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财经资讯>深圳将于6月启动碳交易 首批635家工业企业参与

深圳将于6月启动碳交易 首批635家工业企业参与

 

深圳实施碳排放交易愈行愈近。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深圳市发改委了解到,深圳目前完成碳核查的635家工业企业,将作为首批深圳市碳交易市场上线企业,确保465家企业于6月17日启动交易。这635家工业企业2010年碳排放总量为3173万吨,占深圳市碳排放总量的38%,占深圳市GDP的26%。

首批企业碳排放占深圳总体38%

随着试点省市交易开锣时间的临近,碳交易这个话题的热度在业内持续升温。

南方日报记者从深圳市发改委了解到,深圳的碳交易将在6月正式开锣交易。据悉,目前已经完成碳核查的635家工业企业作为首批深圳市碳交易市场上线企业,确保465家企业按时上线并参与交易。这635家工业企业2010年碳排放总量为3173万吨,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38%,占深圳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9%,占GDP的26%。

深圳“十二五”期间,碳强度下降的目标是21%。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设计碳交易体系时,将把碳强度目标层层分解至强制减排企业。实现碳排放增长控制目标任务完成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成功的双重目标。

对于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深圳在今年上半年一次性确认企业2013-2015年的年度预分配配额。从2014年初开始,根据企业上年度的实际生产情况对配额进行确认,企业每年需要提交与其实际排放量相等的配额。碳交易方式是,将以配额控制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排污排废,超出配额的企业需要上市购买,而有节余的则可上市卖出,这标志着深圳将率先把碳排放控制推向市场化轨道。

对于深圳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主体,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德林此前介绍,与其他试点城市相比,深圳市没有钢铁、水泥等大型排放源。单位企业的碳排放量小。为创造一个交易活跃的碳交易市场,为了使强制减排企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达到50%左右的起始点,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深圳需要将较多数量的企业纳入碳交易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后期,工业能耗增长的速度降低,建筑能耗上升且逐渐成为能耗重点领域。为此,深圳碳交易体系既要控制重点能耗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也要控制建筑能耗的增长。

中国将形成全球第二大碳市场

中国计划在2020年以前将每单位经济产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40%到45%。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7个试点省市都已发布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国为每个省市制定了在2015年以前削减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的目标,碳总排放量可以根据经济增长计划估计出。此外,中国将制定碳排放限额,然后将它们分配给重点企业。

这一进程下,碳排放分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推动碳交易,既要保证不加重企业负担,又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同时保证一定的碳交易市场的需求。

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各地排放企业参与交易门槛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我省计划在水泥、钢铁、电力、石化这4个行业先行推行第一阶段碳排放交易,再逐步在第二阶段扩展到陶瓷、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十多个工业行业,控排企业范围为年碳排放量2万吨及以上企业。在配额发放方面,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将根据控排企业2010-2012年二氧化碳历史排放情况,结合所属行业特点,一次性向控排企业发放2013-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权配额。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参考企业报告的上一年度碳排放情况,适时对企业本年度碳排放权配额进行合理调整。

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此前介绍,我省实行的是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制度,碳排放权配额初期采取免费为主、有偿为辅的方式发放。

来自国家发改委委托气候组织和中央财经大学撰写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报告预测,“中国七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在2014年将位列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中国碳交易要历经起步难关

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如火如荼推进碳交易的同时,全球最大碳交易机制遭遇生死劫。4月16日,欧洲议会否决了一项关于拯救欧盟碳市的法案。恐怖情绪迅速蔓延,投票结果刚出炉,碳价就大跌40%,至2.63欧元。受此影响,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的前途正变得更加渺茫。

事实上,中国碳交易试点同样充满破冰之难。尽管各地推出碳交易的政策决心不小,但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诸多困难,其中不乏共性问题:管理机制、基础数据形成渠道等都尚欠理顺。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实施前提――总量控制,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上带来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心。

目前各试点普遍还未建立合理的分配方法学。“一刀切”的简单方法有可能导致“鞭打快牛”的不利后果,即历史排放越多的企业得到的配额越多,那些能效较高的企业反而得到配额更少。

此外,国家发改委列出52种能够用于中国地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减排项目,包括建设风力及水力发电厂。其中,名单中也包括制冷剂工厂分解三氟甲烷(HFC 23)废气而获得的信用额度。观察人士担心,允许碳排放大户使用制冷剂工厂的便宜信用额度,可能会压低未来中国碳排放权价格,压抑其他清洁技术创新。记者龙金光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中证投资:多重因素支持本周再收阳线

上一篇:“大数据”概念引爆美股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