高兴的是,这些意见已经开始逐步落实到政策层面。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有关领导明确表示,将通过“四个一批”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即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消化一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转移一批;优化组织结构,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严格环保安全能耗准入标准,淘汰一批。

    专家:钢企应走出国门“做文章”

    钢铁是我国最早市场化、全面开放的基础工业领域之一。要破解钢铁产能过剩、渡过行业“寒冬”,不仅要在国内想办法,还要眼光向外,走出国门“做文章”。

    矿石资源受制于人,是我国钢铁企业成本高企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我国钢企“走出去”的最初动力。受国内产能过剩的重压,我国钢铁企业的“走出去”已经开始由单纯的找资源,逐渐向涵盖采矿、炼钢、销售的全产业链输出发展,以缓解国内市场的经营困境。加强与下游企业战略合作,“手拉手走出去”,已经成为钢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新途径。在国内钢材市场竞争激烈、下游行业加快“走出去”的大环境下,钢铁企业与国内下游行业企业实施联合体“走出去”,带动钢材间接出口。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间接出口钢材约9000万吨,远大于直接出口的5573万吨。

    到国外去办钢厂有利时机也已经出现。一方面,我国钢铁工业在国内继续扩大发展的空间已经不足;另一方面,钢铁企业的发展没有国界,中国钢企应当勇敢走向国际舞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钢企“走出去”,既是消化国内产能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钢铁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钢市“蝴蝶”效应或许显现

上一篇:各方利益致钢企减产难 虽扭亏仍忧心利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