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山设备>机厂资讯>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份专利,看中联重科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份专利,看中联重科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份专利,看中联重科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对科技创新的保护机制不完善,科研院所的知识成果被不少科研能力有限的厂商使用或模仿,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行业的发展。

  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两个月后的6月8日,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机院)正式提交“振动桩锤”的专利申请并获授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份专利。

  资料显示,仅在《专利法》颁布当年,长沙建机院就申请并获授权了“振动器偏心力矩调整机构”“锥形倾翻式混凝土搅拌机”等8项专利,彰显国家级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科技研发实力。

  

 

  ▲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拥有的第一项专利“振动桩锤”

  

 

  ▲具有“从0到1”突破意义的“振动桩锤”专利

  

  ▲中联重科前身——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带着大量的科研成果,建机院领衔申请知识产权,与众多科研院所和企业一道奋勇创新,奠定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的基础,共同推动着行业创新发展。

  

  ▲长沙建机院研制的首台缆索起重机

  从1985年获得第一份知识产权授权书以来,中联重科已逐步形成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完备生态体系。

  “我们依托行业唯一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优秀专家人才,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创新技术、发明专利加速涌现。”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截至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7200多名,在公司员工中占比近三成。

  截至2021年底,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联重科累计申请专利近1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近5000件,累计授权专利1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近3000件,在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专利申请;获得中国专利金奖3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8项,被誉为装备制造行业中的世界级科技公司。  

  此外,中联重科还累计主导和参与制修订了17项国际标准,其中主导发布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起重机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混凝土泵送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大大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国际市场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知识产权是行业智能制造和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技术是根、产品是本”是中联重科的研发创新理念,公司将持续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运用,在推动企业不断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同时,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加速迈进。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新产品 新高度|三一SD520A水平定向钻

上一篇:CME观测:3月挖掘机国内销量31000台左右